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傍晚,与老同学风雨先生网上聊天,知道他随登峰俱乐部去穿越黄龙寺到西寺沟。知道我翌日无事,他便邀我同往,我也就慨然答应。
一、喧嚣公交
十三日早七点三十五分,公交车离开了登峰俱乐部门口,除了司机外,中型轿子车上已经坐了33人登峰爱好者,在余下的茶铺加油站路边又上来了三位驴友,不大的车内挤了36位驴友,过道也挤满了人,由于是第一次跟这个群登山,除了风雨夫妇熟悉外,其他人我都不认识,只好一个人站在过道,手握住车顶的钢制扶手,看着窗外后退的景色,身子随着车子的晃动而轻摆着。但车厢内却是很热闹的,一周没有见面的驴友,谈着逸闻趣事:谁家的孩子金榜题名了,在搞谢师宴;谁家的新屋落成了,准备喜庆乔迁;谁家的刚刚买了新车……还有的在讨论着社会的热点,高铁的实名制、车速;还有的在比较着鸡骨头拐杖的好坏。这叽叽喳喳的声音,似乎要把车内的空气赶出车外去一般。我没有插话,心里在盘算着:这是一群很热闹、很和谐的登山团队,这样的氛围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享受。
车内依然热闹非凡,谈兴不减,似乎他们不知道客车是在八点正到了太平口,八点半到达太平公园门口的桥边---车辆的目的地。
二、登山受阻
36位登山队员,前有一领队带路,依次一拉溜地顺着石阶梯开始登山,风雨居中,群主断后,我是处于最后的位置。一开始就拔高,我就感觉头晕,心里就有点发怵。好在没走几步就停下来了,前边的人说,路被挡住了。奇怪,说是村里在这儿设卡收钱,每位五元,号称是收垃圾费。唉,无言啊,两个小小的女娃在这儿一站,身前挡个牌子,上边是村上的告示。窄窄地山路顿时被卡住了,拥挤的人占满了路。大家给小娃把好话说尽了,就是不行。我过去看了下,感觉像这样的女子,将来长大了,出嫁都不会是好媳妇。同时也想到户县其他几处峪口非法收费的情况,深深地感觉到,这是当地经济发展中的悲哀,是一种“靠山吃山”的愚昧观念,但同时心里也为当地的经济落后而叹息。最后还是登峰户外的群主给掏了钱,众人才继续上路前行。
三、盘上黄龙
过了憋屈的“收费站”,群友们开始盘上黄龙寺。拔高、拔高、再拔高,好家伙,一开始就来个“下马威”,走不多远,我就落在了最后,头上大汗淋漓,胸闷难受,脚下很有力气想走,可就是心脏“嗵嗵嗵”地跳个不停,我明白这是连续三四天晚上没有休息好所造成的。便走走停停,盘旋的山路边的景色,是翠绿的,回望东北方向,正好就是从黄柏峪登圭峰山的那家农家乐的南边不远处的景色,这给了我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其时已到了很高处。要说这一路盘绕上行,坡上的板栗树不少,空气的湿度很大,远处山峦的有种模糊的感觉,路面几乎都是土质,夹杂的石头不多。约摸在十点半的光景,我经过了叫做“太阳路”的一段路后,这时自己才缓过神来,有了精气神,很快便到了两排早已废弃的旧平房前。稍作休息,从这儿起,拔高不明显了,没走多远就到了黄龙寺。
四、歇息用餐
黄龙寺,这座太平峪内的四大名寺之一,在历史上虽然没有东寺和管坪寺的名气大,但却是太平峪内最深的寺院。它和西寺一样,早已被岁月的沧桑所湮灭。唯独留下的只是它的名字而已。这是一方很大的山梁上的坪,土质深厚,长得庄稼很茂密、深绿,树木苍翠,核桃结的倒也不少,那柿子树上的细枝向下弯着腰,给人一种心悦的感受。这儿住着一户穆姓人家,男主人40岁,夫妻两人住在这儿,说在祖上是庞光镇穆家堡人,已经上山在此有几代人了。前檐墙上的玉米还悬挂着六七辫子,鸡是自由地散养,那用木栏栅做的猪圈里,养着两头白色的猪,那地里的黄豆、玉米长得也挺敦实,远处的平场上晾晒有采摘来的五味子,那磨房内的农具,是我儿时常常见到的,在这里看到,就有了回到儿时的幻觉,看来这夫妻两人日子过得倒也很安逸的。
平时寂静地农家山院,一下子涌进来72人(西安征途户外恰好也是36人),主人忙着打搅团、下凉鱼,院坝到处是人,吃着、喝着、躺着、聊着、嬉戏着、拍照着…….
五、走向西寺
约摸十二点半吧,36人启程,向着西南方向进发。前边的领队报数,最后是我喊的“36”----垫后一个。离开了农家乐,山路就不好走了,崎岖,在这一段才知道是咋回事了,鸡骨头木在这儿较多,那是做拐杖的好材料,便有人砍了几根。大概能走二三里路后,便到了一个垭口,此时方向已向东北方。向下一望,土质松软,坡度在75°左右,上下端间的距离在200米左右,左右间宽度约有60米,这是我从没有见过的坡度,人是很难站住的,下行简直困难极了,中间是不能下的,一是树木少,手没有可抓的地方,二是土质中的石头容易滚下去伤人,因此只有靠着两边徐徐下行才是正确的选择。短短地200米坡路,几乎走了半个多小时,待到了一个很小的缓冲平地处的巨石,刚才那悬着的心,才得以舒缓。
等人到的差不多了,先头的人便接着下山,路上石头很多,也有点湿滑,需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就会容易被石头碰伤。越向下,石头越多,两侧的景色越是好看,尤其是那形态各异的石头,在这西寺沟其中的一架坡上,是那样地稳实、嶙峋。听说前边有人受伤,便提醒自己要注意,刚一想到脚下要稳,自己的脚就踩上了“公石头”,左腿的胫骨便碰上了石头,血便浸了出来,一看问题不大,我就解下毛巾,自行地简单做了包扎,继续下山。
第一个到达西寺沟的歇息地,在清凌凌地溪水中,擦洗一下浑身的臭汗,凉爽、舒服。感谢登峰群主给我的防水创可贴,自己心里还是很不好意思的。
六、平安归来
一个人走出了西寺沟,坐在那太平公路边的小商店门口,喝着那冰镇的啤酒,舒服、畅快,悠闲自得地等候着班车的到来。
五点四十分,36人登上了来时的车辆,余兴未尽地谈着。
车刚过高新学院,便堵住了。徒步的兴趣依然很浓,便约上风雨夫妇,一同疾步走到了太平口,这一阵子疾步行走,才感到解了“走路”的馋劲,一扫早上的不舒服的阴霾。
后记
这是我第二次和户外群登山、赏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难以忘怀的:组织得力、互助得体、融洽团结、平等祥和。特别要说的是,我发自内心的,还是要感谢登峰户外俱乐部的群主、组织者以及一路上走在一起的驴友;感谢风雨夫妇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假如有缘分的话,我还是很喜欢和大家一起去丈量秦岭的沟沟壑壑,观赏秦岭的山山水水。
最后,要说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我给大家增添的不便,敬请各位海涵包容。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五日于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