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上九点整,我坐在电脑桌前,想要写点什么,一个又一个的念头从脑中不断闪过,这个不可以,这个观点我只是知道一点皮毛,还没有准备好足够的佐证材料,无法论述。那个也不可以,还没有想好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如何铺排表现。
无论是虚构类还是非虚构类文章,我总是无从下笔。于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铺面而来,它源于知识的匮乏,资源库总量的微小,——抑或不需要庞大,但至少纵深要广,可以从一个层面上往深处挖掘、描写。而我显然还没有养成细心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凡事浅尝辄止,满足于知晓,所以造成今天无话可说的境地。也许某天也会对某事有感而发,只是我自己仍旧是不满意的,因为语言的贫乏,体验的浅薄,我的思想和情绪还是不能酣畅淋漓的表达。
究竟是边阅读、边写字提高文字水平,还是先阅读、后写字提高文字水平?在这一点上我很坚定,我深信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实践才是提高的唯一法门。古人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行合一”,学习和思考是不可分离的,学习和实践也是不可分割的。只读书不坚持写字,就不会在写的过程中练习对语言的斟酌、对整体节奏的把控、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每天流水账式的写作同样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益处,当然除了堆积字数满足虚荣心以外。我相信只有从阅读中习得的精华,经过自己思考加工运用到文章中,才算是真正学有所用,文笔才会逐渐得到锤炼。
有深度的阅读、攫取精华阅读,是重中之重。幸而追随明月老师的《犀读: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专栏,跟随老师的指引在纷繁的书籍中觅得精华,也为初入写字这个行当的我指明了方向。
输入、加工、输出这条流水线程序同样适用于写字,有深度的阅读就是输入,总结、联想、思考就是加工,模仿写作就是输出(对于初写者来说,模仿恐怕很有必要)。只有对这条工序逐渐熟悉、反复使用,出品量才会越来越大,产品质量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