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明亮的色彩,没有炫目的特效,也没有英雄主义渲染。《Mary and Max》(《玛丽和马克思》),用最朴实的造型、最简单的旁白和逐帧拍摄的手法,把这个关于友情的故事深深嵌进我的内心里。
整个电影的基调有些灰暗和沉闷,但慢慢看下去,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就如一把带着魔力的手术刀,把我们的精神世界无限放大,然后剖开给我们看。
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44岁的中年大叔Max生活在纽约,8岁的Mary生活在澳大利亚,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了通信。他们很相似,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都爱吃巧克力,都没有什么朋友,极度缺爱,没有笑容,孤独地生存在城市的角落。
Mary因额头的胎记和被同学的嘲弄而自卑,对世界有很多的好奇,却无法在终日酗酒的母亲和沉迷于制作鸟类标本的父亲那里寻求到解答和爱护。Max患有亚伯斯格症,没有办法与人交流,终日与虚构的朋友和金鱼相伴。
因缘际会,成为笔友的彼此跨越了地域的限制,成为彼此世界里最忠诚的依靠。他们不停地通过信件交流着自己对于社会、爱情、友情、性和精神世界的认知,不断向对方介绍自己的经历和喜好,分享喜爱的食物和生活里的点滴。
一封又一封,等对方的信成了两人生活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Mary找到了一个为其解答成长过程中的疑惑的朋友,而Max获得了一个倾诉的窗口。“你有被戏弄过么?”,“你有过爱么?做过爱么?”,这一句句疑问把隐藏在Max记忆深处的痛楚挖了出来,让他陷入焦虑的同时又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他在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童年,他们一起重新成长了一遍。
这段特别的友情支撑着Mary变得开朗和自信,考上了大学。为了治好Max的病,Mary把研究精神疾病作为自己的方向,她把Max作为自己的病例,写成的论文受到重视,一时成为畅销书。当Mary兴奋地把自己的书寄给Max并告诉他要去见他时,Max却愤怒地中断了这段友情。
Max感到自己被背叛,所以痛苦、愤怒、困惑、不安,气喘吁吁。而Mary也因为自责和愧疚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她的人生也坎坷泥泞,失去父母,失去爱人,但最让她痛苦的莫过于失去那段支撑她的友情。
但最后Max还是原谅了她,他接受了身边不完美的人,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对他唯一的朋友,他也终于原谅。就在玛丽几乎对生活绝望的时刻,老朋友的原谅让她重新站了起来。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
我们常常发现,对于越是亲近和在乎的人,我们越是苛求和无法容忍,因为在我们心里,对他们都有完美的期待。但是,就像Max说的,我们都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别人的不完美,或许我们都会过得轻松和平静一些。
昕然是个典型的处女座,在对完美的追求是一路披荆斩棘,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只因为完全无法跟不上她完美主义的步伐。后来路遇男神,怦然心动,死缠烂打,终于收入囊中。
爱得热情似火轰轰烈烈之时的男女往往都是盲的,看不见对方的缺点,但激情退却,终究要原形毕露。
进门拖鞋随意乱扔,回家后不洗手就葛优躺,吃饭前不洗手,电脑用过后没有用消毒湿巾擦干净,衣服没有一天一换,充电器随意乱放,看过的书没有放回原位,书架上的书没有按照大小依次摆放……所有的小细节都会成为导火索,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在一次大吵后,男友丢下一句话摔门而去,“我并不是你要的完美男人!”
昕然说那一刻她呆住了,明明当初那么美好那么光彩照人,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我们最难克服的最难战胜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都是不完美的存在,但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却是那么难,接受别人的不完美更是不易。
有的时候,接受比争吵和道歉都管用,你并不完美无瑕,好巧,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