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不太舍得扔东西,我妈说这是一种节约行为,好习惯要保持;我爸说,这是一种吝啬行为,小气鬼没出息;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心理毛病,像是念旧又不太像。这个毛病在小时候特别严重,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情依然不见好转,但会让父母好受一些,因为我舍不得扔的东西变得越来越重,重到他们开始对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读小学的时候我身边大部分同学都有“爱收藏”这个毛病,他们有的集邮,有的收藏糖纸,有的收集干脆面小卡片,还有的收集发夹……而我,收集了许多雪糕袋子。每年到了吃冰棍的季节,手上一有零钱我就立即飞奔小店,每次买雪糕都是先看着袋子的花色挑,等挑好后再根据价格高低把买不起的扔回冰柜。为了得到那些买不起的袋子,我学会了存钱,也学会了捡袋子。我不知道哪来的热情,不怕太阳晒,也不怕大风吹,路上看到自己心仪的袋子就会站在原地不动,等没有路人了再蹲下去迅速捡走。当然我也不是什么样的雪糕袋子都收集,我只收藏完整干净漂亮的,每个雪糕袋子在收藏前我都要小心翼翼地洗净、晾干,很多雪糕袋子稍稍一用力就弄破了,所以不能搓,更不能暴晒,干了以后要装进盒子保存。有一次妹妹为了支持我的“事业”偷偷放了只袋子进去,结果引来了一柜子的蚂蚁,我毫不留情地跟她狠狠吵了一架,骂她无知,骂她懒猪放进去之前都不知道要洗一下的——然后我被她揍得很惨——就这么无聊的事情我居然坚持了好几个暑假,直到读高中那年翻到这些破烂的塑料袋才意识到自己小时候居然这么傻。可是别以为我成年了就不傻了,我只是换了种卖傻的方式。
读高中以后,喜欢上了树叶,无来由的,大概是到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无缘无故觉得落叶很美,于是到处捡,如果地上没有叶子那就够到树枝上去摘。拿回来后写下几句不痛不痒的诗夹进书里,过几个星期再翻开看时,叶片的水分已经蒸干了,诗句像是浮在上面一样,特别脆弱,好好的树叶就这样被我整成了病态。对着干叶我一般不敢喘大气,怕口气大了,树叶会碎,叶子上的诗就会随风飘落、居无定所。一直以为自己做得很隐蔽过得很诗意,直到某天室友带着一捧野草出现在我面前,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树叶行为”有多土多搞笑。她说,知道你喜欢特地跑到学校前面的小树林里拔来的,你看里面还有星星点点的小花呢。最后还专门叮嘱一句,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要好好珍惜哦。我把这堆野草供在自己的抽屉里,看着它们渐渐变软变黄最后长虫,然后趁她没注意时扔掉了,一直害怕她会问起礼物,结果她忘得比我早。
读大学的时候喜欢收集短信,那时候手机上还没有微信,逢年过节大家都用手机转发并群发各种朗朗上口的短信段子,我的诺基亚容量很小,常常没过几天就无法阅读了,可我又舍不得删内容,所以常常抄短息。每天晚上我都很认真地趴在课桌前奋笔疾书,同学们满怀敬意地走过来,本想看看我在做多有文化的事情,结果我总能让他们在“切~”声中离开。就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我居然坚持了四五年,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停止的,这些本子到现在还没丢,叠起来应该有一摞了。
大学四年有好多老师给我们开了好多书单,可是很遗憾,我还没来得及翻开转眼就毕了业。毕业后再去学校图书馆就变得麻烦了,再加上因为不会买衣服口袋里剩了有点闲钱,所以我开始照着单子买书。每个月总要买上几本,虽然看的还没有买的多,但每次看到好书推荐还是会果断剁手。遇上辞职就挺心烦的,每次寄书都要花上几百块钱,为了省点邮费我开始送书,想着等回家以后重新买过,但是有些书错过一次就再也没抢到过打折价了。现在家里的书架已经装不下了,老爸开始担心书架会塌,我只好把书堆在地上。看着这些书,我感觉我应该要去买套房子了。说到房子我有点忧伤。
我不知道这个病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根治,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几年内应该不会有些许改变。其实这个病也没有什么不好,它也没给我惹出多少祸害,相反,它美化了我的回忆、充实了我的生活。我不知道我的下一个收藏物件会是什么,我也从来不去思考这其中有哪些意义,我只知道在收藏这个过程中我一直都是快乐的。或许上面那些行为还称不上收藏,可是这种寻找快乐的方式我感觉比玩电子游戏高级多了,因为它自由,没有WiFi限制,没有电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