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三毛的书。”文舒从窘迫中挣扎出来。
“喜欢她的哪一篇呢?”高个子同学“老萨”(这是文舒在心里给他起的绰号)边画边和文舒聊起来。
“《撒哈拉的故事》。”
“哦,我读过三毛的‘撒哈拉’。”另外一个戴眼镜的同学说,“《撒哈拉的故事》写的是三毛与荷西在西属撒哈拉的生活经历,写的是生活小事,却都很有趣儿,脍炙人口。”
文舒听着“眼镜”站在那里自顾自地说着三毛,说着“撒哈拉”的有趣儿,想起书中写的荷西和三毛结婚的片断:因为当地结婚手续繁琐,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荷西努力赚钱,自己动手做家具。三毛到各处采风,学习阿拉伯文,还自己动手缝窗帘。经过漫长的三个月,秘书先生终于告诉三毛明天可以结婚了。于是三毛委托荷西公司的司机穆罕默德沙里转告荷西,明天要和自己结婚,下了班后到镇上来……两个人到邮局打电报回家,告诉父母明天要结婚的事情。荷西的电报写得很长,像写信。三毛的电报写“明天结婚三毛”。发完电报,荷西问三毛,明天结婚穿什么呢?三毛说,随便穿穿。荷西有点懊恼地说,忘了请假,明天还得上班。三毛说,反正下午六点才结婚,提前一个小时下班赶过来就好了。荷西对三毛说,明天你就不是我女朋友了,今天我要带你去看电影。于是为了提早庆祝结婚,为了跟单身的日子告别,荷西带三毛去当地唯一的一家五流沙漠电影院看了《希腊左巴》……
文舒读三毛读得狂热的时候,在给林家明的信里会经常概述书中的片断。其中就写过关于荷西和三毛结婚的片断。在信里,文舒感慨,两个人在遥远的撒哈拉,自己筹备婚姻大事,壮观却又轻描淡写,有想像不出的好。再往深处的东西,文舒没有写。
“三毛的故事写得细腻、感人、亲切、自然,不造作。”“眼镜”说。
“嗯,我也是喜欢三毛的这种写作风格。”文舒应着。
文舒的宿舍里的八个女生,目前读的课外书分三类:金庸、琼瑶、三毛。
文舒读三毛,也读琼瑶和金庸。每天晚上宿舍里睡前聊的时候,八个人有时躺在床上会分享自己读的小说。文舒说,金庸、琼瑶和三毛的作品,像三种饮料,咖啡、汽水和茶。杨小米说,那我现在天天在喝咖啡和汽水啊。文舒说,我喝茶比较多,茶是我的最爱啊。
写生的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文舒可以活动一下身体。这个空档,她会走到每个学生的画板前看看他们的画儿,看看他们把自己画成什么样子,看看他们怎么来画画儿,当作一种学习。
写生作业画了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边画边聊,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文舒再看这几个学生已不再是初见时“不像好人”的感觉,身心放松了许多,说话和表情也不再那么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