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早上,整理好上周的数据,提交OA反馈。登录公众号,未读留言232条。设计部同事打开蓝牙音响,开始播放网易云里本周TOP20的歌曲,这是她的习惯。晚点同事会聚集一起,打开大众点评,根据评分选择一家中午吃的饭馆,生活的一切都充斥着数据,并由数据决定。
我时常觉得我不活在某个时间段,而是活在不同的空间中,在不同的空间里场景里呈现不同的个性,在单位,在公司,在家里,在朋友中间,面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很多时候并不能说真正意义上的“话”,而是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种不断的自我调节、角色变换搞得人精神上疲惫不堪,经常说错话办错事。面对内心复杂的人,还要揣摩对方心理,听人家说第一句你要想到第二句,要听得出话里有话,话外有音才行。
今天很忙碌,下午还要去网信办开会,同样要说的还是数据。几家媒体如何分工,如何推进地方宣传,如何让数据变得更好看。我从小是在这座城市里出生并且长大的,按说我应该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手心的纹路。而事实正好相反,除了几家常去的饭店,我对这座城市如同盲人一般,只能教给导航的“数据”。
开会之前要签订保密条约,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内容,会后仍然该传达传达该执行执行,只是有些时候会涉及还未公开的政务内容,防止提前泄露。此时,我也不是我个人了,而是代表企业的编号。我的编号是417,于是签名处写下417+我的名字。 会议室里总是挤满了人。日光灯即使在大白天也是开着的,桌子上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瓶矿泉水,但却没有人会拧开盖子喝,慢慢地它成为了统计人数的工具。
中午我并没有和同事一起去吃饭,开完会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我喜欢办完所有的事再安安心心地吃顿饭,就好像《孤独的美食家》里那样。而区委附近没有什么吃饭的地方,只有几家超市,以前一进超市,面包的香味扑面而来。有人在现场制作,现买现卖。那些被装进各种各样花花绿绿袋子里的小零食每天花样翻新,名字起得千奇百怪,招人怜爱。有些东西你进去的时候根本不想买,但在里面转着转着手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看看这个也好,拿一袋;看看那个也不错,试试看。而现在超市里的东西千篇一律,面包都是同一品牌,我总是习惯性的还是看包装袋背面的那一列“数据”:热量、配料表、脂肪含量、碳水含量、钠含量,转了一圈实在没想吃的,两手空空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