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一到十五,“元宵”可以说是年的最后疼爱,每一碗元宵承载着的是对新年的期望、对亲人的思念,或深或浅,或甜或淡……本是团圆佳节日,那就好好来扒一扒这颗白胖团子的一生。
元宵从何而来
关于元宵的起源传说有很多,但大多不可考证:
比如有说是因为元宵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十分应景。于是,人们养成了在正月十五这天吃元宵的习惯,寄予着阖家团圆的祝福。
也有不可考的传说称,元宵发源于春秋期间的楚国。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由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就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中兴之兆”。此后每个正月十五,楚昭王都命人仿制此果。
元宵的成长史
起源虽难以考证,但元宵的发展流传还是可以从各种史册上找到根据,从名称上看:
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就是元宵的前身;
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就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元宵”的名字开始出现;
及至明朝,“元宵”这个称呼就比较普遍了。元宵在我国南北普遍食用 , 而且品种丰富,由于上元节必食元宵,所以人们也渐渐用元宵节命名“上元节”。
随着历史长河流转,元宵本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最初的元宵是糯米粉面团,没有馅,叫“实心圆子”,下锅煮熟往汤里放些白糖,所以又叫“汤中牢丸”。后来慢慢才发展成包馅的圆子。
到今天,元宵已形成地区有别、风味各异、丰富多彩的特征。从类型上,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类:“北方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别蒙圈,它俩确实是两种东西,就像一对双胞胎,虽然长得像但的确是两个人。
元宵和汤圆有哪些区别
从广义上讲,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烹煮的糯米团子都可以叫做元宵。但从狭义上看,则只有北方的元宵才叫“元宵”,南方的为汤圆。它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做法上:
南方做汤圆有点像做饺子,一般将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再摘成小剂子,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并揉圆;
而元宵是将馅料拌好切成小块或揉成小球,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滚了一圈糯米粉后,再蘸水继续滚。利用水和滚动产生的碰撞,使糯米面服帖地粘在馅料上,最终滚成圆球,因此有“滚元宵”之说。
由于做法的差异,产生了外观上的区别。元宵的米粉层很薄,馅儿大,外表面凹凸不平。而汤圆的米粉层厚,馅儿相对小,表面平滑。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元宵无法冷冻,否则会产生裂纹。所以大家在超市买到的,都是汤圆哦。
元宵和汤圆的口味也不太一样。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糙一些,且馅料较单一,传统元宵馅料多为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枣泥等;汤圆的馅料则比较丰富,传统是甜的,后因个人喜好加入了肉丁、火腿丁、虾米等咸口味。
眼界时刻——闻所未闻的特色元宵
台湾菜肉汤圆
与普通甜味馅料不同,用类似饺子的馅料做成肉汤圆,咸香可口。
苏州五色汤圆
一款创新南京名点——南京雨花石汤圆
别具特色的贵州兴义鸡肉汤圆
海南鸡屎藤汤圆
鸡屎藤汤圆是三亚地区富有特色的风味小吃,以独特的鸡屎藤为馅。
四川心肺汤圆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擂沙汤圆有七十年的历史,用如花生、芝麻或黄豆等干豆捣碎做成“香粉”,然后均匀裹在在煮熟的汤圆表面即可。
Tips——今年你还可以这么做元宵
水煮元宵:掌握“文火煮”的要领,用汤勺徐徐推转,使元宵在汤中旋转,水沸时稍加凉水,不致粘锅。
油炸元宵:热油下锅,烧火要均匀,元宵下锅后轻轻翻动几遍,直至元宵全部虚胀,即可捞出撒上糖食用。
拔丝元宵:先用食油抹光锅底,再放白糖和适量水用文火化成稠糊状,当冒大泡呈黄色后,将炸好的元宵入锅,与糖糊搅拌拔丝,迅速出锅,趁热食用。
穿衣元宵:芝麻炒熟研末,放入稠糖糊中。把炸好的元宵放入糖糊中滚沾均匀后上盘,要逐个摆开。
酒醉元宵:将特制的小元宵煮熟后盛入碗中,再将煮沸后的甜酒浇入,打入鸡蛋花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