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冰雪译文】太宰问子贡:“夫子是圣人吧?怎懂这许多哇?”子贡说:“是上天青睐有加啊,给予老师天纵之才大圣之德,让他老人家多才多艺多能。”
孔子听闻后,就说:“哎哟,太宰真知道我吗?我年轻时地卑人微,所以学会很多琐屑技艺是为了稻梁谋哦。君子需要学很多才能、艺不压身吗?不需要啊(一道在心、以一贯之可以了)。”
孔子为何博学多才、令无数后来人竟折腰、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为何千年大哲一直以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夫子为何能独厚于天、演绎“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一代宗师传奇?我总结原因有三:
1.学而时习之。
《韩诗外传》曰:“剑虽利,不利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朱子曰:“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可不勉哉”?
孔子一生勤奋精进好学不厌,活到老学到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自道“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每入太庙必问”、不耻下问、一日三省、“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部《论语》下来,学习(实践)贯穿始终。上蔡谢良佐曰——“圣人之道,无微显,无内外,由洒扫应对而上达天道,本末一以贯之。一部《论语》只如此看”。
2.输入输出,教学相长。
孔子博学六艺——诗、书、礼、易、乐、射,在进行古代典籍整理探索删繁就简时,就像以前我们写博士论文一样,对原有材料整理搜集,分析鉴别,判断厘清,逻辑归纳,深諳熟背,经过这一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过程,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牛顿说,我非伟人,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孔子的为政治国思想也是借鉴继承文王和周公而来,“吾从周”。
孔子不仅自己改写歌词,还亲自打谱制作流行音乐。现在的乐坛上流行的娘炮和小鲜肉有如此霸气外露的才华吗?!《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不仅删诗,还亲自弦歌之,配乐演奏、吟唱,力求每首诗合于韶武雅颂之音。就是说孔子不仅删减诗经三百篇歌词,还自己谱曲唱诵,啊,多么享受的快乐的艺术人生。
3.积累存养智慧、笃行躬身实践。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关心国事天下事,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体现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孔子坚持“多闻阙疑”、“多见阙殆”,一直强调“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难后获”,认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强调君子要“如切如搓如琢如磨”,“要敏于事 慎于言”,要学有所得学思并进,要努力践履躬行,要做到“知行合一”,要“举善而教不能”、“举直错诸枉”。要努力向上,要有恒毅力,终日乾乾一直不间断,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学习切不可中道而止,前功尽弃。
刘宗周曰——“圣人一身无他嗜好,只有好学一事,如饥食渴饮,依以为命,自少至老,孜孜不息,拾级而前进一步,又有一步,驯至于上达天德,而其心未敢以为足,没身乃已。此一副精神,真是前无千古,后无万古”。所以钱穆说:“躬行实践,凡修身、齐家、从政、求学,一切实务皆是。”
又有前人程树德先生曰——古人所谓学,凡切身之用皆是也。古人之学,在学为人;今人之学,在求知识。《语》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不揣其本,而惟务其末,呜呼!是的了,今天的人学习大都是一副我要学给你看的功利目的,不得已而为之被动的应试式教育有可持续性吗?答案就是No。
【附录文献参考】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孔子多小艺也。
张栻曰:太宰见夫子多能,而疑其圣者在此。子贡则谓夫子盖天命以大圣之质,多能特其余耳。夫子闻之,恐太宰谓圣必待多能,则甚有害也,故谦以自居,其意则欲太宰知夫多能虽不害其为君子,然为君子不在多能也。故曰:“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经史问答》曰:盖多能本不足道圣,亦有圣而不多能者。太宰不足以知圣,故有此言。子贡则本末俱到,故曰“固天纵之”,兼该一切,则将圣而又多能也。
李炳南曰:圣人是成了道的人。以多能为圣,那是误解。
蕅益大师曰:子贡谓夫子直是天纵之耳,岂可将圣人只是多能者耶?此必已闻“一以贯之”,故能如此答话。多能甚鄙甚贱,决非君子之道也。大宰此问,与党人见识,天地悬隔。
陈祥道曰:道德者,本也;艺能者,末也。有其本而辅之以末,则不害为君子;若事其末而忘其本,则不免为众人。周公之多才多艺,与孔子之多能,则多能亦圣人之所不废,而非其所先也。圣人之于天下,能圆能方,能短能长,流之斯为川,塞之斯为渊,升则云,潜则渊,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太宰见之谓多能,不亦宜乎?
刘宗周曰:执御自鸣,言不贵博也;多能鄙事,言不贵多也。然则执御,非鄙事乎?曰:所骛者多则道亦艺,所守者约则艺亦道。前章病在博,此章病在多,其旨一也。
伊藤仁斋曰:君子固有多能者,然论其所以为君子者,则不在于此。何者?道德,实也;多能,其余事也。夫子所以戒其多能者,欲学者当专务力于道德,而不可分心于多能也。
《四书反身录》曰:元人谓宋徽宗诗文字画诸事皆能,但不能为君耳。今聪明人诗文字画诸事皆能,但不能为人耳。能为人,则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俯仰无愧,不负乎为人之实,诗文字画愈以人重。苟为不然,诗文字画纵极其精妙,亦不过为诗人文人工于临池而已。
钱穆曰:“聪明人诗文字画诸事皆能,但有不能为人者”,此言亦可作深长思。
《论语学案》曰:博学是就道理上理会,只是汗漫无归,故圣人以所执反之;多能是就才伎上铺张,更为粗恶,故圣人直鄙之而已。不多者一而已矣,有一在便是多多种子。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古义》《论语学案》《论语点睛》《癸巳论语解》《论语集释》《论语集说》《尔雅》《经史问答》《四书反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