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描述】
分析原因是复盘的关键步骤之一,要解决两个问题:从哪入手、如何分析。
第一个问题在上两篇【叙述过程】和【评估结果】就已经介绍到:无论是结果>目标还是结果<目标,都是与预期不一致的地方,紧接着就要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关键点就是节点,包含里程碑事件或关键成功因素(KSF)。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知道在哪里问“为什么”和对事物的透彻认识。水平差异就体现在问题上面,因为问题不对,很可能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所以说答案隐藏在问题之中,问题即答案。
第二个问题才是重点,最著名的就是丰田公司的“5why分析法”,还有之前提到的认识事物的三个层次。它们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通过层层递进,象剥洋葱一样找到根本原因,最终一定指向我们逻辑思考的起点。
【知识联想】
思考的起点是说,假设不同,就会导致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而且选择的信息也不同。这个假设关乎我们的初心和意愿。
这让我想起了孟子的那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指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做正确的事情,它的影响链条是这样的:初心和意愿 --> 假设 --> 逻辑 --> 信息 --> 问题 --> 方法 --> 结果(正确的事情)。所以如果起点错了,一步错,步步错。
【经历联想】
我看过吴晓波的《腾讯传》,里面反思了微信的前世今生,非常生动的诠释了这样的过程。
为什么微信能够成功?为什么是张小龙成功?作为微信的深度使用者我很感兴趣。
先说背景,关于腾讯企业文化:鼓励“内部赛马”机制保持竞争力。腾讯基因里面有着重应用而非技术的“拿来主义”,它的成功是“积木式”的。
至于张小龙的人设,他是IT界的“文艺青年”,对产品构建和细节打磨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同时是一位极简主义者和直觉主义者,简单来说,就是理性+感性的“混搭”。
下面让我们来逐一分析:
【初心&意愿】2010年张小龙要寻求突破,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假设】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是一个图片为王的时代,人们在有限的载体上没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
【逻辑】极简主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审美观;张小龙的产品观里面对产品经理素养的解读:敏锐感知潮流变化、用户感知需求、海量的实践、博而不专的积累、负责的态度。
【信息】极简即时通讯软件Kik的成功,雷军的“米聊”提前推向市场,反应良好。后网易联手中国电信推出易信、中国移动推出飞聊竞争、阿里巴巴强推“来往”发起挑战。
【问题】无线业务部门有两支团队同时投入类Kik产品的研发,广州团队只是做QQ邮箱;手机图片分享无法构成一种基本需求;淘宝遏制微信渗透、新浪微博禁止微信公众号的推广行为。
【方法】在文字聊天、图片分享的基础上不断迭代:语音聊天、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至此彻底扭转战局)、朋友圈(即时通讯工具向社交平台的升级)、分享位置、开放接口(第三方应用分享音乐、新闻、美食、摄影等)、视频通话、公众号(改变互联网及媒体的生态:自媒体诞生)、微信红包、小程序......
【结论】对于一个应用性的社交工具,其核心价值是用户体验。也就是说,在某一场景下的用户体验是一款互联网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其他。
因为微信的成功,腾讯产生了极大的雄心:微信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桌面系统,从而建构一个内生闭环式的社交及商业生态链。
【行动与启发】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即便是拥有巨大流量的腾讯,也要付出艰苦决绝的努力。
初心不变,逻辑清晰,遇到问题,分析原因、不断调整、见招拆招、步步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