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的本质,就是“我认为这是对的。”
从这个逻辑根源,往上追诉,大家就可以轻易发现。如果只有一个较真的人,是没有办法“较”的。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不兼容的【真相】出现,才会在一个区域内【较真】。
那么问题就来了。往往会有人高高在上的告诉你“别较真了。”
说这句话的人,自身是不是一个较真的人呢?
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对话。
甲——抄袭和借鉴是有明显区别的。
乙——没区别。
甲——有区别,列出百度百科的不同解释。
乙——没区别。
甲——抄袭可以告上法庭,借鉴并不会。
乙——你这人怎么这么较真呢?没区别,就是没区别。
从头到尾,双方都在坚持各自的立场。认为“自己是对的”
那凭么乙可以说甲“较真”?
因为乙想把问题拉到“情感层面”,以此获取他人的“情感支持”。
对话因此可能会变成以下的内容。
乙——大家来看看啊,甲这个人真较真?(情感制高点)
乙——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人身攻击)
乙——很空么,闲成这样天天玩找茬。(继续人身攻击)
乙——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继续)
即便如此,乙虽然绕开了问题的核心。
但最终乙支持的,依旧只是【没区别】,从头到尾没有变过。
最后的问题来了,乙是不是较真呢?
就是这样,我们要小心,当一个人说你“较真”的时候,这其实是一个逻辑陷阱。
如果你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与对方进行讨论,对方会再次绕开事情的核心抢占情感制高点,说算了,咱们不说了,你这人太爱较真了,就是没理也硬犟,然后很大度地说,算了,不和你计较了,假如继续和对方讨论自己的观点,那就成了小肚鸡肠很计较的人了,再次被道德绑架。
为什么?
因为如果是一个较真的人,和另一个不较真的人,对话是这样的。
甲——抄袭和借鉴是有明显区别的。
丙——你说的对。
乙——抄袭和借鉴没什么区别。
丙——嗯,你说的也对。
真正佛系的人会觉得,哪种观点都可以,我无所谓。但这样的人,是极其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