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提倡爱的教育,父母不敢纪律严明的时代。「熊孩子」犯错不被要求责备,明明有改善的空间,却在糖衣炮弹的鼓励下,被轻易放过成长的机会。家长不敢以经验传承,不敢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不敢树立威严,却要讲笑话,与子女宛如平辈手足般相处。家长深深担心,不逢迎讨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创伤,让彼此失去敞开心胸沟通的管道。
疼爱孩子本来是父母天性,但在这样以服侍来定义爱的时代里,问题变本加厉,爱失去长远的眼光和亲子互动,只剩下单方面的宠溺,不要求孩子负责、体贴、知所回报。孩子喊累了,就可以放弃努力,从小不交作业,父母会跟学校沟通;长大轻易辞职,父母会承担包养。这样的情形,不是富裕人家才有的情形,贫寒人家,父母亲也可能争一口气,养一个蜗居在家的成年人。
就这样,我们养出一批不分尊幼、不顾环境、没有规矩、没有在社会上与人共事能力的废物,更可怕的是,他们习惯接受服侍,缺乏担当以及体贴他人的能力,还是一批抱怨父母、自以为是、不知感恩的怪物。
1 勇于严格纠正才是爱孩子
在这样的时代中,自办教养辅导班的作家蔡颖卿,却提出勇于严格的主张。
- 如果不严格,我就完成不了对孩子可爱的保护,因为“可爱”是“可以爱”的缩略语。如果我们对孩子的不上进感到灰心、对他们的玩闹感到厌烦,那么,再多的爱也支撑不出一个好脸色或一段真正温和的语气,所以,我总是选择一条更简单的路走:不羞辱孩子,但实事求是地坚持他们应达的标准。
- 讲这些话(“不!你不可以这样!”)时我的语气坚定,我不愿孩子由于自己的幼稚远离能力的培养,失去可以发展的品行和可爱。
- 我绝不为求方便而无视于他们的言语耍赖或行为不规。
- 我深知好长辈是好孩子出现的机会,所以,每当心中难过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怕,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很好的,而行为不够正确的孩子,也有权利得到指正。
孩子作为孩子,就确实有许多规矩要学,长辈作为有生活经验和社会历练的人,应该勇于承担自己教养的责任,让孩子知所分寸。长辈形象庄严,要求晚辈长幼有序,也不是威权古板的表现,而是作为施教者,主动守护的立足之处,以帮助后辈快速理解标杆在哪,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她教学现场的案例让我吃惊,一个孩子想用哭闹来逃避学习,她说:「好,你可以哭,但哭完了还是要学。......哭完之后,赶快找我,我马上教你。」因而带领孩子快速进入面对的状态。
另一个孩子,捣蛋地坐到桌上,看着无伤大雅的小小没规矩,但她没有因为小孩可爱的模样而忘记了当长辈的责任,她双手从腋窝架起小家伙离开桌子后,交代了一句话:「在你还没有成为一尊佛之前,不能坐在桌子上。」让孩子保持分寸。
「熊孩子」并不讨喜,在社会上惹人嫌恶,父母有再多的爱,可能也无法忍受。保护孩子知长幼、顾环境、不耍赖,是保护孩子的可爱,而要求规矩正是良方。
2 尊重孩子重点不是称赞,而是诚恳地教导与要求
蔡颖卿更进一步提出不逢迎讨好、不剥夺孩子进步空间的教养主张。
- 也许不少长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亲手端上自己的作品送给长辈)时,心情不免都会有一丝挣扎,想着:“已经这么好了,除了鼓励之外,还适合再说什么吗?”我的经验是:孩子喜欢认真分享他们工作成果的长辈和友伴。只要是就事论事的分析,他们是高兴的。这就跟我鼓励大家看孩子们的功课,亲笔给一点意见是一样的道理。
- 努力工作的人,喜欢的是真诚的意见而不是敷衍的赞美。孩子因为还没有受社会应酬的污染,所以比成人更敏感,更喜欢可以把事情做好的指导。
指点孩子进步之处,不表示不爱护、赞赏孩子,这是人常有的迷思。真诚的给出建议,比敷衍的赞美更好,更表达对孩子作品的专注、爱意和用心。长辈以认真的态度面对孩子,是尊重孩子的用功努力。
- “功”是有心有力、以劳建效,用功的人既有愿意做的心意、花下时间认真工作的事实,又肯听取对进步有用的经验。
- 尊重用功的人。如果一个喜悦于用功的孩子,受到过度的体贴,叫他“不要太用功”,他会感到寂寞或委屈。
长辈有所经验传承和分享,更是开启两代人话匣子的契机,毕竟求知总是带来源源不竭的新素材和话题。蔡颖卿举自己父亲的教育为例,令人动容:
我的父亲不只在当父亲的阶段热爱跟我们共享知识,当他不到六十岁就升格为祖辈后,更是喜欢当孙辈们的老师,给孩子们灌输生活知识。在两个女儿小的时候,爸爸就曾在我们家的调味罐上贴了化学式,盐罐上贴着NaCl、水龙头上贴着H2O……我脑中最缺的画面是大家一起坐在电视前的相聚,倒大多是餐桌上的谈话,而谈话的内容随着成长俱备的能力,以知识为介而话题无限。
她自己的教学示范,也充满对孩子作业的仔细点评、要求、引申,庄重而温暖有情致,绝不需要装疯卖傻、考试放水、要求马虎,来获取学生欢迎。有一次一个生理期初来的女孩,还没学会怎样清洁内裤,蔡颖卿花了3天时间,私下帮助女孩学会,树立清洁的标准,处理这可能令人尴尬的场面,蔡颖卿却获得女孩真诚的感谢。
蔡颖卿分析道:「父母讲话应该注意的不是“甜蜜”而是“诚恳”;父母的自省,也不是用“骂不骂”来划分温不温和的界线。该责备而不骂,是铸成下一个大错最好的祸根;能好好说话却不好好说,就是意欲伤人的明证。」可见说话方式决定成效,但严格和鼓励,并不是互相违背的说话内容。
3 想当靠山,就训练他成为山
《战国策》中一段忠言逆耳的故事里,皇后不愿质押自己的儿子,以换取他国出军援救,忠臣向皇后进言说,如果国家都没了,你拿什么庇护自己的儿子呢?所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公子至他国求取援兵,不止可以缓眼下之急,也是让他知道家国维护的不容易,以后才不会轻易丢掉江山。
俗谚有云,「富不过三代」,太多例证都告诉我们,再能干的父母亲,累积出的庞大家业,竟不够让孩子无忧地过完一生。蔡颖卿说:
希望孩子幸福一点都没有错,但让孩子不劳而获、无功而立,不是正确的教养方向。
父母若要当孩子真正的靠山,就要使孩子自己成为有担当的一座山。我身边富裕的长辈,也与我分享她三个儿女的育儿经,三位都是自己贷款出国留学,遇到人生打击,也都要继续工作、自己面对,不可以仰仗家业。
4 想疼他一辈子,就停止单方面的付出,让孩子学会负责和体贴
- 不能因为“爱”与“了解”是很好的调味料,就忘情地倾倒;果真如此,考虑不周的过度只会使结果失去平衡、丧失美味。
- “责”是自己生活中应有的负重,绝不是单指“苛责”。踏实过了几天,孩子们知道“人无水火不能生活”,日常这么多必须完成的事,如果做不好,只有两个方式可以解决:一是不断降低生活质量。二是父母长辈在后面跟着收拾。
爱孩子,包含教导孩子负责自己的课业、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操心,并体贴父母,学习对父母表达感恩和关怀。
许多父母都幻想,自己一骨碌的付出,孩子总能收到心意、加以反馈吧?孩子怎能不理解父母的恩义呢?但其实「体贴是爱的一种成熟表现,而成熟需要时间。成熟之所以需要时间,并不是单纯地等待,而是需要合理练习的机会。」
我身边就有令我心痛的例子,从小纵容他的懒散和脾气,鱼肉不给有刺的、水果削好去籽送到桌边,而桌边这个孩子正在没有节制的打游戏。这孩子不写功课、不洗澡、不照顾自己,总是让家人忧心,却觉得理所当然,因为家人也那样理所当然的容忍他的行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会怎样呢?他连根父母打招呼都不会。
给孩子回报爱的机会,其中最基本的是:开开心心地帮父母分担家务,认认真真地把功课做好。
教好孩子,才让家长有一辈子的基础可以疼爱他。一个宠坏的孩子,家长再也没有基础去爱,因为继续溺爱是助长骄纵、是错的。
- 很多一辈子爱孩子而无怨无悔、精神愉快的父母,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圣人,而是因为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爱与被爱非常平衡。
- “谢谢你们让我们不必当讨好下一代的长辈。”
5 小结
我十多年在教育现场,看到令我痛心疾首的现象,十分惶惑,到底我们的家庭和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使下一代陷溺的如此绝望而不可翻身?还是真的只是我老了?价值观太过单一,不懂欣赏新世代的美德?
我很用心思索《教养在生活细节里:隔代不隔爱》一书中示范的教育方法。师者面临错乱的教育环境,坚持自己认为真正是「爱」的准则,以严格、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孩子长成可以自理、能够负责体贴的人。
爱不该让人那么困惑,以爱之名戕害教育本质。师者的行为,千年前古人已经总结。古籍中记载着舜任命夔为教育儿童的典乐官时,告诉他对待孩子要「直而温,宽而厉,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即,用正直而温和的态度跟孩子相处;设置的纪律要宽大但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执行;纠正他们时要刚正,但不可以用长辈的霸权,使孩子感受到欺凌;对孩子讲话要简单但不可以傲慢地冷落他们的问题。
读这本书,也令我想起一些身边优秀的人,都是家教严明的代表,只在课堂上不经意听他们说,就有:「分数要能发挥水平、写字端正不越线、考试认真检查直到钟响」等。我自己很可惜,没什么人要求过我什么,要建立的习惯多,像是写文章有错字、做事准备不周,都值得检讨。只有是家里老人家,从小要求我物归原处不马虎,很受用,至少出外收拾行李、整理家庭,我还得心应手。长辈严格,真的是孩子的礼物。
另外,不要讨好、不要帮忙找借口、不要马虎放松,这些说法都很反常识,但经书本提点,我才理解要尊重认真者的态度和心意。我自己也是这样,我想学做菜时,我不要人家说「厨房太热了你去休息」,或是敷衍的说「好吃」。我喜欢人家愿意让我劳作、给我请教,我也喜欢人家真实的意见,像是「这饼干太软了」、「这蛋糕怎么长这样」。责备是爱具体的表现,它释放我的潜力,使我完成我原来可以达到的标准。
共勉!
2021-06-26
图片来自《教养在生活细节里:隔代不隔爱》,未标注引文来自《教养在生活细节里:隔代不隔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