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莲花,小宝唱的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姐姐朗诵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或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家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对莲花都有着天然的好感。
尽管不是生于江南风流富贵之乡,但南粤大地也不乏莲花的身影。
小时候,我眼中的莲全身是宝。
藏在污泥里的白胖胖的莲藕是吃不厌的美食。做法可多样了。可以跟猪骨头一起熬汤,熬上两个小时,一锅的浅红色的浓汤把一屋子都装满了莲藕的清香,无论小屁孩疯玩在多远的巷头,也能把他们吸引回桌边,然后大口大口地喝下热气腾腾的香甜可口的莲藕汤。
如果不煮汤,跟肉片一起爆炒,那是爽脆开胃;要是跟猪手花生一起炖煮,则变得软糯松滑,那是牙齿不好的外婆的最爱。
当然手巧且不嫌麻烦的话,还可以切成小段往小孔里塞绿豆泥或是肉馅儿,再下锅小火熬制,让莲藕与馅儿的味道融为一体,想想都流口水。有了它们,饭也要多煮一锅。
然而,对于小孩子来说,以上都不是最吸引人的。我们最爱吃莲藕糖,就是把莲藕切片,然后加工成了白粉粉的糖,那是无比怀念的童年味道。
有谁能抵挡得了莲藕的诱惑呢?
除了吃莲藕外,莲还有什么最吸引人呢?那无疑是莲花。
都说牡丹是国色天香,可是小时候没见过牡丹,哪晓得它的美。我只爱与面盆儿同样般大的莲花。
到了夏季蛙声一片之时,莲花也从碧绿的池塘里钻出脑袋喽。哪怕是花骨朵,已经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此后,“看莲花了没”成了小孩们见面的问候语。看了还不够,我们还要画。那时节,莲花是承担了我们美的鉴赏、美的享受、美的分享的启蒙者啊。
花落之后,便是莲子喽。莲子可是煮汤的药材哦。要是上火了,就往汤里丢几颗。很神奇地,汤下肚子后,火也就跟着泄了。
哪怕是最不起眼的莲叶也是作用多多,可以摘来包粽子,绝对比普通草叶包的要美味;可以用来蒸鸡肉,莲叶的清香把鸡肉醺得很是可口了;也可用来煮水泡茶,那可是夏天消暑的最佳饮品。
全身都是宝的莲,谁不爱呢?
可是,从小被它养育大,可我对它只是模样上的认识,而对于它背后的秘密却一问三不知。这不得不让我心生惭愧。
这不,当我拿到绘本《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时,原以为是给孩子的图画书,原来它专门是来治愈我的遗憾的呢,回答了关于莲子一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莲叶能聚着小水滴而不湿了自己?
农民看不见泥土里的莲藕长在哪里,如何精准地把它们完好无缺地挖出来?
不同大小和位置的莲叶分别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
一颗莲子最终可延伸长出多少茎和藕呢?为什么莲花日夜轮流闭合?开到多大会停止闭合呢?
从种子到根茎叶花再轮回到种子,我看到了生命的周而复始和生生不息。
从此,我对于莲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美味、美貌,而是连它的丝也知道有什么作用。这是我读它的感受。
两个孩子一看到它,她们不约而同的叹道:“哇,好美的莲花啊!”果然外貌协会来的娃。
事实上,我自己也被水墨中国画风所吸引,粉白粉白的或含羞待放的花骨朵儿、或竭尽全力绽放的花盆子,加上暗青色的莲叶和游戏水间的水墨色的鱼,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富有中国审美趣味的绘画。
很欣慰的是,孩子与我均被吸引着,原来美是不分老少的。也许,幼小的她们的心灵不被世俗所浸染,更容易发现美、感受美和赞叹美吧。
当翻开内页,不容我讲解,她们便自个儿七嘴八舌讨论开来,一会儿说这个莲子怎么睡这么久;一会儿说一颗莲子好厉害啊生了一池的莲叶出来;一会儿又说莲叶是小青蛙最喜欢呆的家。。。
等到看见莲花、莲蓬、莲子时,她们不约而同地唱起了《江南》《池上》《小池》等古诗,我原来还担心科普书没有一般童话故事的生动活泼,她们会不感兴趣,但孩子自带创造性,愣是以唱诗的方式把它读出了很多的欢乐来。
估计等下次再见莲花时,孩子们也不再局限于唱诗,而是可以当别人的小老师,给大家科普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