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等公交车时,偶然看到滑板车的妹子,像极了一条鱼在海面上滑行,又觉得她的脚下踩着一阵风,一团云,飞速前行,让你想到悟空踩着金箍棒飞行的遥望身姿,哪吒踩着风火轮飞行的轻盈体态,反正她不是追风少年,是采风少女。总让我回忆起在文化宫溜旱冰的少年。
不知道时候迷恋上旱冰场,看到一群少男少女在溜的热血沸腾,就迷上了。口袋拮据,省下五元钱可以进场一次,包含溜冰鞋,我拿五元钱带着馒头和水,一直从中午玩到夕阳西下,中午之前就是跑到新华书店,或者是诸葛亮书店,当时没觉得,现在觉得这书店名字真好,可以去了那么多次诸葛亮书店,也没能拥有神机妙算的头脑。
就这样子,每个周末开启了上午书店,下午溜冰模式。为了赚钱,平时跑到学校附近的饭馆里做烩面,端碗洗菜切菜洗碗,帮忙打扫,最怕的就是站在门口喊:烩面,饸饹面,豆腐粉条菜……当我想到溜冰场的爽酷,也就硬着头皮喊了。我还算了一笔账,中午两个小时五元外加管饭,五元可以溜冰场大半天哪!尽管这两个小时我是马不停蹄,一直折腾,还是激动的不行,可见溜冰对我的吸引力还是挺大的。那时有想学跆拳道,只不过学费和道服太贵,抵上我半年的生活费了。哎!周末不想在饭店打工中度过,太煎熬了,选来选去,还是选择了溜冰。听着英文歌曲的旋律,能听懂一些,比如我心永恒,世界无限大,等等,只是跟着节奏摇摆,刚开始不会,慢慢滑行,甚至是蹒跚学步,跌倒爬起来,没关系,继续,看着高手溜的真叫一个顺溜,像是在冰上翩翩起舞,又像是脚下生风,踩着风爽酷到底。中午去的人少,我也是比较内向又有些自卑,毕竟那时的我可是大象腿,不敢向人家请教,就是自己琢磨,溜一圈,出汗了,累了,就边休息边琢磨,还会翻来覆去看溜冰鞋的构造,如何直行,偷偷看人家高手怎么走的,赶紧试一下,好像很多人的姿势不太一样,那就自己拉着栏杆先溜溜,找找感觉。看完溜冰鞋,又看高手,也看摔倒的菜鸟,如何刹车,借助栏杆试试刹车,如何转弯,又是借着栏杆试一下,又如何蹲下来,又站起来,还是借着栏杆尝试。尝试了好多种方法,终于要放开栏杆大溜一场,结果刚松手,啪的一下来了个屁股蹲,屁股生疼,没关系,站起来继续,保持平衡,直行,慢慢刹车。这时旁边溜过来一个高手,嗤之以鼻,毫不客气得说:切,没学会走路就想跑,跑都跑不快,还学刹车,搞笑。我的脸刷的红了,回到板凳上坐着,看他们溜,反思一下,突然想起来达芬奇学画画,总是在画鸡蛋,先把基础学好了,再学难度高的动作。等那些高手走得差不多了,我开始了滑行,只是滑行,三十分钟后,还是滑行,一个小时后,还是滑行,好吧,这一天到了晚上七点,我依然在滑行中度过。
回到宿舍,腿和脚都不是我的了,洗刷完毕,沉沉入睡,还梦见溜冰飞一般的感觉。第二天早上还是早起跑步,那时候可不是什么健康,只想跑瘦我的大象腿呀!下次去时有一周了,腿已经不疼,满腹活血上场了,当然是最基本的滑行,刚开始别别扭扭,老是东倒西歪,想要摔倒,都被我手舞足蹈一阵,给挽救了。三十分钟后,我就找到了感觉,溜着直行,脚下虎虎生风,刹车是很自然就卡住了,赶快平衡扶着栏杆。休息一会儿,马上出发,真的特喜欢那种脚下生风的感觉,去过三次,才溜出一个新高度,内心暗自窃喜。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和下午三到四点点,晚上六点到七点,这三个时间段是人最少的时候,我玩命似的,不知疲倦似的,溜了一圈又一圈,跟着旋律,一圈又一圈,直到筋疲力竭,满身臭汗,直到头顶上亮起了灯光,七点多来溜冰的人渐渐多起来,我才恋恋不舍地带着酣畅淋漓,而且饥肠辘辘的我离开,还一步三回头,短头发的我头发全是湿漉漉的,蔫在一起,就是一个傻小子呢。
后来朋友暑假学街舞,学街舞的地方和溜冰场,是同一个地方,叫文化宫。我总是去陪伴,也去学几个动作,每天看她练街舞,就是一种享受,总是有一种龙腾虎跃的感觉,就是喜欢那种生机勃勃,翻滚舞动的视觉冲击。我们一起溜冰,我也教她溜冰的技巧,更多的还是她自己的练习,因为我没有什么技巧,熟能生巧呗!
再后来就是告别,再后来就是文化宫重建,找不到溜冰场的痕迹,也许,现在的少年已经不迷恋溜冰了。感谢溜冰那年,年少的孤独终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