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出生之前就知道未来的路,你是否还愿意来到这个世界?
《无问西东》只能用惊喜来形容。时间为轴,4个故事4个时代相对独立又各有联系。有时代带来的不同矛盾,也有和时代无关的内心迷失,最后找回真我。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清华,简直即使清华大学的成长史,所有上清华的学生应该觉得很自豪吧。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那时候的学生真是社会的顶梁柱,印象中有为青年就是这个样子,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能感受到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普遍贫穷的年代,物质生活的匮乏,和精神生活的充盈,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
吴岭澜说:在这个年纪(20多岁)不知道什么是有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把自己交给书本总是没有错的。虽然他的文科满分,理科不及格,但还是要读理科,因为他看到有用的人都在学理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校长劝他慢慢想转科的事情,一场泰戈尔的演讲让他找回真正的自己。后来到西南联大当老师把自己的这份真实传达给了学生:无论多么伟大的人都值得花一点时间思考自己真正适合的什么,需要什么,是什么让自己变得快乐。在雪中,听小提琴的声音遥想过去和展望未来,思考这一辈子应该如何度过,任何年纪开始都不晚。真实,就是自己内心的平和,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要辜负对自己的真实,多么重要。
沈光耀应该出身世家子弟,书香门第,却没有一丝纨绔,有同情,有抱负,心怀家国天下。如他所说:这个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内心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母亲只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尝到人间欢乐。但他看到满目疮痍的祖国犹疑之下还是选择了从军救国,如果这样的人生活在和平年代该是一段佳话吧。 实在没有办法上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瞬间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战争年代那些社会精英在山沟里学习哲学,数学,文学,历史…在中国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的时候还能出那么些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从沈光耀走过闻一多的课堂放慢脚步谦卑的眼神中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是尊师重教对知识谦卑的。(到现在能说上名字的大师好像都是在那个时代!)
解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还是很单纯,积极上进,对新中国充满希望的。看到恩师被老婆欺负正义感爆棚的王敏佳写了一封恐吓信给师母,后果极其严重!!!那双高傲清澈的眼睛经过批斗变得复杂恐惧坚毅,乌黑亮丽的头发被嫉妒她的人剪掉,从此过上蒙面人的生活。万幸,陈鹏的爱拖住她不再往下掉!李想在敏佳坟前哭诉的时候应该是有万分自责,最后用生命换来了张果果父母的生命,花一生来救赎,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哎~~~陈淑芬,真的是一个悲剧~~~~
辛苦供老公读大学,到头来人家要毁婚,经历挣扎两个人终于勉强生活在一起,结果丈夫天天冷暴力,对外面所有人都好,就是对自己什么都分得清楚,用冷漠毁了两个人生,让彼此痛苦。为了要引起别人的同情和老公的注意,陈淑芬每天要在家门口的井边洗衣服,可她的期望总是落空。用莫须有的罪名让王敏佳被批斗,大家都以为她被打死了,她应该只想给王敏佳一个教训,让自己老公对自己多一些关注,结果事情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局面。惊恐仓皇回家的陈淑芬在胡同和老公相遇,王老师还是那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好像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人,为了老婆牺牲自己,而且自命不凡。他用无声的暴力逼死一个充满爱意的女人!绝望,恐惧,自责,还有无奈万念俱灰的陈淑芬投进了那口每天洗衣服的井,这痛苦,孤独,卑微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张果果一开始为了事业帮助四胞胎,到后来发自内心的爱这四个孩子,半夜毫不犹豫的从床上爬起为了拯救老三,从那个笃定的眼神中好像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是,无问西东!被上司算计他也曾愤恨,也曾是一个因为追名逐利丢失快乐的人,也担心被四胞胎的家人讹上没休止的索取,一直活成别人希望他活成的样子。最后父母的期望让他找回真是的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笑,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疑问终于有了答案: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论演员的重要性。前半段章子怡演20多岁充满期望,高傲,单纯天真的样子超级有代入感,跟陈鹏来到孤儿村,蒙着面巾只有一双眼睛出境也能感受到她传达出的,绝望恐惧,安心爱意,不屈坚毅。我二哥矫捷的跳上那辆抛锚的车,回眸一笑,听到整个影院的尖叫,男神太戳心了。化妆没得说,即使所有的主角都年近四十,但20岁就有20岁的样子,中年的陈楚生也妆容就是中年人的样子,毫无维和感。BGM 简直了,尤其是沈母看沈光耀的遗物的配乐简直催泪。结构清晰明了,到最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故事并独立,而是彼此间有弱弱联系,各自带着时代的烙印!布景的艺术成分太重,过于干净和理想化,所幸电影没有那么多的苦难,阴暗和沉重,已经看够了战火年代的沉重,无奈与疯狂,这份积极昂扬的美好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