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源于一次面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上级看到下属可改进的方面,愿意花时间、花心思不吝指正,帮助下属成长。如果你有这样的上级应该意识到幸运。不论缘由,深入思考、积极改进,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留在当下、留下成长。
一.外表职业化
二.领导力
三.善良诚实而不过。
对照一下,第一条不应该太难,平时多注意,采购几套合身正装,谨言慎行即可;第三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起来需要时间,只能慢慢来;第二条却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实现的。
关于领导力的三部曲
1.追随力
领导力大体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职位带来的,权且叫做硬领导力,二是个人魅力带来的,权且叫做软领导力或追随力。
90年代初期,清华的老校长高景德教授在去世前几天获得了中国颁发给大学校长的最高奖。他在病榻上接过奖杯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 工作是同志们做的。 ” 这句平凡话里面就包含了一个追随力的问题。
这种追随力源于他的战略高度和他影响下属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你按照他的话去做,一定有前途。
这里有个高校长“征地”的故事。高景德1983.5-1988.10时任清华校长。
在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国,清华周边都是成片的农田。农村户口、土地不值钱,城市户口、学习工作值钱。高校长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远见卓识,决定用学校后勤里的种种工作,把那些农民从土地中置换出来,成了“农转非”(转成非农业户口)的学校职工。在当时,高校长的这一决定,并不被所有的领导和干部认同。
为此,高校长虽然制订了“征地”的工作方向,但大量艰苦的工作,都是靠自己去推动,靠学校内部的各级管理者一点点去落实的。高校长和中层们集体开会,然后个别交流。这事最后居然给办成了。
高校长的这一远见,为清华大学至少储备了二十年的发展用地。今天回头看,如果没有高校长当年的农转非战略,今天就不会有清华科技园等新区,学校只能在固有的土地上发展,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绿树成荫的清华园了。
听了很多老同志回忆当时的旧事,才能深刻理解高校长那句“工作都是同志们做的”,真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谦虚话。(以上征地故事摘自高校长学生的转述)
高校长这一句话我领会到三层意思,一是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依靠大伙一起干工作;二是如何发动大伙一起干工作是领导要做的;三是干工作出了成绩,成绩是大伙的。
在战略层面达到如此远见卓识,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们普通人有哪些是可以做到的,从而带动团队成员的追随,干好工作呢?
2.价值观引领
组织内成员的价值观统一,可以节省很多沟通的时间和成本。无论是先改变观念,还是先改变行为,总之,就是要让频率相通。跟常说的“统一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举例,桑德伯格进入facebook工作后,在facebook这个工程师文化,界面至上的公司里,她不停地和大家推销她的广告文化。据说,她常常穿梭在几百人的大办公室里,俯下身来和骨干员工交谈,推销她的理念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facebook开始在文化和产品上转向,最终成功扭亏为盈。
下属之所以会追随领导者,不是认同了你说的,纸上印的,而是认同了你是如何做的,所以,领导者要格外注意种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
譬如,如果领导者口口声声说要打造“学习型组织”,把这个作为文化,自己却没有一天认真听课。请老师去讲课,顶多算是“组织型学习”,这和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完全两回事。
所谓“行不言之教”乃教育之高境界吧。这里我觉着带队伍和带孩子也有很多类似之处呢。
3.个性领导
价值观趋同的前题下,每个下属的个性特点、人生经历、优势短板肯定会有不同,造成做同样事的困难点都会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做事过程控制的侧重点也会不同。通过准确的把控,协助下属成功,形成影响力。
领导者还要学会和每个下属,尤其是核心关键下属培养独特的影响关系。
一旦下属觉得自己的能力受到领导重视,自己是领导很关心的人,他们工作的内在动机会被大大强化,工作投入程度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管理是实践的科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思考、多用心、多实践,虽然劳心会比较累,但是用心与不用心完全是两样。不要怕帮助别人成功,心中真正能装得下多少人,才能有多大的领导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就他人便是成就自己。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领导力的典范,通过观察、思考、学习、实践,获得成长。
以上领导力三点源自最近学习所得,全文经过整理、改编、补充和删节,加入了部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