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察洛夫的小说《彼得堡之恋》,描写了一个在外省贵族庄园长大、不谙世事炎凉、满脑子充满幻想的青年来到彼得堡,与新兴资产者实业家彼得叔叔相处,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也成了有产者的故事。
小说中,以青年亚历山大为代表的俄国贵族地主的形象,与以彼得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形象,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亚历山大从完全不认同这种为人处事的哲学和生活态度,到最终接受,他也从一个在彼得堡混了7年一事无成的青年,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人。
在这7年里,亚历山大身上发生了很多事,而几乎每一件事,叔叔彼得都能精确的预测其结果。让我们来看看一些重要的事发生的时候,亚历山大和彼得叔叔的态度,以及事情的结局。
一,爱上娜坚卡
亚历山大24岁,爱上了一个18岁的姑娘娜坚卡,每天魂不守舍,期待着与她结婚,工作也不能顺利完成。他认为,自己拥有的是任何人都不曾拥有的神圣的感情,而像叔父这种抑制自己感情流露、外表显得持重的人是不能理解的。
彼得叔父教诲亚历山大,爱情不是永恒的,男女之间的感觉不过像是莱顿瓶放电。不应该一陷入情网就想着结婚,恋爱中的人看不清眼前这个人是否具有做一个妻子的品质,而且这个年纪应该做事,将来再来挑选妻子。所谓爱情,不过是习惯。
事情的结局,是亚历山大和娜坚卡经历了一年半的恋爱时光后,娜坚卡喜欢上了一个更风度翩翩的伯爵,甩掉了亚历山大。
二,幻想成为小说家
遭遇了感情挫折的亚历山大,把对生活的愤懑和命运的不公,发泄到了文字上,同样也不踏实做事,而是随着创作的冲动来生活,不写作时,可以躺着一整天。
彼得叔叔是怎么说的呢,只有乡下人才会闲着,城里的人要做事。他帮亚历山大把一部作品寄给了出版社的编辑,以获得中肯的评价。
出版社给出的回复是这样的,“你很关心这部小说作者,大概您想知道我对他的意见。我的意见是这样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年轻人,他不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愤世嫉俗。遗憾的是,由于人生观不对,我们很多有天赋的人毁在空虚无益的幻想中,毁在对他们不配享有的东西的徒然渴望中。”
“自尊心、幻想、爱情意向的过早发展、智力的迟滞,以及必然的后果——懒散——凡此种种皆是这种不幸的原因。科学、劳动、实际的工作——这些才能使我们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清醒过来。”
三,爱上年轻的寡妇尤丽娅
从失恋的阴影走出来,亚历山大又爱上了寡妇尤利娅。恋爱中的他们,没有一处郊外的地方不曾游玩,没有一出戏不曾观赏过,没有一本书不曾阅读过讨论过。他们都摸清了对方的感情、思想、优点和缺点。
这段新的感情,恰恰应证了彼得叔叔之前的观点,人的心的力量在没有耗尽前,一直会爱。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就像人的器官一样。一次恋爱不成功,它只是沉寂下来,沉默到第二次,第二次又遭遇挫折,双方分手了,那爱的能力又潜伏到到第三次,第四次……
而这段感情的结局呢,与之前和娜坚卡的那段感情角色互换,亚历山大开始对尤利娅感到厌烦,不管苦苦哀求低三下四的尤利娅,绝情的甩掉了她。
四,回到乡下
在彼得堡生活了7年仍一事无成的亚历山大,心灰意冷的想到了回乡下。在那里,他是最优秀的人,有母亲的宠爱,有仆人的照顾,有街坊闺女的嫣然微笑。
让我们回到7年前,彼得叔叔第一次接待来到彼得堡的亚历山大时说的话,“你来这儿的目的是什么?”“我来这儿……生活呀。”“生活?如果你是指的吃和喝,那就不值得从大老远辛辛苦苦到这儿来,你在这儿的吃喝睡觉,都做不到像在家里那样。你还是留在乡下比较好,你会风光的过一辈子,在那边,你可能是最聪明的人,是作家和有口才的人。娶个媳妇,不知不觉活到老年,真的觉得自己挺幸福的,可是按照这里的观念,你会是最不幸福的。”
瞧瞧,彼得叔叔在第一次见亚历山大时,就准确的预言了其侄儿的命运。不过,如果我们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那就不会有俄国旧贵族地主向新兴资产阶级的转变这一过程了。
五,重返彼得堡
在乡下确实没有烦心的事,也没有疑虑,在这里,亚历山大的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因为这些欲望都没有超过家庭的生活范围。但是一年半后,他开始变得心事重重了。他渐渐开始厌倦这个狭小的家庭圈子了。他发现自己思念着彼得堡,他和往事和解了,也认同了彼得叔叔的那一套处事哲学和生活态度。
故事的结局,亚历山大仅仅花了4年,就上升到不错的官职,此时他35岁,与一个年轻富有的女人订了婚,她拥有30万的陪嫁和500个农奴。亚历山大终于实现了阶级的蜕变,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