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冷”小说中,《孔乙己》算得上一篇有些暖意的小说。和其他小说的冷色调不同,《孔乙己》中总是洋溢着笑声,笑声让这篇小说呈现些微暖色调。
整个儿小说像一出舞台剧,以鲁镇的咸亨酒店作为舞台,酒店里的酒客们是观众,孔乙己就是那个站在舞台中央的小丑角色,他一出现就频频惹人发笑。
能给人带来笑声的人或事物总是有着特别之处,孔乙己的可笑也源于他的独特。
在看似一团和气的咸亨酒店里,其实有着明显的阶级区别,同样是喝酒却大不相同。
一类是站着喝酒的短衣帮,这些生活艰辛的人大多在做完工后站在柜台外面喝一碗酒,能买到一碟盐竹笋或茴香豆下酒就算阔绰了。
另一类是坐着喝酒的长衫主顾,他们没有生活压力,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
咸亨酒店就是当时社会的高度浓缩,两类酒客代表两个社会阶层:一个处在社会底层,靠苦力谋生;另一个位于社会上层,不劳而获,享受着大部分社会财富。
这样不同的两类人,在咸亨酒店里发生交集,虽然阶层不同倒也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一个社会中总会有阶级之分,不管属于哪个阶层,只要认清自己的阶层,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孔乙己却跟谁都不同。他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是一个注定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
孔乙己一出现就是不伦不类的形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说他不伦不类,因为站着喝酒的都是短衣帮,他却穿着长衫;穿长衫的都是坐着喝酒的,他却站着喝酒。“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无论从外表还是内心,孔乙己都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
从实际社会地位看,孔乙己更接近短衣帮。
孔乙己是一个连名字都不配有的人,除了一个孔姓属于自己,名字干脆就是来自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的一个绰号。
鲁迅笔下不少小人物都没有自己的名字:祥林嫂的称呼来自早死的前夫,长妈妈的称呼来自鲁迅家以前一个保姆的名字,阿Q的名字干脆无可考证。这些小人物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不被关注,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
再从又脏又破的衣着,以及只能站着喝酒的方式,都可以看出孔乙己属于底层阶级。
但孔乙己显然不认同这一身份,已经潦倒到如此不堪的程度,孔乙己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象征着身份的长衫,尽管它“又脏又破,好像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那件长衫是孔乙己残留的最后一点尊严,穿着它,就俨然是高人一等的读书人,即便穷到偷书也认为:“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 …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孔乙己心里根深蒂固。他一生致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半辈子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就是高人一等,和目不识丁的短衣帮截然不同。
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自觉将自己和短衣帮划清界限,但是上层阶级的人肯接纳孔乙己吗?显然没有。
先是书香门第何家,抓到偷书的孔乙己后吊着打,为他脸上添了一道道新伤疤。
而后是丁举人,同样是读书人出身,区别只在于一个通过科举成功实现了阶层跨越,一个科举落第落入社会底层。丁举人对待读书人出身的孔乙己却毫不心慈手软,打了大半夜直到打折了孔乙己的腿,丁举人对孔乙己的死负有直接责任。
从孔乙己平时行止来看,他就是偷也不过是小偷小摸,不会偷到什么贵重东西,即便小偷也往往偷不着,对这样一个可怜人何至于如此大动干戈?上层阶级对待孔乙己的冷酷残暴可见一斑。
夹在两个阶层之间的孔乙己的,高不成低不甘,被两个阶层所抛弃,成为他们共同的笑料。
在他们眼中孔乙己毫无尊严,孔乙己脸上新添了一道伤疤,都能成为他们取笑的材料。这种当众揭短、在别人伤口上撒盐的事情,经常在孔乙己身上上演。以取笑别人为乐的生活,是那些人生活的最大乐趣。
本来是赫然不同的两大阶层,在孔乙己面前却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对孔乙己的取笑,成为他们贫乏生活里的一抹调剂。甚至在孔乙己不幸被打折了腿,只能用手坐着来买酒喝时,依然能引来围观者的一片笑声。
笑声成为小说的背景音,孔乙己在笑声里出场,也在笑声里离开。可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没有人关心孔乙己的生死,笑声背后是冷酷无情的世态。
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问鲁迅哪篇小说最好,鲁迅说他最喜欢《孔乙己》,因为能于寥寥数页中展现“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
《孔乙己》篇幅不长,却在廖廖几页中展示了孔乙己的半生命运,是谁导致了这个“苦人”的悲剧?
除了畸形的社会和凉薄的人情,孔乙己对自己的人生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孔乙己的悲剧是放弃努力自甘堕落的结果。
作为一个读书人,虽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人生目标,但并不是就此堕落的理由。
孔乙己的高不成低不就,从积极方面来看就是不甘心接受自己的命运,对人生还有更高的期望。
如果能抓住这点不甘,奋发图强,就算不能实现阶层跨越也不会养不活自己。小说中提到,孔乙己写一手好字,起码能找到一份替人抄书的工作,谋生应该问题不大。
但孔乙己从此放弃了向上的努力,他四肢健全却好吃懒喝,有谋生本领也不好好利用,宁肯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沦落到讨饭的地步还要喝酒,被打折了腿也没有反思过,用手爬着走路也要去喝酒。
同样是社会底层的“苦人”,祥林嫂一直在和命运抗争,她的不幸是社会和命运的联合绞杀。可是孔乙己从头至尾都是一副颓废的样子,任由自己从一个读书人堕落成小偷,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一个人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他的生命就失去了价值,最后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了。即便他想苟且活着,如狼似虎的上层阶级也不给,他就是不被打死也逃不脱被饿死冻死的命运。
孔乙己的悲剧值得世人警醒。
我们在笑孔乙己,其实很多人也是孔乙己。我们像孔乙己那样对人生有太多不甘,却不愿付出足够的努力改变生活,宁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最后过得一地狼籍。
初看不懂书中意,再看已是书中人。一个人放弃了对命运的抗争,就会成为命运的俘虏,任由命运凌辱,落得孔乙己一样的下场,成为一个笑话。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