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少女心的去看了金城武的新电影《喜欢你》。剧中的金城武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热爱吃凤梨罐头的英俊少年,而是变身为一枚执着于“吃饭”的强迫症总裁。
他认为吃饭是一件很私人并且充满仪式感的事,哪怕是泡面,也必须盯着时钟,在特定时间内按部就班的煮好。
狼吞虎咽的用餐,永远无法充分感受食物的滋味。谈及吃饭的仪式,无法不提及日剧里,主角用餐前的那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我要开动了)。我们往往用仪式,铭记甚至提升一件事的意义。
第一次意识到“仪式感”,是在5岁那年夏天。夜里传来噩耗,18岁的舅舅和他的几个同学骑着摩托从盘山公路坠落溪水中。年幼的我无措的站在外婆家的院子里,在外婆和阿姨们惊天动地的哭声中,呆呆的望着往来的亲友。
男人们焦急的打电话四处询问是否打捞到舅舅,女人们则围着早已哭昏几次的外婆,不停的掐她,怕她彻底倒下。凌晨时分,舅舅的身体终于被几个村里的大汉抬了进来。
在我以为舅舅回来了的时候,大人们却开始忙碌了,给他擦身体,换上新衣服新鞋子。长大后我才知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需要穿新衣服新鞋子的。
那是一套白色的新衣服,再然后,外婆便陷入了几十年的悲伤中。
大部分时候,人无法完整的记住自己的整个童年。可总有一些场景深深烙进心里,紧接着伴随你后半生的梦萦。以至于如今我早已无法清晰记起舅舅的长相,而那个夜晚却能够随时描绘出来。也许这正是死亡的仪式所带来的意义。
有死亡,亦有新生,中国人的日常充斥着婚丧嫁娶的种种仪式。我们这个年纪,最常参加的仪式莫过于婚礼了。
倘若你曾全程参与一场婚礼,从几天前的婚前准备到接亲、婚礼彩排再到正式的婚礼,就一定会明白在当下的中国,婚礼这个仪式的套路有多深。
在选定你的终身伴侣以后,首先你需要定好两家人都满意的酒席。其次是找一家婚庆公司,选定你的婚礼现场主题和流程。再然后则是一大堆的婚前事项准备。
伴娘的拦门套路可以在淘宝购买,司仪的串词更是千篇一律。整场婚礼操办下来,从摄影摄像到亲友接送安排、酒席排位、伴手礼、婚礼节目,种种流程堪比一场大型展会。
而即使在这样的套路中,你仍能看见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在婚礼上潸然泪下。一段段事先背好的说辞,在如此氛围里仍旧保有一丝动人之意。
仪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姐姐的婚礼接亲中,姐姐和她的爸爸妈妈在婚车前落泪。坐上婚车远行后,姐姐擦干了眼泪,随即打开淘宝,如往日一般,查看她的包裹何时到货。
我们热爱着仪式,也热爱着这永不回头的生活。穿一整套的内衣,给自己做一顿从食物到餐具都美不胜收的晚餐,用一场酒醉抛下曾经,也用寥寥数语记录疲惫生活里残存的英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