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积得够多了,不但有饭吃,冰箱里还储备了很多食物;不但有衣服穿,衣柜里还有很多衣服;不但有房子住,还有多余的房间空闲在那里;不但有车坐,还想经常更换它;不但有钱消费,还会在银行里有一笔存款。可是,积了这么多,我们为什么还不满足呢?
因为我们没有专注于生活,总是往外看,总是与邻居、朋友、同事、亲戚,以及周围的人进行着各个方面的比较。我们有的,他们没有,我们会觉得庆幸与满足;他们有的,我们没有,我们会不舒服,要赶上,要超越。怎样才能赶上、才能超越?我们认为,只有积到更多。
要知道,比较不是一种语言上的游戏,它几乎算得上是一种隐秘的暴力。通常情况下,这种暴力不具备直接的杀伤性,却有着十分严重的腐蚀性,尽管彼此看起来十分友好:面带微笑,语言柔和,状态平稳,没有一点咄咄逼人、剑拔弩张的样子。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软暴力,比起肢体冲突式的硬暴力,更为可怕,它是不公开的,又那么虚伪、狡猾。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是一个好人,从相互的比较之中,就露出了马脚。我们希望自己积得比别人多,积得比别人好。总之,只有别人比我们惨,我们才会觉得自己不惨!
别人快乐,我们随喜快乐;别人幸福,我们随喜幸福。不管别人有好的出身、家庭、环境,还是好的父母、丈夫、孩子,抑或好的职位、工作、待遇,我们都不去比较、忌妒,而是随喜他们。然而,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缺乏随喜别人的习惯,我们更习惯羡慕、忌妒、恨。随喜,是一种赞同而不忌妒的心态。随喜别人,不会让我们有任何损失,相反,由于这份善念的生起,我们的身心将变得通畅、柔和起来。
佛教认为,一切言行符合善的三个标准,才能称之为善:要符合自己和他人的眼前利益,也要符合自己和他人的长远利益,更要符合自己与他人的根本利益。在《佛说十善业道经》中,对于行善的功德,佛说得十分详细,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是行为上要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是语言上要做到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是思想上要做到不贪、不嗔、不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