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平
细数历史上能文能武的厉害人,辛弃疾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了。那么,辛弃疾的文采和武功表现在哪?文和武哪方面更厉害呢?第一,说辛弃疾文采斐然,毋庸置疑;第二,虽然说辛弃疾武功高强,有些证据不足,但说他是文武全才,大家都同意;第三,若非得说一说辛弃疾的文采和武功哪个更厉害,还得从他的成就说起。
01 辛弃疾的文采毋庸置疑
辛弃疾作为南宋有名的大才子,中国文化史上唯一一位可以与苏轼并称的豪放派大词人,头上挂有“词中之龙”的美誉,这已经说明后人对他文采斐然的认可了。再看他给我们留下的哪些脍炙人口的词作,就更有感性认识了。
《青玉案·元夕》里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都堪称千古佳句,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
清朝大学者陈廷焯曾有一段关于苏轼和辛弃疾的评价:“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
其实,辛弃疾不光在作词的方面,甚至他的整个人生,都是魄力奇大。读他的词,往往会让人产生一股不可遏抑的豪情。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感觉气势宏大,魄力不穷?
宋末文坛领袖、诗论家刘克庄评论辛弃疾词“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说辛弃疾的词具有横扫一切的气势,包括时间与空间。叶嘉莹先生这样评价辛弃疾: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英雄豪杰手段写词”,却能“表现了词之曲折含蕴之特美”的大词人。所以,说辛弃疾的文采毋庸置疑。
[图片上传失败...(image-ec87bd-1617783667421)]
02 说辛弃疾武功高强,证据不足
从辛弃疾正史看,他做统帅或者出色的武力表现记载很少。关于辛弃疾的武功表现,有一个流传最广的故事: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南宋将领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他二话不说,带着50多人就杀入张安国的军营,把张安国活捉。
能率50个人在敌军大营中强行抓走张安国,还能在金兵的追捕下逃回杭州,这应该算得上有勇有谋了。凭着这一点,可以看出辛弃疾具有过人的武力和超强的胆识。难怪陆游曾说辛弃疾有“管仲、萧何之才”,陈宰也说辛弃疾有“张良、诸葛亮之谋”。可见,辛弃疾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如果使用得当,绝对是个治国安邦的顶级人才。
但可惜的是,他生错了时代,宋朝,不仅是重文轻武,简直就是崇文抑武,虽然民间对文人武人并没有什么限制,朝廷对武官是有限制的。所以,辛弃疾大多时候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担任地方官,治理荒政,整顿治安,也多次为朝廷写信提出战略建议,但朝廷始终没有给他带兵打仗的机会。
这样看来,虽然辛弃疾的武功和谋略有所展露,但基本无处施展,事实上缺少了实战经历,没有留下更多显露其武功的业绩,如果说他武功有多么高强,就显得有点缺乏支撑,说他是猛将,名将就更是称不上了。但是,说辛弃疾能文能武,是个文武双才,大家都没意见。
03 如果文采和武功相比,还是文采更胜一筹
从后人对辛弃疾的评价看,我们所见到的辛弃疾头衔基本都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著名的爱国将领。“词人”和“将领”也充分说明了他是个文武双才之人。但是,他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留下来的那些不朽之作。所以,后人更愿意认为他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
从实际情况看,辛弃疾一生中大多时间是做地方官或隐退山林生活,虽然忧国忧民,却没得到带兵打仗的机会,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被频繁调动,数次的起起落落后,曾一度失落、失望、迷失自己。他一生壮志难酬,只能落得个“醉里挑灯看剑”,靠诗词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热忱了。
比如,正处于失落中的辛弃疾,登上建康赏心亭时,遥对古秦淮河,痛拍栏杆,写下了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水龙吟》词,辛弃疾用典型的豪放风格,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现实和他心中的矛盾,他用诗词把心中的苦闷和无奈发泄了出来。
所以,辛弃疾的一生,虽然是能文能武,谋略、武功、文采俱佳,但没有被朝廷重用,谋略和武功根本没发挥出来。无奈之下,只能是以笔代刀,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如果非要说一说辛弃疾的文采和武功哪个更厉害一些,我个人觉得,无论从他的个人阅历看,还是从他对后人的影响看,他的文采更胜一筹。不知朋友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