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体制内外,体制解决的问题,根本还是人的问题。——Scalers
1. 陈立飞(Spenser)老师在讲写作课的时候说,如果要写爆款文,有一些长期的痛点是可以写的。其中有一个就是「体制内」VS「体制外」。
2. 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公众号文章被大量体制外成功人士占据主流影响,以至于离开体制过上幸福生活的声音,响亮又诱人。于是产生了大量的误导,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离开体制可以过得更好。我们通过公众号文章,看到的都是成功人士组成的世界里,甚至慢慢地觉得自己也要成功了……
3. 当你看到哪位优秀的人离开体制,做出了一番成绩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体制就是有罪的,就是堕落的。其实优秀的人离开体制,只不过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制内外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只是不同的口味。
4. 体制并不应该带有任何色彩。但凡我们建立的机制,涉及到规章,有持续的运营行为,超越个人的能力范围,其实就涉及到体制。体制是一种组织制度,而为什么需要体制,要在更高层面上持续行动,就要从人升阶成机构了。一个三五人的小创业团队,创始人可以带兵打仗一线冲杀,等你一天能赚到一个亿的时候,恭喜你,你会有一个大到你自己都认不全人的体制;等你把一个市场垄断到差不多的时候,恭喜你,你和你曾经鄙视的体制一样的,臃肿官僚不愿意变化……好在我们是公有制经济,所以能持续垄断的创业者,没有那么多。所以大部分接近垄断但却不愿意变化的企业最后的结局就是尾大不掉慢慢死掉……
5. 建立体制是非常难的,因为会有太多的个人盲点暴露出来。其实大部分人创业就是在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而假设这些创业者又由于认知不足在骨子里是反体制的,那即使创业成功了,那也真的算是运气很好。建立体制是对一个人全方位无死角的综合考验,但凡有一些盲点,就会在持续行动中暴露出来,而一个组织会因为这样的问题慢慢失去活力。
6. 不管体制内外,体制解决的问题,根本还是人的问题。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根基,人因为各自的利益产生不同的行为,行为之间交互,那如何管理、如何应对问题的发生,如何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其实是体制内外的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体制内外会有不同的氛围,形成各自的文化,文化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影响,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问题。
7. 对普通人而言,在无能又无才的时候,去体制内获得一部分庇护,成长反而会更稳当一些。体制就像一个已经配置好的系统,你开机以后可以直接在上面做操作。而创立一个新的体制,就像从头做一个操作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过度鼓励体制内的人离开出去折腾,不是一件特别地道的事情。因为许多体制内的人长年习惯了体制的文化,是没有能力适应新的环境的,而对于这种普遍的情况,要的不是去用体制外去撩他,而是帮他在体制内明确自己的责任与边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经得起考验,有的关系你一用力测试,就会崩裂。说白话就是不要忽悠体制内的人。当然万一哪一天体制内要是容不下那么多人,就会开始鼓励大家出去了……
8. 体制由于枝繁叶茂往往经得起一些折腾,抗扰动性强,于是普通人的无能便在其中对冲,可以找到些许生存的空间,有的甚至发展得还不错。注意,无能在这里不是贬义,其实是“能力有限”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的边界,而要做成“业”,立起“制”,其实是需要杠杆的。体制就已经有一套成型的杠杆,而创业其实是在用生命浇灌杠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用体制庇护“无能”的原因,因为你在里面,所以你的能力会显得大一些,虽然这并不完全是你自己的能力。
9. 在体制的代价就是牺牲掉一些自由,于是你往往没有那么多的选择权。体制有点像投名状,你在里面废掉一些自己的技能,委身于此,才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任何体制都会具备这个特点,因为体制也需要持续行动。当然体制不会保你永远铁饭碗,如果体制遇到更大的挑战,体制也会牺牲一些人,以保全大局。
10. 很多事情和能力无关,有时候只是正好做对了一些事情,于是赶上了一波风口腾空而起。起来的那些人有时候自己都没有想到是怎么起来的,反正就是起来了,于是可以到公众号上分享经验,反向证明自己是对的吧……
11. 我说的是我们要认清自己的真实能力,不要动不动就可以认为自己改造世界,从而连本职的工作都做不好了。你连惰性都逃离不了,想逃离体制,这叫走向死亡。
12. 体制内也有极其优秀的人才,只是这些人才完全不需要通过公众平台的方式发声,于是我们往往也看不到。但是好在体制内人士不需要得到一个一个用户疯狂的好评达成成交,也不需要十万加阅读量,体制内有一套完全不同的运行逻辑。
13. 如果你真的有不平凡的梦想,但是又在体制中,你会有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不要以一个员工的身份看待所有的问题,用体制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是最优,怎么设计规则,这样无论你以后再哪里,都不会过得太差劲。
14. 我不对离开或者留存体制内做任何倾向性表达,毕竟国家要治理,公司要发展,靠体制。如果你开个小作坊,以后要做大,也要建立自己的体制。所以“体制”是个中性词,在这个超级个体时代,你不仅仅要建立个人品牌,也要有对应的体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