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是没表达愿望的,无论本性有多活跃。
一是没机会,整个气场被他人占据,自己并没有表达主见的条件。
一是没意义,表达是有目的的,从来都只在自己认为合适的环境,值得的人面前才有意思。表现欲滥用,可能会被看成精神不正常。
作为没什么背景新人,我知道要在这么多有丰富人际和工作经验的同事中脱颖而出,恰到好处的表现是必须的。虽然平时看起来很是内向,但我的内心是热烈而有主见的,对工作有自己的判断,也幻想着能有所作为。倒不一定是要出人头地,只想有机会按自己的想法去试试。
事实上从进厂开始,我就有意识表现得与众不同,做(很多时候是装)出一副桀骜不驯的高冷模样,以引起注意。那个时候其实很愚蠢,因为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要达到什么目的。到了供销部门后,我才渐渐有了绝不能碌碌无为的想法,因为随着对工作的了解,我发现这种岗位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样充满挑战,需要技巧,我已有的能力储备应该可以顺利应对。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思想很容易变得懈怠僵化,人也可能会变得惰性颓废。我需要进步!
在这么多关系基础深厚,工作经历丰富同事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适时表现。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优势,科班出身,年轻,而且在基层也有好几年的工作经验,并且曾是企业最年轻的中层干部。这些构成了我可以自信地自我表现的基础条件。
自我表现分为企业内同事和领导面前的表现,以及企业外业务单位业务员和负责人面前的表现。企业内主要显现工作能力和顺从领导安排,企业外主要看个人形象和气质修养。
工作几乎没有难度,也还能够吃苦,并且对领导(即便是不太友好的部门领导)十分尊重,又克制着不出风头,对认为我一介书生不适合做业务,或担心被抢了饭碗的对我比较抵触的人,我也秉承不来往,不刺激的原则。因此,我在企业内的表现总体来说是过关的。
对供应商或其他业务单位,我是想多接触,多了解的,因为据我观察,在我们这样的企业,与业务单位的关系是这个部门职工的核心竞争力,能力的体现很大程度不是学识和坚持,而是取决于与关键业务单位的关系。但这种愿望却往往受到领导安排的限制,通常只有他们安排的才有接触的机会。而在很多情况下,领导安排的又是那种平时比较少来往,不容易打交道的。不过,有个情况不太受限制,那就是每年两次的全国交易会。
这是我可以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么多业务单位集中在一个区域,可以不受领导限制去接触。当然,指望短短的走马观花就建立关系无异于痴人说梦,且很多时候也是领导带大部队拜访,没我什么表达的机会。但我以为可以用某种方式让自己显得比较突出。
是的,形象和穿着。
五月的郑州,我特别地安排了一下自己的穿着,意图让自己的形象与众不同,以收获很多的关注,给人留下印象。
张扬和内敛都是吸引眼球的方法,这次我选择了张扬,而半年后的上海和江苏,我却选择了沉默。
只是,引起关注只是或许可以跳过的第一步,要建立实质关系,权力才是最重的砝码。这是我一年后明白的。
早安,十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