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深情、有趣的语文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使用了信息技术,主要有以下形式和作用:
1. 使用PPT,呈现教学内容
教师把故事情节、插画制作成课件,清晰的呈现在屏幕上。这样处理,学生就不用频繁翻书,浪费课堂时间;同时,清晰的画面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提高注意力。因此,利用PPT呈现教学内容是个便捷、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2. 利用拍照技术,集中呈现小组讨论结果
课堂伊始,老师就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虎斑猫的人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其中一人负责记录。最后教师收集全部小组的记录单,整齐摆放后牌照、上传至电脑,这样就能同时呈现出全部小组的答案,便于师生对比、交流。
小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习得学科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沟通、协调等能力。但很多时候,小组合作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小组活动拖拉,致使时间结束后,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牌照上传所有小组的答案,给学生造成紧迫感,学生就会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牌照上传这一技术,促使小组活动更高效,使结论的呈现更直观,便于师生对比交流。
3. 借助IRS反馈器,及时收集、统计学生的选择
本节课,教师一共使用了三次IRS反馈器进行选择、统计。第一次是:爱上白猫是虎斑猫一生重要的阶段吗?第二次是:失去爱的人,我们还能活下去吗?第三次是:爱很重要,所以,让我们学会爱亲人爱朋友、爱自然爱阅读……好吗?
第一次是小组讨论1分钟,然后利用反馈器进行选择。第二、三次是学生自己思考后选择。我认为第一次使用作答器有必要,这样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文本分析,这是教学的需要。而第二、三次作答器的使用显得流于形式,因为这两个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其统计结果对文本分析也没有作用,因此只需师生口头互动交流即可。
关于这节课的技术使用手段,我有以下的想法:
本节课,教师力图做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力图让所有学生都能起来回答,教师采用的做法是:我讲故事时,会任意走动,当把话筒递给身边的同学时,就请他接着讲。这么做,比起单纯的点名提问,更能提高学生参与度。但是,受教师个人的主观影响,教师走动的位置相对固定,照顾不到角落的同学;同时,受学生反应的影响,教师会偏向于提问反响热烈的学生,因此被提问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所有,我觉得在提问环节,可以使用抢权或是随机抽号的方式,这样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