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2016年春天,一副油画桃花图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它来自于一篇名为《农妇200元一幅作品PK名家周春芽500万+大作,竟引起艺术圈激烈讨论》的微信文章。
随着事件的发酵,媒体人、艺术圈人、教育界人士也有发声,让这篇微信里的农妇王珍风的指导老师浮出水面,并被某些人称为整个事件的幕后策划者。
这个人是谁?他叫林正碌,1971年生于福建莆田。身份:农民,但百度百科中,其有着经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的头衔。他还有一本天马行空的著作《数性宇宙论》,他教会了5000多名像王珍风那样的农民绘画,并帮助他们将画作卖出取得收入。
这些跨度极大的标签,让这个人的表情不只一种,难以对其脸谱化,如果要用一个流行语来形容倒更加妥当:斜杠青年。恐怕他可称为斜杠青年界的前辈!
如果仅仅是教人画画,并使得村民获得更多收入,并不会让他成为一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人们也许仅仅是佩服和敬仰而已。但如今在搜索引擎键入林正碌 几个字,恐怕得出的不只是正面报道那么简单。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让人们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不曾谋面,还好互联网的时代,让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文字对一个人进行了解。
二、初步印象
看林正碌的视频,给我第一感觉,这和想象中的艺术人士,差距太大。
一身黑色运动服,对学员进行着不断的沟通指导,普通话有点难懂,但没有什么架子。
看了几分钟,我突然觉得,他精瘦的感觉,有点像孙行者。
他那份偏执,对自己一套理论的坚持,让自己孤独,也有点像孙行者那样。
但他不像孙悟空那样,人人仰羡。
除了视频,我们还可以从他目前几个身份头衔对他多一层了解。
一、自2009年起担任江苏海安523创意园策划总监,在上海鸿禧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进行过一年多公益教育培训。鸿禧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是海安523文化产业园为方便在上海活动而在普陀区注册的民办非企业,从事公益教学活动。
二、2002年在深圳大芬村,担任大芬村艺术协会的顾问,曾力促大芬村由流水线绘画工厂向有艺术创造性的艺术生态系统转变,但遭到否决。
三、2015年起在其家乡福建莆田附近的屏南漈下村,成立村民美术油画院,免费培训村民绘画,真正实践了自己在大芬村曾经的提案。
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听听他自己的说法。
他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人采访时候说了很多,他的思想总结起来也容易,但仅凭总结,易流于平淡,改变了他自己语言的风格。以下为摘录:
关于艺术:艺术是每个生命深层次的对宇宙、对人生的归纳。之所以要推动优化艺术普及,因为艺术是关乎每个人个体的人格完善、个体的独立创造力的升华。当你推动完这个以后,你整个民族乃至每个个体都充满了活力跟作为,这是我之所以会推动这个的原因。
关于教育:我们整个社会,在漫长的时代里面已经有很多约定俗成的权威把个性的个体的一些行为规范住。也就是我们绝大部分人都犯了自闭症,这个是社会性的很多的价值暴力把他框定了,让他觉得我不行我不行,很多原因都是我们从小家长小孩社会从小就把一个个体把他规范,这是对的这是不对的,所以每个生命都显得很暗淡,不精彩,个性不绽放。其实,人天生具备制图能力跟读图能力,我们所有的努力暗示和鼓励都是让他大胆的戳下他的颜料到画布上表达出来,在这样表达过程中,每个人就进入他自己的认知归纳系统,他尽可能的在摸索推敲,他在摸索推敲的任何过程都是他归纳世界的经验建立,这个是最宝贵的。所以我们第一课就是让他真正感知归纳这个世界,达到他能够归纳完以后,就能建立一个逻辑,在这个逻辑基础上,他去想象,这种想象是吻合逻辑的,它才能够被建构出来。
关于新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当成了人类新的文化增长点的引擎。文化创意行业是新经济的核心,也就是说我们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人的个体创造力得到了全面的解放。1980年之前的全是以物理性商品为核心的工业时代,所谓物理性产品就是衣食住行里面可以用物理性质来度量的,比如体积、物理空间、一台车啊等等。但是互联网时代过后,互联网支持了每个人个体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创造力被认可,创意产品成为了可能。
另外,互联网也提供了一些侧面的素材。骂他的,捧他的。
三、他是个怪人吗
他不是明星,却像明星一样毁誉参半;
他不是学者,却践行着学者传道授业的理念;
他不是商人,却在用商业和营销推销他的一套理论;
这是一个有点“怪”的人,按照国内习惯的单一价值观来看。
然而把这样的人,放大到世界版图,并没有那么大惊小怪。
他提倡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在很多国家,早就人人共识。汤唯在英国游学期间,在街头卖艺,还上了国内新闻头条,但汤唯自己在文章里说,这在英国一点都不新鲜,人们对街头艺人司空见惯,既不藐视,也不敬仰。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赚钱方法而已。
他让很多农民动笔画画,有的甚至媲美专业艺术家,可以说是成就了许多中国的摩西奶奶。这本身非常正能量。
他推销自己的思想,叫板国内传统教育,对美院主流教学表示唾弃,在自媒体上发声,在我看来,也不过是一些营销手段,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的各种尝试。
以上都是对这个人最近一段时间的几个侧面的观察。所谓“存在即合理”,但若想寻找其合理性,还需要放到他个人经历的时间轴来看。
四、人生时间轴
他有着一个曲折而略带传奇的人生经历。下面列举几个关键点:
①高考
对于一个农村青年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改变命运的途径。这位林大叔生于1971年,福建莆田,当年就是一个异类。
他是个奇怪的学生,他总是在学期开学前的第一个月就提前自学完整学期的课程,并把课本上的作业一次性做完交给老师。
他把课本上作业完成后,就整天琢磨一些哲学问题、宇宙问题。这样的人,应该是一名奇特的学霸。
但他遇到人生第一个大考高考时,高考确实成了他的转折点,但不是让这个农村孩子上青云,而是让他入深渊。
他高考作文完全跑题,名落孙山,与大学无缘。
②经商
没有选择复读的林,到自己羡慕的大学里蹭课听课,把高校那一套摸清楚后,反而庆幸自己没有读大学了。
他一头扎进了当时火热的行画生意。
据载,他在生意场上几度沉浮,曾身家过几千万,库房开到国外,却因被骗等商场伎俩,多次破产。
四次破产后,他终于领悟到:
在一个恶劣的人文环境下,不可能拥有高贵的商业。
于是他远离了商业,进入自己的世界。
③著书
两年时间,他把自己断断续续没有停顿的关于哲学和宇宙的思考,集结成一本书《数性宇宙论》,并出版。
他于2014年在自己的微博“林正碌工作室”里有把这本书以长图片的形式贴出来。我拜读了其中几页,表示比较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对他自己意义非凡,也是他后面所作所为的理论支撑之一。
④画画
2008年,他画了人生第一幅画,在他阅画无数,阅人无数之后。
这幅画他是一个尝试,为了运用自己在前面几年里悟出的光学原理绘画理论、艺术关系到个体的觉醒和创作力升华的方法论。他成功了。
这年,他已经37岁。他揿到了人生的重启键。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在上海、在江苏南通、在福建屏南古村,都进行过教人绘画,最后稳定在福建屏南,距离他的家乡福建莆田不远的一个村落。
他免费教那些村民画画,并将他们的画通过微信卖出去,引发了诸多关注和讨论。
五、存在就合理吗?
在空间的横轴和时间的纵轴交汇中,我们看到了林正碌这个人的存在。
对于一个生于福建南部农村的男孩来说,高考落榜可能并没有造成毁灭性打击。他的家乡福建莆田有着经商的传统和基因,甚至因医院事件和山寨名牌鞋而闻名海内外,当然,不是美名。但无论如何,客观来讲,他们的思维相对北方人,以及重教的江浙沪皖人,相对灵活和开明。林选择倒卖当时火热的行画,是一个偶然;然而选择从商,或可是一种必然。不卖行画,他也可能卖点别的。
但人生的选择就是这样的迷人,他会影响你后面的路。搞文化类贸易的人,具有政治头脑,言谈之间带有思辨性的何止林正碌一人。因为油画企业是出口创汇企业,与外商打交道非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选择了做行画巨头,也就选择了接触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以贩卖文化创意为生的生意人,忙碌、背叛难以避免,正如他名字所言:正碌,永远都正在忙碌,一副劳碌操心命。正碌的结果,就是几次破产沉浮。
曾见过一句话叫:来自何方,无碍傲立何处,在上海的陆家嘴。对于乡村青年林正碌来说恰是如此。一个无背景无资源的农二代,不论在外面获得多大多小的成就,都已经是“赚到了”,再加上“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选择出位博取眼球、关注,对他来讲并非成本高昂的事情,甚至是一种必然的捷径。对一个经历过高考打击、生意戏弄的人来讲,在37岁接近不惑年纪时,人生重新开始,从事自己想推进的事情,是上帝的一种恩赐(如果他的字典里有上帝的话。)
所以你看到他的偏执。你听到他的狂言。
就像豆瓣最新的宣言:有人驱逐我,就会有人欢迎我。在对各种渠道取得的材料阅读之后,我对林正碌目前所做的事情是持欢迎态度的,我相信我并不孤独。
哲学家本杰明·阿佛来克也说过:“要评判我,请看我那些好想法有多好,别看我的烂想法有多烂。”
所以暂且不论他早些年的怪异行为,如高考写作文完全跑题,如写了一本基本上不通顺有很多错别字如自大狂一般自语的《数性宇宙论》,他这几年的确是帮助许多人实现了绘画的梦想,并且对他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实践和修正。
没错,他的作品本身或许也并不十分优秀,这点在国外油画界也有共识。但你无法否认他的行为和话语以及对未来的看法。
他很早就提出:文化创意行业是新经济的核心,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人的个体创造力得到了全面的解放之后,从物理商品走向创意产品是一个必然选择。这和现今主流的“未来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人人都在卖自己的产品”的理念是非常契合的。
他的理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自己和他人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自证”,这使得他的理论不再是一种空想,而是能在有较大样本普遍体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方法论。这也是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
至于他的画法和教法是否符合中国学校教育的常识和约定俗成的套路,这是属于基础方向之下的技术讨论问题。基础方向都不同的情况下,讨论技术问题是不合时宜的。就像是一个低维世界的生灵去理解高维度世界里的生物的事情,他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来理解和比较是比较荒谬的。再打个比方说,当破坏性创新出现改变了某个行业领域的生态系统时,你用原有的标准来讨论这个破坏性创新者的打法是可笑的。
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与林正碌在国内得到两极化的评价不同,他在国外并没有得到特别多的讨论。一位在美国的朋友表示或许因为这个人的行为在国外并不算稀奇,不算惊世骇俗。的确,看国外街头文化、涂鸦的盛行就知道,林的行径不算太出格。
本人曾在香港读书,一个全球自由化程度颇高的地方,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价值观也百花齐放。那时候我也会对有些人的选择和行为表示困惑,特别是一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举个例子,在宗教信仰方面,有人信基督,有人信佛,有人信一些非主流的神。跟我老师闲聊时提起,他说:
人理论上都是自由的,但个体做出的选择,却和他的成长背景,人生经历、家庭环境、国家文化都有关系。这世界这么大,有太多东西是我们很难理解的,但我们可以尊重。至于自己做什么选择,只要你逻辑上可以自圆其说,行为上支持自己的逻辑推演,不损失自己不伤害别人,那就无可厚非。没有绝对的对错。
像在香港,在美国,人的选择都那么多。只要你可以说服自己,不违背生而为人的最底线,那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是对的。
我想,这段话用来诠释为何林正碌在国外没有获得两极化的强烈关注也是合理的。他的行为并没有突破国外人们价值观的“正常范围”。
近日,奥斯卡奖得主马特·达蒙(Matt Damon)在MIT的毕业典礼演说里提到:
“这世界并没有那么美好。但你会为这世界逐渐变得美好而惊喜,而这份惊喜又会改变你。
无论你认为你生活的环境是真实还是幻象,最好的答案都是:走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你就是一个有生命的自由人。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我们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人之作为让我们与众不同。”
不管世人评价林正碌是沽名钓誉还是一心为公,是哗众取宠还是行为艺术,是民间科学还是跳梁小丑,都不妨碍他继续做这件自己喜欢的事,而且他有把这件事情推广到在线教育领域的趋势,也不会抹去他已经帮助很多人发现一个更加惊喜的世界的事实。
世人如何评价也没有那么重要,时间会给予答案,哪怕是一个人发出的小小微光。在时间给予答案之前,人们也许需要多点宽容,在全盘否定一个人之前,多点理性。正如圣经所言: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马太福音7:3)。
在那次读研期间与老师谈过之后,我觉得自己的心智也有所跃迁,因此对世上特立独行之人,多了一分淡定,少了几分评价。因此对林正碌这位多次跨界的斜杠青年前辈,我并没有太多评论,经过这番研究,反而加深了我对他“行者”的感觉。只要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觉得有意义,这份生命就已经是独特而精彩的绽放。
管他是非纷争到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