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7
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感
“恨灰中燃起了爱火融融,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敌,今日的情人,这场恋爱怕是要种下祸根。”——朱丽叶。两大家族高贵的名称圣洁的双手和心灵上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挥洒下了一个又一个无辜者的鲜血!这是一股强烈的邪恶力量,足以控制人的心智和理智,他们的鲜血终于唤醒了两个互相敌视的家族言归于好,用年轻的生命预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结局--死亡
震撼我的不是殉情,是死亡。罗密欧本出身于封建大家庭,却没有继承封建传统和思想,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脱离了封建家庭,成为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他真诚、勇敢,有文化,有能力,有一颗博爱的心;他追求一种自由、自主、美好爱情生活,哪怕是“错爱”了仇人的女儿也毫不退缩;他没有门户之见,爱上了朱丽叶,听到心上人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对朱丽叶的爱情既然是罗密欧终生追求的理想,所以目睹她的“尸体”后,殉情便成了他的必然归宿。但是,就算他活着会被驱逐,而驱逐,活得根本没有人样,他选择了死亡。
殉情表现出罗密欧追随所爱于地下的至诚心性,而死亡,更表现了他对封建道德的强烈反抗和控诉。
而朱丽叶用死亡宣誓忠贞。处处充满了青春与活力的他,对爱情的追求显得那样的主动、积极,那样的无所畏惧。当她找到爱情后,她变得那么执著与坚贞。她在爱情与死亡之间做英勇抉择的献身精神,使她在封建伦理势力包围中对爱情的追求达到了一种极致,充分体现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人文主义思想。
导火线--神父劳伦斯
正当两人爱情磨出火花,他,却牵引了线。他没有反对两大敌仇家族下两人的爱情,还做了爱情的见证者,最后还策划朱皑叶假装自尽搪塞婚礼,然而好心办成了坏事,阴差阳错地害死了这一对忠贞的情人。
劳伦斯种父很清楚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属客族之间的世仇,因此他想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爱以至结合必会遭到两个家族的共同反对,而他不反对年轻人之间的相互爱恋,也不是保守的教徒,他甚至能理解罗密欧在与罗瑟琳分手不久后,随即对朱丽叶萌生爱意的感情突变.他了解年轻人的心理,支持他们获得自由和幸福.多年的阅历使他对爱情抱着慎重的态度,多年的生活使他的思想更为成熟,让他在考虑问题时显得全面,深远而又明智。
在我看来,神父劳伦斯身为职业教会人员,本应站在反对立场上阻挠这对恋人的婚事,可他却一反中世纪的宗教传统,反对封建的恶习陋俗,支持爱情自由.是本阶级的叛逆者,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正足有了明白事理的老一辈的支持,才使得罗米欧与朱啊叶的行为更加大胆,态度更加坚决.换一个角度来看,青年一代的反抗并不完全是孤立的.它象征了一股社会力量,即一股势不可挡的反封建的社会力量,这也正是莎上比亚人文丰义理想和人文主义爱情观的体现。
比较—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中的悲剧,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造成的,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充其量只是悲剧形成的外因,而刘、焦的性格因素则是悲剧形成的内因。罪魁祸首归结到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上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这是历代年间都存在的东西,充其量只是造成刘兰芝的被遣和再嫁,但二人双双殉情的惨剧令人不可思议,太草率、太轻生了。他们的死亡对家长伤害极大,对社会一种醒悟而不是觉悟。
《罗密欧与茱丽叶》中,悲剧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道德观念。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恋人相亲相爱,他们忠于自已的爱情,忠于自己的誓言。他们为了获得幸福,不顾任何冷酷的现实,最后他们双双殉情自杀。莎士比亚正是通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表现了人文主义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的理念。
真正的爱情,使他们变得勇敢而无畏,他们背着父母到劳伦斯神父的寺院里秘密成婚,最后他们为了反抗封建家族势力和封建的包办婚姻不惜以死殉情,谱写了一曲最为悲壮动人的爱情颂歌。
戏剧的结尾,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家终于因为这对情人的死而抛开旧仇,言归于好。这意味着两个年轻人为之献身的理想胜利了。他们将成为未来人们的典范。这对情人是“我们的仇恨的可怜的牺牲品”。然而剧中死去的不止这两个,牵涉到的也不止这两家,正像维洛那亲王最后说的:“大家都受了惩罚”。但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惨的死亡,同时又证明了他们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新价值观念的胜利,使社会摆脱了无谓的仇恨和纷争。祸患无穷的世仇消解了,仇人转变而和好了,在维洛那,人们将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惨故事中学到极为重要的一课,爱情比仇恨更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乐观主义的悲剧,结局是两个年轻人为之献身换来了理想胜利了,而《孔雀东南飞》则不然 。
理想——爱
我们从中见证的不仅仅是两人之间伟大的爱情,还化解了两大家族的仇恨。莎翁想批判的不仅仅是封建道德观念,宣扬自由恋爱,还表达内心深处的理想社会,和平与自由,弘扬这份东,而这份爱不仅仅两个人之间,不仅仅两大家族,而是全社会。
让爱洋溢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