终于等到今天,提前弄完了运动会的事宜,可以安心的去看同哥的电影了。
本来以为只有几个人,最后在班长的征召下,竟聚集了11人之多,实在是出乎意料。不过看到那么多人都喜欢同哥的电影,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下午四点多出发,时间有点儿赶。最后放弃了坐地铁的计划,改坐43路公交车。等了十分钟左右,车子终于来了。随着一大波人挤上原已十分拥挤的公车,整个车厢似乎就没有了多余的空隙。开车的师傅戴着墨镜,不知会不会影响视线。只是感觉司机经验不足,一脚一脚的急刹车,让整个车厢的人都能倾斜几十度。
坐了十站路左右,晃荡了大半个小时,总算是到了地方。时间刚好,取完票还有十几分钟开场。借着这个时间,所有人都拿着电影票一起拍了张照片,之后我发了个微博,艾特了同哥,以及同哥的公众号外加光线传媒。但是并没有收到什么回复,许是艾特他的人太多,估计已经忙不过来,反正我也没打算被他发现。
怎么说呢,电影还是很不错的,相对于一些过往的青春片来说。很贴近现实,很能触动人的内心,引发共鸣,女同学们在看到一些情节的时候多次湿了眼眶。但是因为广电的某些“隐形规定”,注定青春片中的男女主角不能在一起。但是电影的结局却也并不令人遗憾,因为影片的最后为我们留下了新的希望。
影片中的偏执的老师,教导主任,以及林天骄眼里的母亲,破碎的家庭。高翔违法的父亲,饱受歧视的人生。不被看好的早恋,被人扼杀、嘲笑的梦想,等等。一字一句,一幕一节,都如此的逼近现实,甚至勾起了我们自己相关的回忆。只是没人出声,依旧默默的看着,想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触动。
其实并没有真正严苛的老师和家长,只是在现实无奈的逼迫下,他们不得不逼迫我们。但是事实上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像片中那样勇敢,也并非索索的父母最后都会开明。不能不说最后一个个美好的结果,很让人感动,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每天都有着这样的悲剧发生。我并非悲观派,只是在反思这背后所表现的巨大的社会问题。而同哥之所以要安排这些,我想也并不是说希望孩子们都去抗争,希望这一切能迅速改变。我想,他只是希望一些人真的能像电影中叙述的那样,有个快乐而美好的结局;只是想有些家长和老师们看到,能多顾及一下孩子的感受,尊重一下孩子的梦想,希望这种教育方式,能够稍微改观;同时,希望孩子们不要去怨恨,也不要随随便便就放弃,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未来的路很漫长,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会有光亮。
结束的时候,播放了很多毕业照和聚会照片。微博上说是7511个班集体,而后来也确实以字幕的形式一页页的出现。回到学校后我们还聚在一起,看拍下来的河南的学校的那几张,还真发现了自己家乡的学校。虽然并不是自己的学校,或自己的班级,但是依然是很开心,仿佛自己被记得般。在耐心额放映的照片中,有几张特别惹眼。2周年纪念照,5周年纪念照,10周年纪念照,20周年,50周年,60周年。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时光流的飞快,带走了短暂的年华和青春,但是情谊却始终不变,一直在彼此心中永存。
影片结束,所有人都没怎么说话,安静的退场。到楼下,想找家饭馆吃饭,可是人太多,坐不下。转了一圈儿,最后只好去了西边的美食广场。11个人围着一个小圆桌坐定,虽然拥挤,但却不失温馨。人多,菜一上来很快就吃完,几瓶啤酒喝起来毫无酒味,最后都大部分都给了女生,好在后来拿的杜康还不错。但是一群人就着空盘拍照真的好傻,连帮忙的服务员都笑了,最后还是没把我的脸照上。吃完饭,一群微醺或脸上泛起浅红的众人,溜达着走去地铁口。借路边店铺的灯光,又找了一位热心的姐姐给我们拍照。班长背起了同舍的小伙子,惹得众人叫好鼓掌。一群人组走在狭窄的人行道,不时有骑电车的喊着借光。避让之间,居然碰到了一群同院五班的,真是够巧。
不多时,已经到了地铁站。因是小站,所以几乎无人。在等最后一班地铁时,自拍狂魔们又拍了不少照片。虽然因为人多,加上光线不好,不够清晰,但是玩儿的还是很开心。一群人占据了最前的车厢,毫无顾忌地大声讨论着专业,梦想。直到《回家》的萨克斯曲响起,一群人才鱼贯而出,随拥挤的人流出站。站外依旧是一群小车司机在大声的揽客,同行的模仿着喊起我们学校的名字,还真像模像样。之后又溜达着,聊着天回到学校。邻舍的同学余兴未尽,又叫我们去打牌。玩了几盘之后,相继困倦,便都洗洗睡去了。
也许看起来我们的生活萎靡凌乱,可是入睡之前,每个人心里在想念的是什么,都不曾有人说穿。看似放肆,装的洒脱,安静无人的时候,也在思索自己下一步往哪儿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都不想过一个虚伪的生活,把自己的人生活给别人看。好在我们已经进入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尽管面临的选择,会更多、更难,但是我们会笑着走下去,因为我们相信未来,和明天。
谢谢你,同哥。电影情节还凑合,但是里面的内涵和力量,很赞。你要告诉我们的,我想,我们都已读懂,也会把它放在心间。
201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