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如何实践“中庸之道”?
原创:曲军
结合《论语》了解日本企业文化
第六讲 中庸之道
1,《论语》原文: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第六之二十九》)
2,《论语》译文:
孔子说:“中庸是一种高尚道德,人们已经很久不具备这种道德了。”。
3,《论语》注解:
(1)中:中和,中行,中道,无过也无不及;
(2)庸:平常,常识,普通,恰如其分;
(3)至:极,极高,最高;
(4)鲜(xiǎn):少;
(5)中庸:这个词在《论语》里面只出现了一次,但是在《礼记》里面出现了很多次。《大学》和《中庸》原来都是《礼记》里面的独立篇章,宋朝儒学家朱熹把它们抽选出来,与《论语》和《孟子》一起汇编成了《四书》(注:《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关于以下图片,是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公元1517年出版的朱熹编著的《中庸章句》。
4,《论语》启示:
“中庸之道”是一种待人处事态度,可以促进团队的稳定团结。一般而言,中庸之道包含温和、调和、和谐、理性、包容、容忍等含义。这种包含中和、中道、中行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思想。但是,中庸不是“平庸”的意思,也没有“平均”主义的含义。
关于中和,是指折中调和、适可而止。关于中道,是指不偏袒于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和谐状态。关于中行,是指双方互相牵制但又互补互存。因此,孔子在《论语》中说:“中庸是一种高尚道德”。另外,孔子在《礼记》中说:“君子遵守中庸,小人背离中庸。君子能遵守中庸之道,是因为君子时时讲究要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常背离中庸之道,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常走极端。”。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庸之道”中的温和容忍却往往容易导致团队成员失去激昂斗志。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中庸思想可以促进团队的稳定团结,但同时却又容易削弱团队的挑战精神。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企业员工过于纠结“中庸之道”的话,很容易因为过度忍让处于保守被动的局面。
当然,做为企业经营者,在制定决策经营战略时,基于“中庸之道”与竞争对手企业能够和谐共处话,追求"共赢"模式把共同市场做成更大更美味的蛋糕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对于盲目追求和而不同地与竞争对手竞争的企业经营者,往往容易使企业失去狼性文化而不进则退。
另外,做为企业各级管理层的干部,如果能够基于“中庸之道”合情合理地处理好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之间的关系的话,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经营管理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不过,因为并非所有企业干部都能充分理解中庸之道的含义,所以实际工作中存在“老好人、待人圆滑”之类的人事现象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加深理解《论语》中孔子所言“中庸之道”,除了孔子在《论语》中说的“过犹不及”思想以外,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孔子所言的“攻乎异端”思想。
即,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
或者可以翻译为,孔子说:“专在偏激反向的一端用力,而不能行中道,就会有害了!”
(备注《论语·为政第二之十六》)
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解:
(1)攻:做、攻伐、专治。
(2)异端:中庸的两端,指“过”和“不及”;
(3)斯:连词,这就、那就的意思;
(4)也已:语气词。
(5)译文注解:这句话的《论语》注解存在争议,有多种注解版本,本文选择的译文仅供参考。
5,见闻事例
日本企业注重员工之间的利益平衡调整
有些日本企业的骨干人员,因为都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所以互相信赖、支持,在企业内聚集形成了一个个抱团取暖的小团体和帮派。这些小团体和帮派之间的利益平衡调整,通常被称之为社内政治。社内政治风气虽然是一些日本大企业的企业文化,但是有时候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经营。
如果利益平衡调整使小团体或帮派之间的矛盾升级,这不仅会导致管理层的大幅调整,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这些小团体和帮派成员之间,对外行动则是协调一致的。
关于内部矛盾,通常是尽量互相协调,解决矛盾冲突,争取达到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这种利益平衡调整,不仅体现在企业员工的奖金待遇上,也体现在员工的升职及工作安排上。不过,这种注重利益平衡调整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内各部门成员间通过彼此的利益平衡,来保持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员工之间需要保持多远的距离?
原创 曲军 企业管理杂志 2018-11-14
2020年10月5日,曲军,耕作于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