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的历史
如果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虢国的资料会发现很多的称呼,有东虢、西虢、南虢、北虢、小虢,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不明所以。这里先整理一下这几个虢之间的关系。虢国是西周初期分封重要诸侯国,一共有两个——东虢和西虢——分别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的封国(具体谁是东谁是西,史料上语焉不详,很难分得清楚,这里就不做讨论了)。东虢位于河南荥阳附近,留下的历史记录较少。公元前767年东虢因收留郑国最后反被郑国所灭,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郑国在东虢设立制邑,后来的虎牢关就在东虢境内。
容易让人产生混淆的是西虢,西虢原来位于陕西宝鸡市东,周宣王初年,西虢整体东迁到山西平陆到河南三门峡一带。原来的封地上留着一支小宗,被称为是小虢,小虢在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吞并。到晋献公时期,东虢和小虢就都已经被从地图上抹去了,留下的就只有东迁后的西虢了。
东迁到三门峡一带的西虢,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那个,与晋国有着剪不清理还乱的爱恨情仇的虢国。虢国建都上阳(三门峡),由于地跨黄河两岸,因此被习惯地分为北方和南方。位于黄河以北,现在平陆县境内的区域是北方,称为北虢,中心在下阳(又称为大阳、夏阳);黄河以南三门峡境内的南方地区,被称为南虢,中心在上阳。南虢和北虢不属于独立国家,它们都属于西虢,只是因为黄河的分界,被分成了北方和南方。
也有说法认为,西虢东迁之后本来是定都在黄河以北的下阳,在晋国第一次假道伐虢之后,为避其锋芒,虢国迁都到黄河以南的上阳。两者的地理位置相比,迁都后的虢国被称为南虢,而迁都之前的就被称为是北虢,以示区分。也就是说北虢和南虢是人们对于同一个虢国不同时期的称谓。这跟人们根据都城位置而划分的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北宋南宋是一个道理了。
西虢在历史上没有完整的君主世系的记载,只有史书中残留的片言只语的记载。与周穆王同期的有君主谥号虢城公,周夷王时期有个虢公伐太原(晋南)之戎,但是没有留下谥号。周厉王到周宣王时期有虢仲名长父,谥号虢厉公,曾在周厉王三年时协同天子讨伐淮夷,周宣王初年东迁到三门峡立国。虢厉公之后有虢宣公,被称作是虢季子白(名白),与周宣王一同讨伐猃狁,获得全胜。虢宣公之后又有虢文公名季,曾劝谏周宣王不籍千亩。周幽王时有虢公石父名鼓,伙同周幽王败坏朝政。犬戎攻入镐京后有虢公翰在携拥立王子余臣与周平王形成对峙。
携王被晋文侯杀死之后,又有虢公忌父,在周平王晚年时,周平王任命其为王室卿士,以分郑庄公的权力。周桓王时随同天子讨伐郑庄公的是虢公林父(又一个虢仲),虢公林父曾多次奉王命干预晋国的内乱,与曲沃方面也就是后来的晋国君主一系结下了很深的仇怨。到晋献公时期,在位的是虢公丑(虢叔),他还曾在晋献公诛灭桓庄之族的聚邑之围后两次讨伐晋国。
因为虢公的讨伐,晋献公在公元前667年时,曾经想反击虢国,被士蒍制止了。若要依照当时中原大国的脾气,受到了对方的讨伐之后,不管能不能打得过,都会纠结一帮盟国前去找对方的晦气。但是晋国因为一直弱小受人欺负,养成了隐忍的国家性格。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与当时的中原国家相比,晋国多了一份城府心机,少了一份意气之争。当时的晋国与虢国的实力还不相上下,即便是前去讨伐,也不一定能取得胜利,于是选择了隐忍,等待时机。
虢公丑贺鬼的故事
《国语》中记载了一段晋国伐虢的前奏,说是虢国灭亡的六年前(前661年),虢公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长着人脸、老虎爪子、一身白毛的神仙,拿着一把大斧子站在宗庙的西侧廊檐下,正对着他呲目瞪眼。他见了之后慌忙逃走,结果听到那个神仙在他背后大喊:“别跑呀,虽然我长得丑,但我是天使啊!我是来传达上帝命令的!”他一听是天使就赶紧跪倒听命,结果那神仙说:“上帝要让晋国进入你的国门。”然后就消失了,他在梦里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赶紧叩头谢恩。
虢公醒来之后越想越不对:“这什么鬼啊?有这样传达上帝命令的吗?让晋国进入国门,那你告我干嘛,你是不是走错门了?不行不行,得找人来给我算算。”于是他找来了负责占卜记事的史隩来给他解梦,结果史隩就告诉他说:“按国君你所描述的样子,那个神仙应该是主管刑杀的大神,主要负责给人降灾祸的。我看你流年不利的样子,估计是快要完蛋了,赶紧跑路吧!”
虢公哪儿爱听这话啊?当即反驳道:“你业务水平太差了,上帝让晋国进入我的国门,那意思就是晋国很快就要臣服于我了,你懂?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还敢给我解梦,看来得吃点牢饭好好补一下基础业务知识了!”随即让人把史隩关了起来,还下令让国人都来庆贺这个梦,好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见鬼了。
虢国的大夫舟之侨也莫名其妙地接到了这个指示,当即就崩溃了。昏君啊!早就听说大虢国要完,我今天终于明白了。国家壮大并广治道义,小国进入国门是来臣服的,这没错。可是国家弱小还傲慢自大,让大国进来那就是诛讨啊!你以为晋国还是那个你随便就敢过去欺负的小弟弟吗?
然后儒家借他的口,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虢国内外局势,认为虢国必将灭亡。其一是国君奢侈放纵,不思进取。因为放纵私欲,导致国人痛恨,没有人愿意服从他的指令。因为不思进取,在面对可能的外敌来袭的时候不修整军备,反而鼓动国人庆祝欢迎。可谓是病入骨髓,无药可救。其二是公族弱小,且离心离德;其他诸侯疏远,无法得到帮助,导致其势单力孤,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其三是上天不佑,故意给他错误的指示,让他无知愚昧中更加放纵。上帝想让谁灭亡,必先令其疯狂,说的就是他啊。
舟之侨一边分析,一边打包行李,就在虢国上下还在为君主的美梦庆祝的时候,他带着一家老小一溜烟地就跑到晋国去了。舟之侨跑路去了晋国是真的,至于那一席的分析究竟是不是出自他的口已经不重要了,反正虢国最终的确是死在了晋国的手里。
不得不提的虞国
虞国据传是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仲雍的后代所建立的国家。相传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从名字上看显然是老四)。季历有一个儿子名昌很受古公亶父的喜爱,每天跟宝贝儿似的捧在手心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亲的心意,于是双双避位,离家出走,把君位的继承权留给了季历。两个人离家出走跑到了吴地,因为农业技术好,太伯就被推举为勾吴之主,建立了吴国。但是太伯没有子嗣,死后仲雍即位,仲雍死后葬在虞山,因此就有了虞仲的称号。
而留在周原继承君位的季历,在死后也如愿地把君位传给了昌,也就是周文王。周文王伐商失败被俘,最后死在商都,他的儿子武王发继承王位,并最终剪灭殷商建立周朝。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分封同姓宗族为诸侯,为了感谢太伯和仲雍避位让贤的举动,他们四处寻找二人的后裔,想给他们以封地,最后终于在吴国找到了周章。虞仲死后,吴国的君位先后由季简、叔达继承,此时已经传到了周章这里。于是他们只好封周章为诸侯,奉祀吴太伯。将周章的弟弟仲封为虞君,奉祀虞仲雍,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个封地在平陆的虞国。这个被封到平陆的虞首封之君,也被人们称作是虞仲。
虞仲之后的历代国君似乎都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丰功伟绩,因此很难找到他们的记录。只有到了春秋时期,才有了末代虞君的些许记载。据说是在公元前702年的时候,虢仲与国内的大夫詹父不怎么合得来,因为闹了点矛盾,就跑去找周天子诬告詹父。作为一国的国君,天子的卿士,斗不过自己的大夫也就算了,竟然还要打小报告,更让人唏嘘的是,打小报告他都很没水平,竟然还给詹父给揭穿了。詹父打官司打赢了国君还不肯罢休,又带着周天子的兵去攻打国君,最后把虢仲撵到了虞国。
虞国君主虞公这个时候根本顾不上接待逃亡而来的虢君,而是忙着跟他的弟弟抢大宝剑。虞公据说是一个很贪财的君主,特别喜欢各种美玉珍宝。先前他的弟弟虞叔有那么一块美玉,每天爱不释手,见了谁都想拿出来炫一炫。炫来炫去让他那个当国君的哥哥很是眼红,于是就找他去要。虞叔对如此难得的美玉可是珍爱备至的,又怎么能舍得给他的哥哥,就毫不迟疑地拒绝了,他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出来之后还是天天显摆。
这个时候就有人劝他了,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象以齿焚身,麝以香丧命之类的。他一听这话觉得也是,虽然虞君是他的哥哥,但毕竟也是国君,这么一块宝玉留在我的手里,万一给我惹来杀身之祸怎么办。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忍痛割爱,跑去主动把宝玉上缴了国家,哦不,虞君。
虞君得了宝玉之后还不知足,知道他弟弟喜欢搜罗好东西,就天天盯着他弟弟。后来,他又发现他的弟弟得了一口上好的宝剑(青铜剑),贪念又起,就又找虞叔去要。虞叔这回可不答应了,说你这样贪得无厌,刚要了我的宝玉,现在又要宝剑,怎么我的东西啥你也想要。我要一味地纵容你的索求无度,保不准以后还会找我要什么,到时候我的脑袋恐怕也让你要了。他更害怕的是象他哥哥这样的人,给了他好东西他不觉得你好,不知道感恩,可是一旦他想要什么东西你不给就会记下你的仇了,他就会收拾你。与其等着他收拾我,倒不如我先把他收拾了吧。就这样虞叔带着家兵把自己的亲哥哥虞公赶跑了,赶到了共池。
虞公很郁闷,东西没要到,自己还被撵出了家门,心中那么郁闷啊。更郁闷的是虢仲,我好歹来了你家算是客人啊,你不招呼我也就算了,连个招呼都不打自己跑了算几个意思,你给我回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