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句话总结此书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
02
作者介绍
刘润
润米咨询董事长,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拥有23万学员的私人商学院-《刘润·5分钟商学院》专栏作者。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研究者;前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福布斯中文网专栏作家,著有《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趋势红利》等畅销书。
03
喜欢吃火锅的背后,有其商业逻辑
一天,我和爱人在家里聊天,晚饭吃什么。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话题,但是,后面她说了一句话,引发了我的好奇。
她说,咱们去吃火锅吧!因为都有好几天没吃了,好不好?
“都有好几天没吃火锅了”,当我听到这几个关键字的时候,脑子不禁思考:为什么我爱人突然这么喜欢吃火锅,这明显不合常理啊!
按照刘润老师的话说,这背后,一定有其商业逻辑。今天读完《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我重新理解了这个商业逻辑。
01 万事都有窗口期
刘润老师提到一个概念叫做“机会窗口”,他的意思是,一个机会不会一直直挺挺的躺在那里等你宰割,相反,机会只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出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机会就会越来越淡,直到消失。
什么意思呢?
淘宝从2003年成立到2010年的,13年时间,最开始用户增长速度,而今天几乎人人都会网上购物,用户增长速度也很缓慢,在中间,一定有一个阶段,用户数量突飞猛进的增加,但是商家却很少,这段时间就是红利期。
后来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原来网上买东西都能赚钱,于是纷纷到网上开店,于是电商的红利就消失了。
同样的,微信是2011年成立,到2016年,全球用户已经有8亿。在2011年最初阶段,和2016年之后,微信的用户增长都是相对缓慢的。而在这中间,尤其是2013、2014年,微信用户突飞猛进的增长,所以在这两三年,随便做一做微信公众号,比如冷笑话、每天一篇好文章,就可以获得很多关注,因为在当时,你是在和“荒芜”竞争,那段时间是微信的红利期。
但是现在,微信里已经有了2000多万个公众号,假设用户打开公众号的总时间不变,花在每个公众号的时间便明显降低,今天就算你比咪蒙更会营销,比罗胖更有才,也很难超过他们,因为红利期已经被先入者吃完。
说白了,窗口期就是雷军说的风口。等风都过去了,你作为一只猪,要飞起来,想想就知道有多难。
我本以为窗口期的概念只能用在商业里,可是,最近我才发现,这是个神概念,居然可以用在个人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的养成上。
001 孩子性格养成的窗口 · 13岁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小孩世界的残忍逻辑》,一个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13岁左右。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孩子们不再关注是否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认同,而转向寻求同伴的认同。
如果他的同伴,是一群上进爱学的小朋友,那他就会好好学习,力争跟上群体的节奏。可是,如果你孩子的同伴是一群小混混,那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大概率下,你的孩子也会向他们靠齐,翘课、打架、抄作业,在这个群体内都被视为“酷”,而认真学习、好好听讲,则会被当成老师的小狗腿,遭人唾弃。
所以,看好你家小朋友的13岁,初中时期,也更多是叛逆期的开始,而这也是性格养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期。
002 孩子兴趣爱好的窗口 · 8-10岁
《人人说谎》这本书的作者塞斯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个孩子终生的兴趣爱好,到底由什么决定的?
他们测试了大量的指标和数据,发现都不靠谱。可是,其中有一个指标是靠谱的,那就是,在你八到十岁这个阶段,你家乡的某支球队(无论是什么体育项目的球队)是否夺冠,如果夺冠了,那么这个球队所对应的体育项目,就会成为你终生的爱好。
比如咱们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巴西和欧洲的足球,美国的篮球、橄榄球等等,我们培养的运动爱好,都会受这些影响。
所以,上面那个例子说明13岁,是一个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那么这个例子就说明8到10岁,是一个孩子爱好养成的最佳时期。
003 麦当劳·舌尖上的记忆
麦当劳开店总是开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那房租想必会很高。可是,就在这么高房租的地方开店,麦当劳还总是喜欢辟出一个小角落给小孩做个儿童乐园。
麦当劳是不是傻?把这块地用来多摆两张桌子不好么?
这背后的逻辑,同样和窗口期有关。
据我所知,我们的味觉,基本在小时候就形成了,四川的小朋友从小就不怕辣,山西的小朋友从小就抱着醋坛子,山东的小朋友拿着葱,就要找大酱。这都是我们味觉上的记忆。
麦当劳就是利用这一点,要从娃娃抓起。他们之所以在寸土寸金的地段给你的孩子弄个儿童乐园,就是想让孩子经常去那玩,玩的时候,总喜欢吃点汉堡或者鸡腿。时间久了,汉堡和鸡腿,就成了孩子舌尖上的记忆。
长大了以后,也得时不常的去解解馋。这就是窗口期的威力。
02 你附近的餐馆,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味蕾
哈哈,是不是还没解释我爱人爱吃火锅的原因呢?刘润说的“任何事情背后都有的商业逻辑”,到底在哪里呢?
别急,现在就来。
001 川湘+火锅”的餐饮格局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归根到底,就因为四个字:务工流向。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当你走在北上广深的街头,两侧的饭馆,几乎都是以湘菜和川菜为主的,少有一些山西面馆等等。当然了,一条街一般都会有餐饮的最大品类——火锅。据说,火锅一个品类,占据了餐饮五分之一的天下。天天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怎么可能不去吃火锅?
而“川湘+火锅”的餐饮格局,就是由打工者的务工流向决定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中国户籍人口流出比例超过10%的省份一共有6个,按比例高低依次排列如下:安徽、江西、重庆、贵州、四川、湖南。而属于嗜辣地区的四川、湖南、湖北、重庆、江西、贵州、云南七省市,向外输出人口3684.2万人,占全国向外输出人口总数的43%,他们覆盖了中国所有地区。
因为排名靠前的这6个流出人口省份,决定了所迁移到的大城市人口基数,而这些人又很大程度上抢占了“窗口”,也即红利期。
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一个重要的就业出口,就是做餐饮。而他们本来就爱吃火锅时间久了,城市里的人,慢慢就影响当地的人常吃火锅了。
而且,这样的“人口流出地区口味决定人口流入地区口味”的现象,不仅在中国有,在世界各地都有:
美国人越来越爱吃中餐、墨西哥餐、意大利披萨,德国人越来越爱吃土耳其烤肉,英国越来越流行吃印度咖喱,法国人越来越流行阿拉伯人的“古斯古斯”。
这就是口味偏好背后的商业逻辑。
是不是有点惊讶,但事实就是这样子。环境影响人,从商业逻辑也是行得通的。
002 新西兰的国人炒房团
无独有偶,前两天和莫卡姐聊天,她在新西兰住了有近10年的时间,并且买了一套房。但是这段时间,她给我说了一个超级好玩的事情。
她说,新西兰新闻天天播放:中国人来了,买不起房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被逗乐了,但是随之又联想到全世界的房地产,像美国、澳洲、欧洲等地,都有中国房地产炒房的新闻报道。
房地产就和我们从小的味蕾记忆一样,炒房的多是浙商尤其是温州人居多。莫卡姐后来又说,咱们北方人也炒,但是风格偏“晋商”模式,炒房之后,就开始大量的居安思危,大量的屯房买房,置办家业,而非用资本再扩张。
又一次被震撼到了!
所以,如果以这个逻辑再回到我们开头。我爱人为何突然很喜欢吃火锅了,“每一个现象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就是:务工流向,紧紧的抓住了当地餐饮的红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