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语”也叫“闭口禅”,即禁止自己说话,努力杜绝所有世俗往来,断绝一切散心杂念,以求更大地精进。因此这是一种很高境界的修行。
一切众生的生死轮回,皆由于身、口、意三业所致,若消除此三业,可速得解脱;禁语目的之一即为不造口业。僧人行禁语时,自备一小木牌,上写“禁语”二字,遇人欲与己言谈,则出示该牌。
我们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譬如见人说话太大声,就想去制止他,见人关门动作粗鲁,发出巨大的声响,又想去纠正他,见人小便后不冲水,就想去批评他。止语就可以避免这些过失,逼着自己样样都要忍辱,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就不再被外境所转了。
下面讲一个故事来说明“止语”的重要性。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院,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
菩萨: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他始终忍着没开口。
一日,来了个富翁。富翁:求菩萨赐给我美德。磕头,起身,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
穷人:求菩萨赐给我金钱。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磕头,起身,他看到了一个钱包掉在了地下。穷人:菩萨真显灵了。他拿起钱包就走。流浪汉想开口说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渔民: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就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一场纠纷平息了。
你觉得这样很正确吗?
菩萨: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却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渔夫因为纠缠没能按时上船,而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
于是,流浪汉默默离开了寺院……
我们经常听学佛的人提到“止语”,去寺院要止语,吃饭要止语,平常修行也要止语,那到底为什么要止语呢?止语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末学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止语的好处。
一,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生活中很多的争端和烦恼,都是因为我们这张嘴。很多时候,因为在不合适的场合,不合适的时间,说了不合适的话,从而得罪了人。有时候刚说完就发现错了,但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想收也收不回来了;有时候说错了话,得罪了人,自己却还不知道。
尤其居家过日子,两口子吵架多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其实只要有一方懂得止语,架也就吵不起来了。
二,古人说“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如果一个人内心平静,也就没什么话想说了。一个人心里不平,话才会多,要么是炫耀自己;要么是向别人倾诉;要么是幸灾乐祸等等。但结果是,你说得越多,别人再一呼应,你就越上劲,心里就更不平。所以想让内心恢复平静,最好的方法就是止语,静静观照自己的心。
三, 止语可以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现在人心浮气躁,脾气大,一言不合,就可能大动干戈;看谁不顺眼,就可能上去批评两句;总喜欢盯着别人找毛病,趁机显示自己比别人强。修行止语,就能克服这种烦恼习气,慢慢的就会“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非”了,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四,止语更容易提高自己的警觉心。人在说话的时候,往往注意更多的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在安静的情况下,才能观察到自己的内心。所以只有少说话,才能更清楚地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察觉自己的烦恼习气,从而加以对治,使自己的毛病缺点尽快改正过来。
五,有助于修清净心。其实我们平常说的话,大多都是废话、闲话,只有话少了,心才能清静下来。并且久而久之,别人看你不说话,找你说话也就少了,就能有效避免是是非非的干扰,有利于修行。
六,能够减少很多恩怨是非。平常和人说话,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谈的投机就容易产生感情,不投机就会产生怨恨。跟这个人说话,不跟那个人说话,还会让人产生嫉妒嗔恨,觉得你看不起人家。总之,说话多就容易招惹是非恩怨,让人产生烦恼,不如止语,对谁都一样,自己一心向道修自己的,多好。
七,容易降伏傲慢之心。你天天不说话,不发表意见,慢慢也就没人问你了,没人找你了,觉得有你不多,没你不少,你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无足轻重,这样贡高我慢之心也就很难生起来了。
八,止语其实是一种享受。知事多时是非多,止语,就是不参与别人那些是是非非,自己少造业,也不给别人造业的机会。人一旦习惯上了止语,就能感觉到这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内心充满平和与喜悦,别人就是想让你说话,自己都懒得说了。
有人可能说了,大家都不说话,这个世界还有活力吗?人类还能进步吗?其实这是个杞人忧天的问题,首先,所有人都不说话,那是不可能的,况且止语也不是什么都不说,是不说废话、闲话,利益众生的话,当然还是要说的。
佛陀四十五岁那年,在优陀南国首都一带行化。在这里,佛陀遭到一伙流氓的恶骂,这是任何一个圣人都没有遭受过的辱骂...侍者阿难陀无法忍受,对佛陀说:“世尊!我们离开这儿吧。”
佛陀说:“阿难陀!我们到哪里去?”阿难回答说:“到没有人骂的地方去。”佛陀说:“如果那个地方也有人骂,那又该到哪里去?“再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如此岂不永无容身之处了?大象在战场上能经得住如蝗之篱,我将以同样的方式忍受这些无法无天的辱骂。”后来,骂他的一个流氓摔成了重伤,佛陀亲自搀他去城里看医生,“他是不是因为骂了您才得这个报应?”医生问。佛陀说:“不要这样想,他们都是我的好兄弟。”这让流氓大为感动...
内心的忍耐、慈悲比任何争辩都更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止语是一种修行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学会无诤 才能安住内心的平静
懂得沉默 才能体悟空性的智慧
那么
什么是真正的沉默?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言语道断,以心印心,
当下相契,这当然是...
然而现实生活中开口总是免不了的,止语,也不仅仅是双唇紧闭。
“静默来自于你的内心,而非外面的世界。静默并非不说话或是不做事,静默指你的内心不受干扰,你的内心没有人在说话。如果你能真正安静下来,不论你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享受这份静默……独处不表示周遭空无一人。独处表示你稳定地安住当下,能够觉知此刻所发生的一切。这样,无论你在人群中还是静室中,你总是与自己在一起,你从未迷失自己。”
——一行禅师
佛说法49年,却说“无一法可说。”换句话说,他认为自己什么也没说...他的静默不是无所事事,不发一言,而是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从清净心中流出,不杂情绪,不染妄念,这是真正的静默,一切只是发自本性的智慧的自然流淌。
止语是一种修行
所谓止语 并非只是语言的止息
而是内心的无念无住
回归更深的醒觉与自由
不争不辩,无语无言
是非对错,过眼云烟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面对尘世喧嚣,红尘悲喜,静默...
直到,有一天
...
当生死之轮不再旋转
你终于知道我从未走远
虚空粉碎的刹那间
是你灿烂的涅盘
真相
纯净如莲绽放
但
我们静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