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打开了企业的边界,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顺着互联网延伸到需求链上,形成消费者社区。分工一体化和供求一体化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在企业内部叫分工一体化,在企业外部叫供求一体化,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会形成供求关系,企业外部也会形成分工一体化关系。
管理是为支撑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而存在的,在互联网时代会向管理的本质回归:管理和营销的职能将融为一体——创造顾客。企业内社区的管理会营销化,外社区的管理要管理化。互联网时代,需求链会代替供应链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从分工——>组织的发展逻辑转变为组织——>分工的发展逻辑。
再谈价值创造系统
工业化生产系统是人类发明的,在这之前人们构建的系统是行政权力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来支撑一个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这个系统的运作需要财力的支持。人们口中的管理一般指的是行政权力系统。
人们依靠科技进步发明了工业化生产系统:以机器代替人力创造财富的系统,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行政权力系统的支撑,两者形成符合系统,机器系统叫生产力,行政系统叫生产关系。企业是靠这个复合系统支撑的,机器系统产生收入,维持行政体系的开支,行政系统维持机器系统的稳定。行政系统中的管理者要做的事情是尽可能的让机器来代替人力,让工作傻瓜化,尽可能使机器系统摆脱对劳动者的依赖,强调执行力。
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供求关系逆转时,竞争的焦点转向顾客,企业的价值创造系统也从生产领域向研发领域和商务领域延伸,这是必然发生的,因为供求关系的矛盾。供求关系的逆转,顾客掌握了话语权,就需要把原有的生产系统倒转过来,从推转向拉,从备货式转向订单式,生产系统独立出来以代工方式存活。
那么在研发和商务领域,用什么支撑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呢?生产领域没有了价值创造系统,商务和研发领域也没有价值创造系统,那企业就没办法生存了。这两个领域的价值创造系统只有一种:知识系统。利用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结合转换为产品和服务。
这种基于知识的价值创造系统,他的价值创造能力来自知识劳动者的创造力,而且是按顾客的需求来发挥。企业创造价值的职能只有两个:营销职能和创新职能,其他都是成本,包括生产职能,而管理体系是用来支撑这个价值创造系统的运作。
价值创造系统的性质不同,需要的管理模式也不同。体力劳动者需要的是执行力,知识劳动者需要的是能动性,体力劳动者需要的是手脚,知识劳动者需要的是知识、技能、经验、热情。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构建一个知识系统,还要对应构建一个管理体系。构建一个知识系统,劳动者才能围绕系统工作,并在某方面积累知识和才干,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强化这个知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结构性力量的的经验数据库和专家库。
与知识系统相对应要形成一个管理体系,两者合二为一形成复合系统。管理体系也可以根据知识系统来选择正确的事情并把事情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