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苟且是指只顾眼前利益,得过且过,用老板姓的话就是过一天是一天。从时间、空间来说目前多数人只能过着苟且的生活。对于白领,一天至少8小时的工作时间,加上吃饭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每天10个小时,除了能撒丫子到处跑的销售,绝大多数人的工作占地面积也就2平米,剩余14个小时个人支配时间,个人生活平均占地面积10平米。与我们近亲的猴子猩猩相比,人这种灵长类动物的生活只能算是苟且,野生的猴子猩猩一部分时间觅食,一部分时间嬉戏玩耍,活动场所开阔,生存环境恶劣但有无限可能性;而动物园的猴子猩猩就跟我们人类差不多,也是呆在10平米差不多大小的空间,他们每天无所事事,就是吃东西和观看游客,这并不是他们喜欢的事情,所以动物园的猴子猩猩多数萎靡不振。我们跟近亲不同,人类有很强大的记忆力,而且还有想象力,这个想象力促进我们占领了地球,爬到食物链的顶端,同时这个想象力也是我们焦虑的根本原因。正是我们的想象力,即使我们今天可以吃饱穿暖,我们还会担心明天后天或者几十年后的生活起居,不仅担心自己,还会为后代考虑。有悖我们本能需要的狭小生存空间和缩短的自由支配时间使我们更容易变得萎靡不振并且心存苟且之心,这本不是我们的错。
然而我们之中部分人想象力异常丰富,告诉我们除了苟且,还可以有诗和远方。我对这里的诗的理解是美,一种生活之美,而远方则是人能达到的更好的状态。然而从苟且到诗和远方,有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情况。主动性是即使现在生活是一团狗屎,然而自能从中看到美和乐趣,主动性需要不断修炼自己,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从锅碗瓢盆的生活中看到美。而被动性是周围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身边处处美景,再不担忧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种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美,保不准还会遇到烦心的事,但是心境会开阔很多,毕竟环境和生活状况对人的影响深远重大。我对诗和远方还是有一点希望的,有一天我坐车回家,经过良田,当时我想如果所有这些良田都变成森林,那么这地方环境肯定大不一样,再也不用灌溉,树林里会长蘑菇,还会有小动物,偶尔我们会看到闪电雷鸣划过森林上空,那时候生活该有多美啊。那时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抬头山上郁郁葱葱,心中怎么会没有诗。随着科技的发展,我觉得这种情况还是有可能出现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可以由相应的微生物等生产,那时候地球应该更多绿色。
其实我的第二段并没有解决生活还有诗和远方的问题,我现在看到的只有苟且,我现在没有能力在苟且中看到诗和远方。因为只看到苟且,所以所有东西都是没有生命的,所以我看不到美,这是我目前的状况,我真没法说非让我怎么样,也不喜欢逼迫自己去说看到了诗和远方,但是我还是在试着感受身边的生命,因为诗和远方需要环境的改变,更需要心的改变。这里的天气异常干燥,有时候我觉得路边的树,草还有花跟我一样干燥缺乏生命力,在挣扎着生存。唯一有生命力的是穿梭在树中的喜鹊,叽叽喳喳的飞来飞去,也许这是苟且中的美吧。乌云中射进一束阳光,阳光会慢慢地洒进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