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间的学问,大都是建立在解释系统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进行观察,深入理解、认识,了解它的规律总结出一套理论,再将这套理论运用于普遍性的实践指导,在中医的层面上,这种解释系统就是医理、病理,伤寒却与其他不同,只是观察、了解症状,什么是疾病?只是症状而已,对症状不解释,不演绎,不发挥(六经辩证开方)
2.很多医疗的理论、技术、药物被淘汰就是证明,在人类思考、实践不断地进步与成长。而我们永远追逐在疾病的背后,在医学的领域,人类越来越多的理论、药物、技术都是在疾病产生、流行之后才研发、建立起来,下一步会生产什么疾病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永远只能追逐在疾病背后,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
对于疾病,我们有没有一种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具有普遍性的真理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完全扭转目前追赶疾病的被动局面?那就是《伤寒论》。
3.伤寒经方的运用其最大的特点是“只谈症状不谈病理,开药方不谈药性”,完全立足于症状本身,无论什么名称或形式的疾病,都只能以症状表现出来,了解症状而开药方,不依赖存在的解释系统,更不会去建立系统,这一大重要特点,一直被忽略。
伤寒与内经是两个不同的医疗体系,虽然用的概念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它实质内涵、理论见地完全不同,如果说给《伤寒论》建立解释系统,不仅因为不了解伤寒的认识高度而抹杀了“言症候不谈病理,出治方不谈药性”的特色,也忽略了解释系统“目前是”的局限性。
4.张仲景被赞称“医圣”,其上承《汤液经》所编撰的《伤寒论》是医道中的“圣经”,这是不争之实,与另一部众所周知的医经《黄帝内经》相比,《伤寒论》在方剂的运用上自有无可逾越的境界,伤寒如此无法逾越的高明之处,完全体现在它对疾病的认识论上。
5.伤寒的核心认识论是什么呢?以“六经钤百病”为前提,以“先辨六经,后辨方证”为纲领,核心在于症状,依伤寒而言,认识症状就是抓住了疾病的本质,六经之建立与辨识,方证之运用,莫不依于症状,无论什么疾病,都会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何种治疗,最终都必须落实到解决症状上。症状最真实、最鲜活、最直观,认识症状也最直接、最简易,而透过固有的理论、见解、观念的眼镜来研究症状,都是对真实、鲜活症状的污染。
6.何以症状来看疾病的本质呢?因为它反应了疾病的位置,就是病位;反应了疾病的性质,就是病性,根据病位,我们确定了症状的发生层面或范围;依病性,我们认识了疾病寒热虚实的本质;这二点,从根本上确定了伤寒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就是六经辩证。伤寒的六经观正是古代圣贤对“隐藏”在症状中的疾病本来如是的内在规律的发现,绝对不是头脑捏造出来的一套理论,最后再辅以方证相应的治疗方法,即可统摄一切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一部伤寒,398条文,所说都是症状。治疗疾病,就是去认识症状,研究症状,对症施治,解决症状,症状贯穿诊、治始终。离开症状而言治疗,正如我们看到的现在丰富而先进的检测手段与医疗设施,于疾病言之凿凿,头头是道,最终难免挂一漏万,追赶于疾病之后。
疾病的症状,是如此平实、普通,症状即是疾病,是要解决的问题,症状本身就隐藏着疾病的解决之道。
伤寒所要解决的是人类身体的问题,禅宗所要解决的是人类心灵的问题,侧重不同,但都关乎生命本身。所以,“学医安身,学禅安心”。
7.禅的见地精练地概括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中。
“直指人心”,说的是禅法的简要直接。
“见性成佛”说的是禅法的究竟圆满。
重点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类似伤寒经方的“以方显理”,重在实践,没有更多的解释系统,也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供借鉴或提供他人按图索骥,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永远只在当下,这样的思维方式真的与我们平常的认知大相径庭。我们平常的思维习惯总是借鉴参照先前的或别人的经验,经验意味着过去,意味着陈旧,而问题永远是当下的、鲜活的,所以禅法或伤寒特别强调立足于当下。
“教外别传”,大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提倡放下所有的参照点,放下所有的教条、理论系统、解释系统,从当下一念入手契入真如法性。“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禅宗这种不为经论所束缚,不仰仗“他力”,唯凭“自力”的风格,已然超越了作为宗教的佛教范畴,一直以来被“体制内”佛教流派所诟病。
在实践上,伤寒立足于显而易见的症状,而禅宗标榜“烦恼即是菩提”,直接从令一般行者生畏的妄想、烦恼入手,直观念头与烦恼的本质。这种直观的能力,远离造作、刻意,无需繁杂高深的理论,每个人本来都具足,非从外来,而且直接了当,毫不拖泥带水,正如禅宗的永嘉大师所说:直截心源佛所印,寻枝摘叶我不能。
8.禅宗的这种特色在佛教的领域己广为人知,但伤寒于中医的范畴,其特色似乎尚未被广泛认识到,更多的人仍然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揣度,仍然在拼凑一些解释系统,附会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依据。倘若能效法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宏伟气度,彻底解脱权威、传统的束缚,伤寒的研究或许会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它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将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