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有幸抽奖获得了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乍收到这本书,以为又是一个心灵鸡汤或者是故事文,放了两天没打算看。终于在3天前因为无聊翻了两下,因为书比较薄,所以读起来效率挺高的,第一天就读了差不多一半,使我还挺有成就感的,所以就想要把它读下去了。事情从第二天开始有了变化,从第二天开始,书仿佛活了一样,每一个字和段落都像为我量身打造,每一个都击中我的心,开始了我这些年来第一次像读教科书那样认真咀嚼文字,认真搞懂每一句话的读书之旅。接下来我想要认真的写一些关于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和我自己对这本书知识的总结。
《被讨厌的勇气》不像名字给人的感觉,他其实是一本讲述心理学的书籍。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古史贺建合著的以对话体形式展现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并且用其回答一些人生疑问的书。其实我刚刚又认真看了一下,书名《被讨厌的勇气》之下,还有一句话:“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其实这句话就对这本书诠释的很明白了,不知道为什么之前自己翻书的时候,莫名忽略了这句话,差点错失一本好书。为什么心理学的书,又跟哲学挂上钩了呢,用文中哲学家的话说,心理学其实是哲学的一个领域,其实也不难理解,哲学探讨的是人生和世界话题,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研究人就必然会涉及到人生和世界。
这本书因为采用对话体,用一个哲人和一个需要解决自己疑惑的青年为主角,通过青年的对自己人生和生活的一些问题和哲人的解答来展开。作为心理学和哲学小白的我,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而且因为青年的角色也就是一个小白的角色,他的职责是一个工作5年的图书管理员,也不是什么高知分子,所以他的提问都很直白,并且贴近生活,就我自己的真切感受来说,他的提问真的也就是我生活中的问题,他的疑惑也是现在我的迷惑,而哲人给的回答和方法,90%也是我能用的上的,所以我真的很感激在这个时候遇到这本书,遇到这个哲学家。
本书共分5章,也就是两个主角的5个晚间的面见辩论对话。第一次见面以人能不能改变这个问题开展,就此哲人引出了阿德勒哲学的最根本的主题——目的论,目的论是说人的行为都是有着对自己有益的目的产生的,遇到一件事,需要有行为或思想反应时,人会判断怎么样是对自己那时的自己有益,然后以有益这个结果去产生回应,阿德勒把这个有益叫做人的“善”,所以阿德勒用的善并非是我们尝试所知的“善良”,而是“有益”的意思。针对人是否改变这个话题,哲人和阿德勒给出的回答也很肯定,人是可以改变的,人的一切行为和态度也都是自己可控的。目的论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正是对立的两种观点,原因论是认为人的现在的举动或者想法都是由之前的原因导致,这个观点也是我们作为一个非心理学人士所知晓的,比如从小目睹父母不和的人长大会对婚姻产生恐惧,战场上的一些士兵会患上创伤应激障碍,这些都是所谓的以前的事件造成的阴影。但是阿德勒却强有力的反击了这个想法,因为并不是所有有不幸童年的小孩长大都会变得不相信世界,也并不是所有经过战争的战士后续会有精神上面的压力,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人士他们其实是有一个的选择出来对他们有好处的目的,所以会表现出不相信世界或者是惧怕的行为。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观点,我是很排斥的,我觉得我自己肯定不明白想不通这个目的论,但是随着继续阅读,我发现相比于原因论我和更接受目的论了,因为目的论是积极的,是揭示人主观能动性,也是解我自己的比如为什么休息一个月了还不愿意找工作,我为什么欣赏那些社交达人想成为他们但是自己也一直做不到,其实这个都是因为自己在当下选择了对自己有益的目的,也就是“善”。为了避免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的失败,所以选择根本不去投简历,从而给自己找了因为我很累我还没休息够,现在年底不好找工作,身边朋友觉得我这几年连续工作所以多休息一会也没问题等等一系列非常丰富的原因;我没改变成社交达人,是我在需要社交的场合选择了做自我最舒服的那个“善”,而且还给自己选取了我跟陌生人讲话脸红,我不会开展话题的原因。
书中的其他夜的论题,也如第一个一样,青年将自己生活中产生的疑问,寻求哲人解答,哲人引述阿德勒哲学观点来解答。每一次的解答也都会引出青年的不同意进而两人一来一去进行辩论,直至最后青年觉得答案自己信服。可以说,这个青年的不信服,有80%是我的不信服,可能也是初次接触阿德勒哲学所有新人的疑惑吧,所以整本书,非常有带入感,而且实用。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个体心理学是实用的心理学,通过我自己阅读这一本书,对这句话我就深信不疑了。在这之前,其实也略微读过一些哲学,还有性格分析类的书,而那些书真的只能给我当时读出东西学到知识的快感,过后不久就会忘的一干二净,对我日常生活也没有什么帮助。而这一次,我觉得我尝到了好处,在看完书的第二天,我好闺蜜就遇到了一个烦恼,我用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跟她讲了我的想法,虽然不知道闺蜜最后问题解决的怎样,到我觉得我们俩方式确实就此想到了解决办法。
书里还有很多关于阿德勒的理论及应用在生活和个人问题解决的例子,在此我觉得我也无法一一列举出来,所以关于书的内容我就打算写到这里了,因为我之后肯定还要继续读下去阿德勒的理论,关于他的各方的心理学,比如《自卑与超越》《儿童的教育》,听名字我就觉得很实际且实用。
最后说一句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一个想法:心理学有那么多学派,弗洛伊德那么有名,而他的理论和阿德勒是对立的,到底这些理论分不分对错?就像哲学一样,有一元论,二元论,但是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对于这些无法考证的事,我怎么办呢?最后我告诉自己,心理学和哲学可能就和信仰一样,初衷都是让人获得幸福,而在心理学领域,我决定我的信仰是阿德勒。(接下来我计划阅读了解各方面心理学的知识,弗洛伊德肯定也会做同样的了解,所以我不确定我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了解各方思想从而成为一个无信仰的人,还是坚守一方而无法客观接受其他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