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文化发展,社会进步,各民族间的交流也在日益加强。而在藏汉民族交流过程中,藏汉互译是汉藏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藏汉互译理论的成熟是藏汉文化交融的重要标志,但受藏汉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及不同生存环境、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影响,藏汉互译需要考虑更方面因素差异的问题。因此,文章针对藏汉互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藏汉互译童话故事;语言选择,整体性,结合性。
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如果没有翻译和翻译家们的事业,其局限性简直不可想象。正是因为翻译家的伟大作为,人类的互相交往、了解和共同进步才成为现实。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但是,在民族融洽和社会进取的过程成中翻译事业也出现了众多的问题,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圈的多样性,导致了翻译家的作品出现了纰漏。翻译是一种技术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脑力劳动。它不同于创作,同样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脑力劳动,创作运用的只是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既要求具备一种语言文字的认知表达能力,又要求具备对另一种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好的翻译还讲求艺术性。为了使不同民族地区的儿童能够接受到实践性的故事背景和地方性的童话故事传播的可信性,本文主要正对于汉藏童话故事翻译的特点进行论述。
一、汉藏翻译童话故事的前提和特点
我国有位英语教授叫范仲英,他在《实用翻译教程》一书中对翻译做了如下界定:“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上述定义都是现在对翻译比较主流的定义,但作者以为范仲英教授的界定更加全面、更为科学。它不仅从宏观上阐明了翻译的过程和意义,而且从微观上强调了翻译应该达到的目的和应该起到的作用。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是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文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理论体系,在具体实践中指导着我们如何做好翻译工作。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是辩证的,没有社会实践就没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的指导翻译就难免会走很多弯路。在两民族童话故事翻译的单一的内容应当算是谚语,然而翻译对应的关系中,主要有这四种对应特点。第一是完全对应,自唐朝开始两族建交,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藏汉两民族的交流中,出现了民族的融合,藏族对汉文化的研究的学习也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其次在两民族翻译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一些谚语,在比喻和喻体所表达的含义都有一些有所不同,“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第二种是部分对应,两族由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关系,在谚语中所使用的喻体是在本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作用下形成的,虽然两种谚语在意思上是一样的,但在喻体上无法相互对应。如表达“行家面前卖弄本事,自不量力”的谚语中,汉人使用的是“班门弄斧”这与汉族的历史人物鲁班具有重大的关系,而藏族的谚语“佛前显识字,灯前点松关、看不清就往高处走,不明白就问老人家”藏民族由于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信仰宗教,与汉族信仰儒家忠君爱民不同。第三是文化空缺,在两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历史是本族独有的,不为他族所熟知的。如汉族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是汉族的历史人物,被藏族使用不太合适。藏族的谚语在针对同一含义的时候,将喻体换成了藏族小说《颂赞干布》中的人物超同和颂赞。第四是在一些传统习俗方式和理解上完全不对应的现象,由于两族对于某一意象的观点不同,这就造成了理解的不同,例如,在汉民族看来天葬是一种残忍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出现在电视屏幕和大众文艺圈,从来都不会认可的一种习俗,但是在藏民族的理解上天葬是神圣的,是人类出生于大自然和回归于大自然的精神,是人类归顺于大自然的象征,以此类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不同文化理解上翻译家应当选择不同民族的自身理解和实践于民间故事为标准,而不是以单向文化的意义来翻译童话故事的内容,这样会导致后者对某个民族的认识和文化的理解上产生片面性的理解和部分不尊重。
二、民间故事与童话故事的结合性
关于民间故事来说,其自身阐述可以有很多的版本供大众要求,但许多版本的出现也就意味着翻译出的不同人物和不同历史背景。比如,《格萨尔王》这部世界级名著有着数不清的章节到最后只能大概的定个数,因为每个地方对同一个故事的阐述都会有自己的根据,不能说那个是错的那个是对的,关键是能否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找到相同的历史背景或相同事迹的故事主角,从各种民间故事的阐述当中试着去了解故事发生时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就如《格萨尔王》里面有很多的人物,要是立足狭义的理解上,除了格萨尔王一个人的故事章节除外,其他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身的传奇故事,那这些章节归纳起来并列如个人的层面,那么多的人物自然会有数不清的故事,并且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导致民间故事出现多样化和层次化对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阻挠。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结合应大多数采用一个层面和一个章节上,民间故事有太多深层次的含义这就对翻译童话故事的人的文化基础有了很高的要求,如不了解故事发生时代的社会背景,不了解故事主人公的性格和作为,在这些少有的条件都弄不懂的情况下对主人公生平事迹的阐述将变得含糊不清,没有逻辑。这样就算是将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结合到一起了读者也很难找到有用的信息。因为童话故事更多的是要读者弄懂六个因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所以不弄懂故事发生时的社会背景的话是很难将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读懂文章的本意。相反,立足广义的理解上,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都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和虚构现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易被读者理解和接纳。从这一点出发,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结合也就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不再拘泥于一定的故事情节,从广义的发展方向展开相对等的推理,尝试提取相同社会背景下的相同历史的机遇。对同一历史发展时期的人物和事件做出大概的诠释和分类,并对各事件和人物做相对的整合,但就具体的故事章节等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结合从一定的层面解释了翻译的广义和狭义的认识。
三、童话故事在藏汉互译层面的发展性难题
民间故事的发展来讲是非常快的,且无法确定是否有固定的时间点和具体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来充分了解其本身深层次的含义。这就对翻译带来了难题。在没有以上根本条件时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是常见的思绪。在藏汉互译的层面,不仅对翻译者有很高的文化要求,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面对两种不同文化的自身的文化特色要做到知识面全覆盖化。换一种说法就是在未正式从事翻译的工作前,对专业文化有非常深的知识积累是前提。在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上合理的加上自己独有的见解且不失去原有的含义的话这就促成了本民族自身文化的新的传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族特色文化的理解上万不可以自身的理解为最高根据,这样易走上片面和不充分的认识。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其自身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在本民族文化发展观上也各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肯定的是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翻译工作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其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在民族文化互译传播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错误万不可轻视,实践出真知这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人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文化的积累。没有实践的经验怎能有文化的积累,所以作为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来说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是文化传播和文化发展层面最大的动力。其自身最大的文化积累来源于社会,如藏民族来讲,起从小就听长者讲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跟本民族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以童话故事的方式使后者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
四、童话故事翻译的语言选择
对于童话故事来讲,其故事的人物选择和故事情节都有着不少的条件,关于童话故事的语言选择也是如此。在藏汉童话故事互译上其语言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在藏文化里语言有着很大的变化体系,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地点不同的人物上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藏语中表示一个意思的喝茶(ཇ་འཐུང་།)和饮茶(ཇ་བཞེས།),前者大多用于平常人,后者多用于活佛或长辈等德高望重的人。虽然在汉语中喝和饮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藏语中这俩字有着很大的区别,万不可互相交换,不然就容易成了不尊重他人或不敬重长辈。童话故事的语言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其故事的主人公不同,所选择的语言也要区分开来。这样童话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语言,使听童话故事的人也能明白故事的中心和各角色的轻重,所以说语言在童话故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童话故事翻译的过程中需注意言语的差别性,特别是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当中会有很多的误区。在童话故事当中会有很多的人物和角色,那些都需要有一个特定语言来描写和阐述,这样才会有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这些都需要翻译者自身的文化积累和社会实践来分析。在汉藏互译上,除了有较强的文化功底外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有一定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语言的选择也是如此,想要讲好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要对这个民族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但也不仅仅只是个人自身的理解,大多时候要融入群体亲身经历胜过任何一个教材上的知识和认识。当然实践还是得回归教学,这也是翻译工作者在民族教育事业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根据。
五、互译后童话故事的整体性感观
在很多时候,语言拘泥于一定程度的范围内,故事情节又出现反复性。这就对读者的兴趣有了很大影响。在汉藏互译的问题上不仅仅要着眼于单个词或句子的成效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文章的整体效果。一个文章的成败在于整体与具体的磨合,不能将具体的作为整体来看,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趋向。如在翻译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要熟透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对译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文章的脉络认识非常的清晰,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译文的原意解释的更好。在具体的问题前面要做到有取舍,跟文章的整体性不符的章节要有所取舍。但原则是在不影响整体的条件下,对于文章中心思想的段落和语句不做明显的取舍要尊重原文的主题。在尊重译文的前提条件下译文可以为了整体性而有所取舍。汉藏互译讲究的是童话故事本身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要在原文中提取重要的部分做文章主要的中心结构,在个别人名和地名上要采取文字音译的方法,不可自创。因人物和故事情节不可脱离所以对待人名或地名的时候一般都应用音译来保证故事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六、文化互译的最终的目标探索
文化的互译表现在具体文化间的相互文化交流,在尊崇文化多样性的当代,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促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各民族的文化都应开出最有民族特色的花朵,争相开放。但促成这个繁荣景象的前提是民族文化要走出去,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对占据民族文化传播第一位的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时代的要求和使命。汉藏也好,英藏也罢,最重要的是在时代的发展前面我们要做到对不同的文化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坚持用辩证的思想来看问题。文化的发展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发展,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必须要走好文化的发展道路,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各民族的文化有着各自的特色,不能用文化统一的观点否定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当代是文化多样的时代走文化统一的道路就是重蹈覆辙走落后路。每一个民族文化都要平等相待,不再有谁比谁好的纠纷。在民族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每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有责任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但有具体的要求和得当的方式。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是跟随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潮流,对时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贡献。文化间的互译见证着各不同文化的发展,在精神文化发展的今天,翻译工作者会是站在民族文化发展最前沿的贡献者,对民族的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对世界文化大花园的增添了一朵朵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