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一个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一个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级行业巨头的能人,一个以七十几岁高龄重新创业,以“橙王”享誉大江南北的神人......《褚时健传》讲述了褚时健八十八年丰富、起伏的人生经历,他的故事紧贴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是堪称坎坷传奇的一生。
褚老说:“我自己做的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的生活。十几岁帮母亲谋生,扛过枪打过仗,政府机关任过职,做企业,曾经有人人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都全心全意做事。我们总有人在说,我这个学不会那个不会做,倘若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只要你努力掌握事情的规律,并且有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为什么会对《褚时健传》爱不释手?最让我动容的两处,一是和妻子的日常生活,二是狱中回来七十几岁高龄重新创业。
褚老的妻子马静芬不是平常人家的女子,家境殷实,属于下嫁给褚时健。即便如此,她依然和褚老一起吃尽人生苦辣酸甜,携手一生。像每一个中国已婚女人一样,她也抱怨丈夫不懂浪漫,不知道关心自己,一心只扑在事业上,但是,每到关键时刻,她绝不拖丈夫后腿,相反,每当人生遇到坎坷,她都全力支持他、信任他。文革期间,褚时健被下放到偏远山区,吃不饱穿不暖,住的临时窝棚,又要承受心里上的巨大疼痛,在这样的条件下,马静芬决然选择跟随丈夫,在他身边,一起承受生活之苦。时过境迁后,褚老这个不善表达的男人,也不禁从心底感激妻子的不离不弃。他说“我被打成右派,算是我们这个家庭第一个大的打击,她那时候要是离开我,我也说不出什么。很多右派的妻子都是这么熬不住苦,没办法就离了。我老伴没有离开我,元江那么苦的条件,温度上来动不动就40摄氏度,住的破房子,吃的没保证。她一个城里长大的小姐,抱着娃娃就过来了。什么叫患难夫妻,我是体会到了。”
褚时健是个粗线条的人,在平素的情感问题上不够上心,马静芬也时常抱怨。妻子希望他更多的关心体现在生活细节上,但褚时健则更多的理解为责任感。这也许是大多数杰出的人在家庭上的缺憾---失去了与亲人之间的温情细节。但是当家庭有大风大浪时,这个男人都表现的那么可靠,如此安全。2007年,马静芬查出了癌症。褚时健这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对庙宇建筑不感兴趣的人,径直走进一座庙堂,点上一炷香,默默祈祷。妻子出院回家后,他每天亲自安排一日三餐,并且专门准备一碗饭和一份菜给妻子,都是针对她的病特地做的。在餐桌上,他密切关注妻子的饮食,不该吃什么,什么该多吃,他都事无巨细。
一个男人在事业有成,飞黄腾达之时,也许可以肆无忌惮,抛妻弃子,至少还有钱。但是一旦他跌落低谷,就什么都没有了。而如果他珍惜妻子,爱护孩子,即便是事业一塌糊涂时,至少还有家。
马静芬多以“褚时健夫人”的角色出现。而作为母亲、教师、企业家,马静芬自己同样光芒不减。 与丈夫褚时健一样,她经历过无数磨难,而晚年依然在向上攀登,每一步,她都走得艰难又踏实。
再说褚时健,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身体不是很好,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二级、陈旧性心肌梗死,可以说是疾病缠身。完全可以安享晚年,却可以将一切归零,重新开启自己的人生。这也源于他的个性,闲不住。他需要通过做事,重新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
试想,有几个人可以如此洒脱?我们每每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想找自由且高薪的工作,想创业却觉得自己没有背景,想身材好又想胡吃海喝,想读书充实自己又放不下手机,一次次刷微博,看朋友圈......
你想,想......殊不知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吴承恩六十岁开始写《西游记》,肯德基在六十五岁时成立自己的公司,姜子牙八十岁辅佐武王定天下,佘太君百岁挂帅出征......他们用行动告诉你,如果真想做一件事,现在,是最早的时候!
安静地读褚老的故事,体会他繁盛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强大的生命力,他对生活、对事业的一片赤子之心,也会丰富我们对自己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