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眼看世界】我看武志红、李雪与徐凯文之争:父母不是祸害,宽恕只是一个伪命题。

    (一)  “父母皆祸害”之争发生的真正原因。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心理圈三位有名的老师武志红,李雪,徐凯文在微博上有一个重要的争论,父母到底是不是祸害?

      事件缘起李雪的一段微博:

      “有的父母总是逮个鸡毛蒜皮的事情反复攻击羞辱孩子,闹得好像天大的事儿一样,因为这样逼疯孩子,会感受到放松舒爽,跟吸毒成瘾差不多。当孩子被洗脑附体一样开始实施自残自杀行为时,是妈妈达到巅峰快感的时刻,看着孩子掌掴自己、刀割自己、会控制不住嘴角上扬,会心一笑。”

        徐凯文评论这条微博说“不懂装懂最误人”,并写了一篇文章《父母真的“皆祸害”吗?》阐述自己的观点,武志红也在微博上发了7千字的长文《虐孩子时,父母绝对不会开心吗?》对此作出回应。

            观点之争:

          李雪:有些父母就是能从折磨孩子中得到快感。子女的心灵成长需要不断看清真相和对痛苦的自我负责。看清真相的过程中,会有愤怒产生,这是疗愈的必经之路。

        徐凯文:我没见过父母靠折磨孩子获得快感的,重点是了解父母看似暴虐行为背后的原因。一味沉浸在对父母的怨恨中,不利于获得平和、幸福,孝顺与和解代表真正有力量能面对创伤。

        武志红:父母折磨孩子获得快感的例子是真实存在的。说父母皆祸害的,更多要表达的是一种情绪而不是观点;不赞成孝道的提法,认为对孝道一直以来的鼓吹,导致很多父母自恋式暴怒时还有道德正确感,以至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祸害,的确要严重得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三位老师都是心理学界的大咖,既有非常专业的理论素养,又有相当扎实的咨询实践,再加上敬业认真的态度,形成了良好的行业口碑,是我非常敬仰的前辈。相对于这三位老师而言,我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手咨询师,按说不应该在此指指点点。我也因此自我觉察,我为何要写这篇文章?有否急于证明我的专业?有否忙于获得更多认同?有否乐于哗众而取宠?如果没有觉察之前,多少还有这些需要的话,随着自我的省察,我放下了这些需要。只为有话要说,就胡掐乱道一番,任人评说去吧。当无有他图之时,亦无有他忧了。

        三位老师的观点之争,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在于,这个争论恰恰反映了当下心理学临床治疗中最大的无力: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是承认也难否认也难。

        否认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将导致孩子(来访者)情绪和感受上的隔离,情绪的隔离意味着治疗就还没有能够开始,既然治疗都没有开始,当然谈不上疗愈。

        承认父母对孩子的伤害,会导致孩子(来访者)对父母的愤怒和怨恨,而愤怒和怨恨同时也是转向自身的,而自我仇恨正是正是众多来访者深陷内心痛苦的原因。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举例来说,来访者小芳(化名)童年有过被父亲家暴的经历,成年后有了孩子的小芳经常会对女儿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小芳对此非常的苦恼,害怕这样的方式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于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这个咨询的进行过程中,小芳说到童年被父亲暴力对待,咨询师问她父亲这么打你,你是什么感觉时,小芳的情感是隔离的,小芳说每个孩子不都是这样被打大的吗?我觉得爸爸也是不得已呀。

          这是中国的国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父母施以身体上或者是情绪上的虐待,成年后会把父母对待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看不到自己对父母的愤怒。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是认为无不是的父母,都是强调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孩子要感恩回报父母。但是,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却从来没有被看见,也从来没有流动出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被不断填压的火药桶,最终爆发出来,不是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要想支持到小芳的内在成长,稍有经验的咨询师都会慢慢引导小芳复苏那些沉睡的情绪和感受。因为这是治疗的开始。

        那么,传统心理治疗的做法就是会引导小芳去表达他对父亲的愤怒,依据的理论是恨没有宣泄,爱就不会呈现。那么当愤怒宣泄完了之后,咨询师会进一步引导来访者去宽恕她的父亲,和父亲和解。

        这个在理论的设计上看似完美,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并不是如此。很多咨询师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愤怒的宣泄并不能带来来访者情绪上真正的平和,反而是强化了来访者内在那个受害者的情结。通过咨询,来访者更加相信自己曾经被这样对待,就是会有今天这样的想法和行为的,就是会觉得不够好的,就是会觉得被抛弃的,就是会觉得不被爱的,因而更强化了内在那个负向的信念,也更强化了那个强迫性的行为模式。而所谓宽恕只是发生在头脑,是我们头脑觉得应该要和父母和解,真正从心而出的和解并不会发生。

        宽恕就像是这样的:是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你们那么愚蠢的养育方式造成了我今天如此的不自信,如此的不幸福,我所有受的苦都是拜你们所赐,但是我的咨询师说我要和你和解,要和你们和解我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好吧,我就信他一次吧,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宽恕你们了。我现在可以幸福了不?然后这个人发现他还是不幸福啊,于是,当再一次的有负性事件在生活中发生时,他就又再一次的对他的父母发泄一次愤怒,又再一次的咬牙说我要宽恕,而其实真正的宽恕从来都没有发生。

        所以,悖论就产生了,不强调父母对孩子的伤害,作为来访者前来求助的这个孩子就没有办法连接到他的感受,治疗就不会开始。过于强调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孩子对父母的怨恨就永远无法过去,治疗就没有办法达到想要的效果。这其实是三位老师之所以争论父母到底是不是祸害的真正原因。因此,不能不说这三位老师,都是真正爱心理咨询工作、真正爱来访者的好老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父母不是祸害:养育方式不是心理创伤产生的根源

        心理学家很早就发现,我们很多的心理创伤都跟小时候如何被养育有关。为此,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就这一点而言,三位老师是没有异议的。这也代表了心理学界的几乎一致的观点,就是心理创伤和如何被养育有关。

        但是,心理创伤与如何被养育有关,并不代表不良的养育方式是心理创伤产生的根源。一个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更多的被无条件接纳、允许和爱的时候,会建立比较好的安全感,会更加的信任关系,会更加信任爱。但是,不能不承认的是,哪怕这个孩子他的爸爸是佛陀,母亲是观音,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还是会有感觉到不被爱的时候,还是会有感觉到不重要的时候,还是会有感觉到孤独的时候,是会有感觉到失望的时候等等。

        我想,关于这些应该不需要证明吧。因为如果不被爱、不重要、孤独、失望的那些感觉不是全人类都有的体验的话,我们今天就没有办法在这里谈论这个话题。就一定会有部分人跳起来对我嚷嚷说,别在这里说这些鬼话了,我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不被爱,什么是不重要,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失望。事实上,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样的体验,这也使得心理咨询师开展工作成为可能并且可行而有效。

        既然不论你被怎么样的养育,你内在都会带着这些感觉的话,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就不是这些伤痛产生的根源了。就像我们每个人都长着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样,我们生而为人就会有这样的体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来说说这些人类体验从何而来吧。人类有两个极其重要的需要是重要性和归属感。在我们大脑开始有意识的时候,大约在我们半岁左右,我们开始建立对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认知。那个时候我们的身体极其的弱小,世界对我们来说是极其的不安全的,当我们的需求被立即满足的时候,我们会感觉重要和有归属感。但是没有哪个孩子的需求总是能够被立即满足的(很多时候,孩子的需求都不被懂得),我们会因而感觉到不重要和没有归属,这个感觉让作为孩子的我们觉得非常的恐惧,我们就会在这个感受的背后随之有了一些想法,当这些感受被重复的时候,这些想法也被强化,形成我们对自己的核心信念。所以其实是在我们认出我们的父母之前,我们就开始建立对自己的核心信念。作为一个弱小完全没有掌控的孩子,我们那个时候建立的核心信念是我是弱小的,我是无力的,我是不可爱的,我是没人要的等等。

      与这些信念相伴随的,是我们内在那些不舒服的感觉。我们会感觉到好弱小、好恐惧、好不安全,这些恐惧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可以说等同于死亡,孩子没有办法面对得了这些感觉。于是发展出整套的防御机制,可能是愤怒、可能是合理化,也可能是压抑和委屈,所以孩子会发展出咬妈妈的乳头、抓妈妈的脸、哭闹、在地上打滚、摔坏玩具、不吃饭、不穿衣服等等行为,好去控制和操纵他的养育者,好感觉到重要和有归属,也会发展出类似于咬自己的指甲、抽打自己或抑郁寡欢等等的向内的攻击行为,好让我们相信只要再可爱一点就会感觉到重要和有归属了。所有这些,只是为了不去感受那些感觉而发展出来的自动化防御。

      这些信念是让我们感觉如此的不舒服的,于是我们又发展了一系列的补偿信念。我们开始催眠自己说我是可爱的,我是聪明的,我是有力量的等等。这些补偿信念也是防御机制的一部分,目的还是让我们不去感受那些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的证明自己的价值,终其一生都在和这个世界竞争,但是不管我们在上一秒钟感觉到是多么的有成就,或者是多么的被爱,却完全有可能因为下一秒的失败,或是恋人离去而重新陷入到挫败感和深深的不被爱中。

        所以,父母的行为会帮助我们强化那些信念,却不是帮助我们形成那些信念。与此同时,带着那些信念的我们,又会透过这些信念去看待这个世界,去看待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举例来说,我有一个来访者,诉说父母如何不爱她的理由是,哥哥经常被父母打骂,可父母却从来都没有打过她,可见她对父母而言是真的很不重要。也许我们很容易理解的是,孩子被父母打骂会认为不被爱,很难理解的是孩子不被父母打骂也会认为自己不被爱。我还有一个来访者,从小到大非常的勤奋承担,但是在她的眼里,父母却总是把更多的关爱给了会装弱小的妹妹,觉得自己很不被爱。后来我有机缘接触到了妹妹,妹妹的反馈刚好相反,妹妹觉得姐姐总是那么能干,成为父母的依靠,而父母却对自己很不放心,同样觉得自己很不被爱。

          父母如何养育孩子,只是一个故事。陷入到这个故事中,就会强化我们的受害者角色,就会陷入到爱恨纠缠中无法自拔,而故事本身也是防御机制的一部分,好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头脑,而不是放在我们内在的感觉上。

        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也包括多数心理工作者所知道的事实是,拼命的要推开这个负向信念和附着在这个信念中的不舒服的感觉是人类受苦的根源。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心理创伤并不是真的,宽恕只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刚刚有说到,我们在形成大脑意识的时候,因为和我们脆弱的身体认同,我们有了一系列关于自己的核心信念,我是不够好的,没用的等等。

        我们对这些信念深信不疑,我的很多来访者有跟我说到这样的一个感觉,当别人夸我的时候,我会觉得很不自在,就仿佛自己是个骗子一样,根本没有人家夸的那么好。但是当别人批评我的时候,我又会很不服气,努力的想要证明我不是他认为的那样,但其实内在又隐隐的觉得,他说的是对的,我真的很没用。

        但是真相是,没有一个信念是真的,我们所有关于自己的正相或者负相的信念,没有一个是真的,而我们被自己骗了很多年。

        那么,在我们建立所有这些信念之前,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们的本质是什么?

        禅宗六祖慧能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我们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人类,我们是一个本质具足的存在。真正的我们,清净、平和、喜悦、爱、智慧、天赋才华、无条件真正的快乐等等,那是我们本所是的存在,本所是的道。这个本质,当我们去观察一个初生的婴儿时,会看到这些存在的品质,会感觉到一种很安宁,很祥和,很喜悦的能量在震动,我们很难去评判一个婴儿是美的或是丑的,因为他就是那样一个纯然的存在。

      这个存在很纯,但是没有意识,忘了自己是谁。随着我们大脑开始发育,我们开始和脆弱的身体认同,并建立了一系列关于自己的核心信念,有了我们头脑以为的我是谁,并伴随着所有的一些不舒服的感觉。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么所谓的心理创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对这些不舒服的感觉感到恐惧,因此想尽所有的办法,不把注意力给这些感觉,而是从这些感觉中跑掉,或者评判他们是不好的,拒绝他们,推开他们。那么这个过程正是心理创伤的形成原因。所有的这些拒绝,让我们深深的相信这些创伤是存在的。

        但其实所有这些不舒服的感觉,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能量振动。有人做过试验,兴奋的能量振动和恐惧的能量振动几乎是一样的,抑郁的能量振动和平静的能量振动也几乎是一样的。但我们却把这些有着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冠以不同的命名,对于兴奋、平静,我们是放松和欢迎的,对于恐惧和抑郁,我们是拒绝和排斥的。不是这些能量震动本身会让我们受苦,是我们对这些能量震动的评判和拒绝让我们受苦。

        所以心理创伤只是一些能量的振动,是和兴奋的平静的体验一样纯粹的能量振动。所以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从故事中拉回来,从那些父母伤害了我们的故事中拉回来,进入到那个不舒服的感觉中,把这个感觉作为能量去体验。直到体验到真正的平和,认出这个不舒服的感觉就是真正平和喜悦的乔装,完成这个过程。那么随着这个过程的完成,我们那些旧有的信念就会随之慢慢消融,我们那些因着这个信念而习得的强化行为模式也就会随之自然改变。

        所以我的案主一个又一个的跟我反馈说,在生活中的幸福和喜悦越来越多,对伴侣和孩子的愤怒越来越少,对父母的愤怒也越来越少。而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对他们做任何的疗愈,只是陪伴他们一起去体验那个能量的振动,一起去看到我们本所是的那个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的老师克里斯多福.孟老师在他的书《重新发现自我》中写道,在他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之前,作为一名世界级心灵导师,他为自己对父亲的宽恕做了20多年的工作,但他不得不承认,他就是没有办法真正原谅他的父亲。但是,就在他明白,所有那些的伤痛只是纯粹的能量,是喜悦,平和的乔装,父亲之所以会那样的对待他,正是他本所示的道所设计的,好帮助他认出他真正是谁。当他认出那些能量,也认出他本所示的道的时候,就在他明白的那一秒钟,他发现他的父亲是一个完美的父亲,没有什么需要被宽恕,因为没有真正的伤害发生过。

        我们把连接这个感觉收回我们生命能量的过程比喻为百年寻宝的话,那些创伤中所蕴含的感受是曾经被封存的我们的生命能量,我们把它比喻为金子,父母如何对待我们的那些故事,以及我们今天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事件就相当于是金属探测器。所以,当我们记起我们的父母对我们做了什么,让我们感觉到不被爱了等等时,相当于是金属探测器正在探测到地下面有金子的信息并发出警报,提示我们这里有金子,这里有宝藏,这里还有未收回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个金属探测器,我们就没有办法发现金子啊。所以,父母是我们生命完美设计的一部分,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问题和挫折,是我们生命完美设计的一部分,都是来提示是我们下面有金子的。

        所以,创伤不是真的,宽恕也是一个伪命题。每个父母都是完美的父母,是帮助我们收回内在真正力量的那个极其重要的金属探测器。

        所以除了感谢和欣赏,我不知道我们还想要对我们的父母做什么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