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以来,收视率不断飙升。以至于日常打招呼,口头禅都变成了“你追到第几集了?”
如今,电视剧早已收官,但是热度仍丝毫不减。除了对剧情的讨论,大家都开始试图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作为一个基本上不看剧的人,小K也妥协在了身边朋友的安利潮中。追完回头再看,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育良书记的结发妻子(后离异)吴慧芬和红颜知己高小凤。
剧中两人没有对手戏,却是隐形的对手,他们的战争起于高玉良。
两个人
无论人前人后,高玉良都称呼吴惠芬为“吴老师”。
吴老师是汉东大学的历史老师,是研究“明史”的专家。吴老师刚出场时,精致的妆容、清晰的思维、职业范儿的穿搭,给人感觉是知书达理的独立女性。但是,原谅神经大条的小K没有意识到吴老师和高玉良是一对夫妻CP,反而以为吴老师是来家里讨论事情的智囊团成员。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觉得这两个人不像两口子。
直到某一集中,吴老师和高玉良谈话提到了小高,再无平时的云淡风轻,也印证了两人之间另有隐情。
吴老师口中的小高是高小凤。高小凤是被杜伯仲从山里带出来的渔家女,山水集团总裁高小琴的双胞胎妹妹。在高小琴的刻意保护下,高小凤免遭赵瑞龙和杜伯仲的毒手,依然保留了最原始的质朴。
后来,高小凤被赵瑞龙看中,选作攻陷高育良的秘密武器。赵瑞龙得知高育良喜欢明史,以《万历十五年》为切入点,为高小凤恶补了明史。高小凤以酒店服务员的身份成功引起了高育良的注意。最终,高育良沦陷在高小凤美色、人格美化的双重攻势下。
两部书
两个人恰似两部书。
吴老师是《明史》,高小凤是《万历十五年》。
《明史》是正史,历经六十多年的编纂才最终定稿,在史学界拥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和其他所有的史书一样,《明史》中堆砌了大量的史实史料,又是文言文写作,需要比较深厚的古文功底,不是一般人能读得来的。
经过岁月沉淀的吴老师就是这样的一部巨著,满满的都是内容:高育良要保祁同伟,她认为应该跟侯亮平站在一起,极力劝阻;侯亮平上门问罪,她帮忙打掩护;高育良仕途受阻,她置办“靠山石”……她是一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女神,却为了高育良降下凡尘。第36集中,吴老师问高育良,那个小高到底哪里好?这一刻,吴老师放下了所有的骄傲,只是一个值得可怜的女人。
《万历十五年》的优势在于起点低、认可度高。书中所讲的东西大有深意,同时又非常有趣味性,能够吸引普通人读进去。黄仁宇先生又在书中贯彻其“大历史观”的理论,虽然名为《万历十五年》,实际上却从哲学、经济、制度等方面讲述了几乎整个明朝的历史,是一本浓缩的明简史。
高小凤本是渔家女,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只能选择进行美人训练后伪装成服务员接近高育良。她想要掌握自己今后的命运,也只能选择接近高育良。
个人在读史中的主观因素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无法避免读书中的主观作用。
同样的明史,不同的人能读出不一样的内容。
高育良读出为人处世的哲学,应用在官场中,官运亨通,提拔速度远超政绩突出的李达康。
吴老师读出明朝的灭亡症结在于制度的缺失,因而可以更高层次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向高育良指出问题,也塑造了一个睿智和贤内助的形象。由此看,她的明史造诣远高于高育良。然而结合我国的现状,夫妻之间女方更聪明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两人的眼界不同造成的价值观不同也是双方破裂的最终原因。
高小凤带着目的读,只需要记住,迎合高育良。
所以,有时候你从一本书中读到一段历史特别有意思,拿来正史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读明史的高育良
高育良是一个学者型官员,有着知识分子局限性和骄傲。
作为一个张口明史,闭口靖康耻的高级知识分子,高育良的局限性在于他虽然认真研究明史,却走错了方向。高育良在意的是明朝文官的抱团腐败,并深得其中的精髓。看过剧的估计都会对高育良在汉东省常委会上的辩证法有深刻的印象,如此诡辩正是其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产物,招人厌烦。
他的骄傲在于渴望别人认可自己对明史的见解。遗憾的是,他的观点和见解与家里的明史专家吴慧芬并不相同。两人可能还因此发生激烈的辩论或者搏击,试图说服对方,但是都没有成功。
于是,在读了半辈子“《明史》”之后,高育良决定去读另一本“《万历十五年》”。这本出现的恰到好处的“《万历十五年》”就是高小凤。
高育良在高小凤这里得到了别处得不到的认同、尊重甚至是言听计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柔软的地方,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个所谓的美人关自带的恐怕不只是美貌一种属性。高育良坚称,他和高小凤之间是爱情,我相信。
我有一部《明史》,束之高阁,偶尔查阅。
我有一本《万历》,放在床头,时而翻阅。
女人如书,有些书一辈子也读不厌。
最后,推荐《万历十五年》和《明朝那些事儿》,女人如书,多读两本书,就相当于多娶了俩媳妇儿啊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