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5 佳豫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解读论语第89天)
日经第394篇(述而第七)
经典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这里讲的是关于对财富的追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富贵不是用来满足自己的享受,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受,那就不合道,也就不可求。
合乎道的,就是能用这个富贵去利益万民、利益众生,使正法久住的,这才是可以求的。
求要如理如法,没有丝毫私心,不为名闻利养的心,不为五欲六尘,没有贪心,只有道义。
孔子去各国求取官位,不是为了自己多挣点钱,而是为了推广周礼,可以教化一方,能让世人受益。所以,不论官大官小,都用心投入。
执鞭之士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保安一类,就是属于地位相对比较底下的人。
有一个新闻报道说,一位九十多岁老人,几十年靠踩着三轮车到处捡垃圾、卖垃圾,然后存的钱拿去捐给贫困学校。这个工作一般讲是一个低下的工作,但是我们看到新闻报道还是会感动到流眼泪。
现代社会还有这样的人:捡垃圾的圣贤。他做这个工作,他也在赚钱,但是是为了道,是出于爱心,他帮助那些穷困的孩子,这叫舍己为人。
那和孔子说的,如果让他去做个执鞭之士,他也愿意,是一个道理,因为孔子是为了推广周礼。
那这个富贵如果不合乎道的,就不可以去求。
如,非要用损人利己的手段,才能得富贵,这就不能做了。
如,做生意,一定要坑蒙拐骗,才能够赚到的钱,这个绝对不能要,不可求,因为不符合道。
想当官,如果是为自己,那就不能去当,这叫不义。很多人原来很穷,后来有一天当官了,但是却没有去保护好这些福德,大肆挥霍,行贿受贿,最后也没有过上好日子,害己害人。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也就是说,夫子将富贵看成是浮云一样,如果是不义之财,绝对不要。
他当时做到大司寇,这个官位能够帮他实现他的理想,但是当时,鲁国的国君和季孙大夫都不配合,沉迷于女色享受,于是夫子就离开了。夫子对这个官位一点都不留恋,他所求的是道。
我们从连续剧上看到,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一点点私欲,就可以什么事情都去做,这是很可悲的。
明朝的了凡先生他也想求富贵,他也想考取功名能够有个一官半职,能够有个后代传承家里的香火。可他求的这个心量太小了。
而且,从小八字给人算定,一生吃多少俸禄,考试考第几名,全给孔先生算定了。
袁了凡就觉得自己这人生不可求,富贵不可求。觉得求不到,他就死心了。
所以,当他到南京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跟云谷禅师在禅房里对坐三日,一个念头都不生。
那禅师就觉得很惊讶,从来没见过功夫这么好的,坐了三天三夜竟然不起妄念。
云谷大师也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明心见性,就问他。
结果了凡先生就说:我的命早已经给算定了,想要有什么妄想也无可妄想,所以没什么念头了。
云谷禅师哈哈大笑,说:原来我以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豪杰,没想到你还是个凡夫。
了凡先生说:大师你这话怎么讲?
云谷就说:你这二十年的命都给孔先生算定了,怎么没曾转动一下、改变一下,那你岂不就是凡夫吗?
了凡先生问:难道命运可以改吗?其实这里他还没通透,对于圣贤的学问还没有完全懂。
那后来云谷大师就给他点化了,告诉他: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也就是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尚书》里面所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了凡先生听懂了,懂了以后真正力行,断恶修善,最后真的改了命运。
原来命中没有儿子的,后来他有两个儿子;原来命中只有秀才,没有功名,后来他考上了进士,最高的功名,做的官也大了;原来寿命只到五十三岁,后来他活到七十三,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那用到改国运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说,这次疫情,我们在面对灾难,能不能化解灾难。
《了凡四训》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说: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孔子这段话说的意思就是,不反对做官,也不反对发财,但是一切都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