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主要梳理了本书将要论述的重点和大致的论证方法。本书题名为《从神话到历史》,我们接下来就从神话故事入手,抽丝剥茧,希望能寻找到些许破解谜题的线索。
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听过盘古开天地的传说,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还如同一只巨蛋,一片黑暗混沌。盘古就在这之中,一天天的长大。有一天,盘古拿着一把巨斧向黑暗深处砍去,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把斧子是从哪里得来的,天地就这样分开了。
清轻为天,浊重生地。盘古担心天地再次合并,于是顶天立地,矗立天地之间。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化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世界也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按照神话的描述,盘古是第一位神,是开天辟地的神,但是最早记载这则故事的书,是三国时代吴国徐整写的《三五历纪》,徐整在这本书中还搜集了很多当时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神话。
太史公的《史记》开篇是《五帝本纪》,没有提到过盘古大神,也没有记载三皇(伏羲、女娲、神农)的传说。要知道太史公当时编纂《史记》时,采取的材料都是他认为确凿可信的,没有采用不确实的传说。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西汉时,社会中还没有广泛流传三皇传说。
后世所传《史记》中的《三皇本纪》,乃是唐代司马贞续写,司马贞也自称为“小司马公”,这篇《三皇本纪》可能是司马贞根据当时所流传的传说进行了整理,而且现今所出版的《史记》,也没有收录这篇《三皇本纪》。
伏羲、女娲初期是作为两位单独存在的神出现的,而后一变为兄妹,再变为夫妻。从目前发现的汉代画像石我们可以看出,伏羲和女娲同时出现于西汉中期的壁画,蛇身人首的伏羲女娲相互交缠的画像最早出现于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
这些证据表明,至少是在汉朝的时候甚至更早,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对自己的祖先和天地万物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据司马迁的调查考证,五帝自黄帝至舜皆为姬姓,夏禹姒姓,商汤子姓,周文姬姓,先秦始祖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更有可能显示出司马迁将周王朝作为正统的意图。
据史记记载,五帝的活动多在黄河中游至渭河流域一带。与此同时,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存在着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部落,在长江中游一带存在着三苗一族。虽然司马迁所写史记是以黄帝一系为正统,这恰恰体现了成王败寇的历史因果论,否则现今我们称自己为蚩尤子孙也未尽可知。
如今世上是否还有蚩尤、三苗等部族的传说,没有人听说过吧。除了黄帝打败蚩尤于涿鹿,夏禹放逐三苗的记载,几乎再无任何他们的身影。任何时代都是强者的时代。
除了这本记载先祖神灵的《史记》之外,还有一本记录自然界各种鬼神的奇书《山海经》。《山海经》由“大荒四经”四篇、“海内经”一篇、“五藏山经”五篇、“海外四经”四篇和“海内四经”四篇五部分组成,大约于战国至西汉初期依次编成。
《山海经》中记录的鬼神虽多,大致分为:日月星云神等的天神类,山河水神等的地神类,风雨雷火神等的天地神类。这些神虽多,但无法与夏和夏之前的神灵一一对应。至夏禹分九州,定九鼎,众神形象早已遍布中华大地。考古学家目前已从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图像中解读出日神、火神和朱鸟的形象。
不管是神话传说还是上古文物,任何一个时代的东西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当时那个社会的风俗和风貌,可以看出那个时代人们的世界观正从自我中心出发,不断向部落边缘扩展。三皇五帝的传说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是以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的子孙自居,《山海经》的鬼神从侧面给我们提供了当时中华大地并不是三皇五帝一统天下的证据。
不过《史记》和《山海经》只是在文字上给我们提供了资料,依然没有任何考古文物给这些故事记录一记实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考古学的学者专家,能够早日还原远古众神的历史形象。
如果只靠文献资料做研究,只怕会堕入虚妄之灾。但如果只有文物而无文字资料印证,又只怕会太过于主观。下一篇我将会梳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力求讲清中国的考古学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无戒九十天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