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是如何定义前、后、左、右的?答案是以自己为参照——自己看到的那个方向是前面,看不到的方面是后面,抬起双手,左手的方向是左边,右手的方向是右边。假设一个场景,有两个人,面对面站在一起,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面还有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以为自己的位置是第二位,这个对“二”的感觉,就是一个错觉,让你认为自己的位置是“二”的就是你的意识。当有三个人加入进来的时候,第一个人认为自己的位置是“一”,第二个人认为自己的位置是“二”,第三个人如果不知道有第一个人的存在,也会认为自己的的位置是“二”,直到第二个人告诉第三个人前面还有一个人,“你的位置是三”。这时候第三个人可以选择相信或不相信,他也可以去确认一下,当他发现确实前面还有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更新的自己的认知,认为自己的位置是“三”。这个时候,“秩序”就产生了。从客观上来说,三个人的顺“秩序”并不存在,只有他们三个人自己知道有这么一个“秩序”,“秩序”才真的存在。因此,可以说“秩序”的产生是意识达成共识的结果。根据这样的逻辑,人们相互之间之所以相信,自己看到的和别人看到的景色一样,是因为我们意识上存在共识。
3-1 形成“秩序”的过程
自然界中的“秩序”不会无原无故的产生,你是不是也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我?”。我的女儿还未读小学的时候就问过我这个问题,当然我当时只能回答“那是因为爸爸和妈妈相爱”!过了几个月她又问了我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宇宙?我想她将来应该还会问:为什么会有生命?为什么会有地球?为什么会有太阳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不只有她能想到,许许多多的人都曾想到过,并不是所有曾经想过这些问题的人都得到过答案。其实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终极问题,那就是:事物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探索出“秩序”是如何产生的。
我认为主动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人都算得上是科学家。人类的问题可以分为许多种,每一种对应着一门学科,这些学科就负责解释各自研究的“秩序”。其中物理解释着最基础的一种“秩序”,属于讲解万物之“秩序”的学科; 地理则在解释地球本身的“秩序”,生物学在专注解释地球上这些生命的“秩序”。这中间又衍生出了化学,化学解释着“秩序”与“秩序”之间发生的事情。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可以记录下“秩序”的工具叫作数学。除了这些还有解释抽象事物的“秩序”的学科——人们认为抽象的东西也存在“秩序”,这类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等等。还有最大的那个“秩序”——宇宙,这属于天文学研究的领域。
人类给“秩序”分了太多的种类,也记录了下了许多有关这些“秩序”的解释,我们把这些解释称作知识,问题是这些知识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我们每个人就算想看一遍,在有生之年也根本看不完。更别说新的“秩序”还在不断的被探索出来,甚至人类还在主动创造出新的“秩序”来。
那么现在科学家们对宇宙中存在过的“秩序”认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宇宙、星系、太阳、地球、生命都是从何而来?现代物理学家观测和计算结果是,我们这个宇宙起源于137亿年以前的一次“大爆炸”。我们已知的规律也就是第一种能被理解的“秩序”,可以从宇宙起源的10的负43次方(秒)开始——这就是“普朗克时间”,这个时候宇宙还是一个直径10的负35米的小“点”,体积非常的小。这就是我们可以推测到的宇宙最初的那个开始。那我们就把10的负43次方(秒)当作起点,“秩序”的产生就从这里开始。
如果让某人凭空来制造一件物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认为想要制造出一件物品必须有两种资源:第一是材料;第二是能把材料稳定住的粘合剂。比如我们的面前有两张纸,分别在自己的左手边和右手边,现在要你把两张纸合在一起组成小册子,那么你还需要有胶水把两张纸粘在一起,也可以用线之类的物体把两张纸缝在一起,实现的技术很多,但两张纸所需要的仅仅是能不让它们分开的力,所以用胶水或用线或其它工具,提供的是这样的力,当然我们还需要另外一种力来移动两边的纸,这由我们的双手来提供,但终归还是力,所以材料和力就是不可缺少的两项资源。宇宙造物也是一样,这一次大爆炸,为“秩序”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的资源。
从开始到一万亿分之一秒的时候,宇宙中创造出了最早的一种“秩序”,称作基本粒子——夸克和轻子;中学物理中学过的电子就是“轻子”,夸克和电子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秩序”有正反两种,我们把反面的那种称作反夸克和反电子。也许你想问组成这些“秩序”的载体也就是材料是谁放进来的,我觉得这些材料可能本身就在哪里,只被引力或超高的温度激活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毕竟物理学家说引力和温度是比基本粒子更早就出现的东西。基本粒子被创造出来之后,接着又创造出了以基本粒子为单位的群体,这个群体的“秩序”(排列方式)被称为中子;随着中子的产生以中子为单位的一种“秩序”称被称作了原子核;原子核又与电子组成了一类新的“秩序”,这类“秩序”就是原子;原子这种“秩序”之间相遇后继续以原子为单位组成全新的“秩序”,于是就产生了分子,当分子们相遇后也能创造出更新的“秩序”。这个过程持续到今天的时候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一切。
3-2 初始技术
这里我想要先解释清楚一个概念——技术。我们在信息模型中就曾提到过技术的概念,不过我现在要说的是技术和“秩序”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技术,其实都是指形成“秩序”的操作,而谁掌握了技术则被称为工程师。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一种“秩序”的技术可以有多种,且技术本身也可以形成“秩序”——工“秩序”、流程。
形成“秩序”最初始的技术就是把两个或多个物质聚在一起——靠着引力形成的自组织,但采用这种技术所形成的“秩序”多数会非常不稳定,刚刚形成的“秩序”转眼间又会瓦解,这是因为引力虽然能让他们聚在一起,却不能把他们粘住。举个例子:你把两个球放在一起时,这两个球就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你随便给其中一个球加一点力,它们就会分开,所以平时我们想要让它们组合在一起需要用其它的物质来固定住它们。如果你认为换成拥有平面的方体比较容易实现,那就忽视了一点——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给了我们重力,这使我们在地球上组合物质变得方便了许多。但在太空中想要把两个物体组合在一起就要困难许多。这就说明刚开始想要稳定的结合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因此最初物质相聚与分离就是一个随时切换的常态。如果那时候有人在观察,看到的将是一团混沌的状态,但实际上那里面每一瞬间都在创造“秩序”,每一瞬间也有“秩序”在瓦解。不同“秩序”瓦解的速度总有先后,在不断的尝试过后相对稳定的“秩序”就会被保留下来。只要这些“秩序”在瓦解前能尽快和别的“秩序”相遇,就有机会组成高一级别的“秩序”,那么这段基础“秩序”就会一直保留下去。我们可以用熵增原理来总结出“秩序”的生存条件,当熵值的增速小于墒值减少的速度时“秩序”就会被保留下来,反之则不会。就如同把一块冰放在火上加热(熵值开始快速增加),这时候如果继续给冰块降温就是让冰块的熵值减少,只要降温的速度超过加热的速度,冰块就不会融化消失。所以用这种粗糙的技术来创造“秩序”,就像是在大浪淘沙,经过激烈的竞争后总能留下一种最好的“秩序”——这是一种类似于穷举法的筛选机制。
3-3 竞赛机制
“秩序”形成的过程就是宇宙造物的过程。“熵增原理”告诉了我们自然变化到最后的是“无序”,然而我们却能看到许多的“秩序”,所以,宇宙同时存着两条相反的规则——创造与毁灭。不可否认,为了创造出“秩序”,宇宙存在着筛选机制,过滤掉那些不稳定的“秩序”之后,保留下来的“秩序”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奖励,他们不会被立即消毁。但他们保留下来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更新的“秩序”。因此,我更喜欢把这个机制下物质的行为比喻成在参加宇宙的一场赛事,当然也可以比喻成一场游戏。这一节我们把宇宙当成这场赛事的举办方,宇宙内所有的事物都是某级别的参赛选手,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假想为观众来认识一下这场竞赛。
宇宙大爆炸创造出了最初的参赛选手——基本粒子。每十亿颗基本粒子中会竞选出一个基本粒子,这个被筛选出来的基本粒子就是这场比赛的获胜者,这有点像我们竞技节目的海选。许多场海选比赛同时展开,这些在比赛中胜出的基本粒子们又一起进入到下一场更高级别的竞赛中。这时依靠创造规则,当进入到高级别比赛中的粒子们被告知本场比赛的内容是组团——创造出“秩序”。粒子们必须找到别的粒子,并与他们组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级别的参赛资格。由于这些粒子是海选中的获胜者,作为赛事的举办方“宇宙”,会奖励给这些粒子一定的时间,粒子们只需要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个组队任务便可。具体来说就是做两件事:第一是找到别的粒子;第二就是结合成一个团队。这场比赛最终的结果就是粒子们组成了一个一个的团队。在组成团队的一瞬间就意味着创造出了一种“秩序”,与此同时这个团队马上获得了下一级比赛的资格,同时也会立即进入到该级竞赛中来。这一级比赛的规则和刚才低一级比赛的规则几乎一样:第一,本级竞赛的参赛单位必须是刚刚在上一级比赛中形成的团队; 第二,举办方“宇宙”会根据团队组织结构(“秩序”)的不同,可能会奖励不同的时间; 第三,本场比赛的内容同样是在自有时间之内与别的“秩序”结合成新的“秩序”。如此一级一级,每一级比赛的终点便是下级比赛的起点,每一级比赛的获胜的一方都获得不同时间的奖励。宇宙就是一级一级这样的竞赛组成的赛事。
有竞争就有输赢。赢了可以获得高一级比赛的资格,有时间作为奖励,那么输掉比赛的的选手又会如何呢?在规则的要求下,海选阶段就输掉比赛的选手则会湮灭,新的参赛选手会被产生出来继续加入到海选中去——夸克碰撞后形成光子,光子再生成新的夸克,就如同这个过程。以团队为单位的竞赛中,输掉比赛的团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自有时间内(因奖励得到的时间)没有找到别的团队;另一种是找到了但是无法形成新的团队——不能创造出更新的“秩序”。因此这些团队会依照毁灭规则被解散,所以每级比赛输的一方都会被解散。然而这次解散并不简单,这不仅意味着,代表当前团队的“复杂“秩序””会瓦解,更意味着组成这个“复杂“秩序””的所有“简单“秩序””(团队是由“简单“秩序””形成的“复杂“秩序””),都会跟着崩塌。所以一但输掉,就有可能回到赛事的起点,重新开始。“举办方(宇宙)”不会给你降低一级再争一次的机会——输就会输得非常的彻底。
这就好比在玩走迷宫游戏的时候,不允许走回头路一样,发现走错后只能选择重头再玩一次。设计出这样的制度也许是让参赛者们必须全力以赴。但每场竞赛输掉的队伍还是多数,这样的好处是重新参与到竞赛中的“秩序”总是不一样,这也让参加比赛的队员保持着更新,如此一来这场比赛的最好成绩就有可能被不断的刷新——胜出的“秩序”存在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既然这场竞赛输的风险如此之高。那么是不是必须要参加这场赛事呢?不参与创造“秩序”又会如何呢?这个问题其实之前已经有了答案,不参与创造就等同于在自有时间内没找到可以结合的对象。如果以人为例:那就意味着你选择了走向死亡,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中死亡都不可避免,一些智者认为人们应该学会面对死亡。不过从以竞赛的机制来看,生命之所以能存活正是因为在上次竞赛中曾经赢过,把时间作为奖励的目的是想让获胜者有更多次机会去争,不争的态度已经违背了成为参赛者的意义。当然宇宙中可能只有少数参赛团队会存在类似于人类的主观意愿,那些无意识的参赛团队不会产生拒绝参赛的意愿,在熵增原理的指引下,它们始终是一名参赛者,反而是存在主观意愿的我们,多数人一但拥有了足够的资源之后就会享受现在的生活,他们不知道更高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拒绝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的结论是,在自然界中那些不去主动竞争的物种,依然会受到熵曾原理的约束,注定会受到惩罚。例如,地球上曾经的主人恐龙,这支参赛队伍在鼎盛时期突然灭绝,说不定有这方面的原因,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总之宇宙不会让任何参赛选手舒服的混日子。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中存在某些人类精英,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正在努力的让人类文明这支参赛队伍去赢得比赛。
前面我们假设自己是一位观看宇宙赛事的观众,我们已经了解到选手们的竞技内容是什么,还清楚输赢的规则。当我们在家观看足球比赛的时候,一但知道了比赛的选手和比赛规则,总能判断出选手们的差异,甚至也还拥有一些裁判和教练的眼光。同样,现在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观看宇宙赛事,那你知道成为教练意味着什么吗?教练是知道如何让选手走上赢的道路的那个人,我认为这才是大家应该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在知道了比赛规则的情况下,研究和利用规则就是最该做的事。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每个人都不是观众,而是参赛的选手。那么如何做好一名选手我们现在也应该知道:第一,我们不能不去比赛,参赛是所有生命存活的唯一意义;第二,创造出“秩序”是竞技的内容;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判断输赢的标准——那把用来衡量的尺子,也就是所依据的“硬指标”是什么?根据竞赛规则,存在时间越长的对象才有机会碰到别的对象,也才有机会与别的对象组成新的群体,因此时间就是考核的“硬指标”。做为选手必须避免成为狐立的个体,因此人们总会表现出用更短的时间去获得资源,最关键的还是时间。如果你慢慢的体会这一点,不难发现我们看似复杂多样的需求背后都指向唯一一种需要就是时间。我们常说在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也叫优胜劣汰,判断优和劣的差异就是时间的长短,而这指的都是“秩序”之间的竞争。后面我会在理论应用部分再详细的讲这一点。现在我们不仅需要认识到竞赛机制的真实性,更要认识到人类正参与到这场竞赛的某一阶段中。我们还未发现地球之外的文明世界,不知道和我们同级别的选手们做到了哪种程度,但是在地球这块区域的赛场上人类当前已经获得优势,我们现在是最有机会获胜的那组选手。这是因为我们升级了创造“秩序”的技术。
3-4 升级了的技术
前面我们提到过技术的概念,这里再深入一下这个概念的本质:技术就是一种可以创造出“秩序”的“秩序”——有“秩序”的行为集合。技术的每一个步骤(行为)都会形成一段时间,所以技术这种“秩序”的载体是时间。时间和“秩序”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在后面的案例和应用中会让大家更有体会。总之宇宙最初创造“秩序”的过程就是让个体不断的尝试着去组合成群体,这些由个体组成的群体,他们的“秩序”如果稳定,我们就会给他们取一个名称——这就是我们新认识的一种物质。用这种技术来生产“秩序”属于明显的误打误撞——夸克结合成中子的成功率大概是十亿分之一,中子组成原子核的成功率也是十亿分之一,原子们想要结合成恒星也需要十亿年的时间,而每产生出一种新的原子所需要的条件也是数亿分之一的几率,甚至到了人类这个层次,我们每个人也是一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最终能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以人类的观点来看,生产“秩序”的成功率实在太低,再怎么折腾也是数亿分之一的产出率。如果把形成“秩序”比喻成工厂生产的话,宇宙之所以仅用了一百多亿年就生产出了如此多的“秩序”,依靠的是重复速度和空间优势。最初的物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因此可以在短时间进行无数次的尝试;另外空间扩张速度超过了光速,这就意味着可以在几乎无限大的地盘上形成无数个生产“秩序”的“生产车间”。但毕竟这样的技术太过简单。
宇宙终于也忍受不了这样太过简单的初始技术,于是升级出了另一种创造“秩序”的技术——生命的创造技术。这种高级一点的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蓝图”来创造出“秩序”,我们可以理解成依照设计好的图纸来创造出一种“秩序”。你心中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谁设计出的图纸?”下面是我的推测。
首先我们假设制造某个“秩序”的技术包含有10个步骤,那么我现在用0-10来表示这个“秩序”形成的进度,0表示这个“秩序”还不存在,1-9表示中间完成的进度,10表示最终形态。在使用初始技术时,这个“秩序”想要形成10的形态需要尝试十亿次才能成功一次。现在出现了一种“秩序”,他在不仅在尝试,还同时记录下了形成10的过程,他知道自己从0到10是如何进行的,就像拿着一部摄像机在记录生产过程,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不得了的能力,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份“秩序”的装配图纸,这份图纸被保存在某处变成了人们说的数据。接着又出现了另一种可以读出这份数据的“秩序”,并能按照图纸上的流程进行创造,这样一来就可以再次创造出同样的“秩序”,也就完成了对“秩序”的复制——这就是生命创造“秩序”的技术。所以科学家会说生命的第一目标就是复制。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生产“秩序”的效率,总给人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
按照“施工图纸”创造出来的“秩序”,全都属于一种特殊的“秩序”——生命。现在我还不知道这项技术是如何被宇宙发明出来的,但想想宇宙的穷举技术,我总觉得生命被创造出来应该是一种必然。当然这个过程我们可能还不了解,如果某个科学家找到了答案,那么就意味着他知道了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出生命。这些记录数据的“秩序”和读取数据的“秩序”,还有指挥实施创造的“秩序”,由于这些“秩序”们拥有这样的能力,人类称他们为基因。如果基因仅有这样的能力,明显会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基因们只能创造出已知的“秩序”,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非创造出了新“秩序”,只是保留住了“秩序”的副本。
由于竞赛机制的存在,参赛的“秩序”在输了之后就会崩塌,这不像人类社会的比赛,人们总有数次重来的机会。然而利用创造自身副本的技术就可以巧妙的避开这个风险,拥有多少个副本就意味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这些副本们可以与自己的同类形成一个新的团队。这本身虽然符合竞赛规则,但这样的行为总让人觉得有点取巧。可能自然界也意识到这不符合举办竞赛的精神,算得上是个bug,于是给这项技术进行了升级,暂且称作生命技术2.0版。这一次基因虽然还是记录、读取、复制,但是在2.0技术中“施工图纸”的产生却发生了变化。新的“施工图”不再由一个“秩序”来提供,而是由两个“秩序”来提供。以人类为例:父母各提供一半自己“秩序”的施工图,再组成一份新的“施工图”,基因会根据这份新的“施工图”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秩序”——也就是父母的孩子。2.0技术大大提高了创造“秩序”的速度和多样性。打个比喻我们可以这样说:地球上生命造“秩序”工厂的产量是其它原始造“秩序”工厂总产量的N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3-5 自动化技术设备——人类
采用了2.0技术的地球形成了一个“秩序”的生态。这些“秩序”依然处在竞赛之中,只是这里的竞赛表现得更为激烈。即便是这样,多数生命和其它非生命的“秩序”一样,他们也不会主动的去加快生产“秩序”的速度。然而宇宙还在不断的追求效率,于是又有了一项新的造“秩序”技术。我把这项技术比喻为自动化造“秩序”技术,而使用这项技术的主角不再是基因而是人类。为什么比喻成自动化造“秩序”技术呢?是因为只有人类会更快的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秩序”。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更快”和“不存在”。首先“不存在”的意思是,这种“秩序”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 “更快”指的是人类比其它动物在制造效率上高出许多。许多人可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只有人才拥有创造的能力。其实许多的动物都有创造的能力,比如各种动物的巢,那都不是天然的,动物也掌握着一些创造“秩序”的技术。但人类创造“秩序”的种类远远超出其它动物,我们称之为信息大爆炸,信息又是“秩序”的另一个别名。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在我看来是因为人类的创造能力需要学习,而别的动物的创造能力靠的是遗传。如果用操作系统来作比喻,人以外的动物们大脑中装的操作系统属于定制版,而人类大脑中的操作系统属于开源的自定义版。
有些动物天生就懂得一些制造出一些“秩序”,比如许多动物天生就会修筑自己的巢穴,这其实还属于2.0的技术。人类拥有一套独一无二的能力,用程“秩序”员的说法叫作反编译,意思是从已存在的事物(“秩序”)中提取出创造这种“秩序”的“施工图”,如此一来,人类能从自身以外获取到已存在的所有事物(“秩序”)的“施工图”。不仅如此,人类还拥另外一项高级的能力——想像力,这种能力能让人类创造出完全就不曾存在过的“施工图”,这意味着之前需要靠竞争机制才能筛选出的“秩序”,甚至是那些已经被淘汰了的“秩序”,都有可能被人类主动的创造出来。但是人类依然受到竞赛规则的约束,所以人类仍然是参赛选手之一,不过我们应该是最有机会赢得比赛的那队选手,因为我们可以把其它选手当成可以利用的模板。宇宙中现存的事物(“秩序”)都是经过激烈竞争之后保留下来的东西,这就意味着它们曾经都是获胜者。人类这队选手利用好这些模板可以少走许多弯路。那些已存在的“秩序”仿佛就是我们造“秩序”的助手,不断的告诉我们:现在又测试了一种“秩序”的创造方法,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
未来或许还会有更高级的造“秩序”的技术,从之前的升级动机来判断,这取决于人类创造的效率,不过在我们已知的范围内,人类目前是这台最高级的“机器”。
3-6 竞赛选手
我们从“秩序”的产生机制中,得出宇宙其实是一场赛事。这一节,我想再详细的分析一下这里面的思路,以便更清楚自己的“升级”之路。
常见的竞赛,例如体育竞赛。比赛的项目有许多种类:有蓝球、足球、短跑、长跑、游泳、摔跤等;又如近几年的电子竞技比赛比的是打游戏;还有棋牌类比赛、钓鱼比赛;考试当然也算是一种竞赛。
在蓝球比赛中每场比赛由两支队伍同场竞赛,比赛中每队参赛队员只能派出五人,他们争抢一个蓝球,并且不能用脚来抢,也不能使用身体和手以外的工具,当蓝球投入对方球框就得分,在一定时间内谁的分数多谁赢。但会有多支蓝球队伍在同一赛季中比赛,不过蓝球比赛不会把所有的队伍投放到一个场地来竞赛产生冠军;足球比赛每场比赛也由两支队伍同场竞赛,只是这次每支队伍允许派出十一人参加,他们争抢一个足球,这种比赛规定除了守门员,其它选手不能用手去抢球,最后的输赢评判也是通过分数。参加足球比赛的队伍同样有许多支,但也没有哪一场会把所有的球队放到一起来竞技。
有的竞赛则不一样,会把所有的选手放到一起来竞技,比如“考试”。可见每一类竞赛项目都规定了具体的内容。不管是观众还是参赛选手或是裁判,都非常清楚这些比赛项目在比什么,规则是什么,输赢的条件又是什么?
那么,在宇宙这场赛的内容当然是造物,在造物这场大赛事中比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是否又存在着一种可以评判的标准呢?宇宙根本没有义务让我们去理解这些标准。所幸的是,宇宙为我们留下了样本——各种可观察到的自然组织形成的物体,我们可以从这些样本中观察和分析他们的逻辑结构,也就是秩序,这便是学习。
如果把目光聚集到某次具体的创造过程,我们会发现创造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的东西加入,而是简单把一个个成员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群体——创造本质上其实是在创造秩序,创造出稳定的结构。因此,造物这场赛事比的是结构,而评判输赢的标准就是看哪个团队的结构维持的时间更长。那么每一级别的竞赛都会筛选出生命周期最久的对象(结构),获胜者的奖励实际代表的就是可以存在更长时间,这才是获胜者真正得到的利益。这场竞赛一直继续下去,就会创造出存在时间越来越久的对象。难道说这场赛事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无限的时间——竞赛机制的存在是为了寻求永恒?
应该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宇宙想从内部孵化出一种能永恒的结构。这意味着只要努力进化每个物体或许都有可能成为宇宙本身,这就像我们从一个肥皂泡里再新吹一个泡泡,里面的泡泡会不断的替代外面的泡泡,只要里面的泡泡不断的产生,最外面的泡泡就会一直存在。
第二种,宇宙本身就已经是最高级的结构,但想要维持下去需要时间这种“能量”,这就好比一台计算机只要有电就能一直运行下去,宇宙这台“计算机”需要的“电”就是时间。这就意味着,这种机制更类似人体的新陈代谢,原子、分子、恒星、星系就是为宇宙提供“能量的细胞”,竞赛的目的是为了生成新的“细胞”。只要这个类似竞赛的机制能一直运转下去,宇宙就会一直存在。
或许还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前面两种目的都存在的可能。这又如何理解呢?如果时间维度真实存在的话,或许宇宙本身就是属于时间维度的对象,也就是说她的本体就是时间,在她的内部空间是无限大的。例如一条只有10cm的线段,里面可以包含的点也有可能是无限的;一块只有一平方米的面积中,里面也可以画出无限多条线;一个球体的内部也有可以分出无限多个横切面。所以,你甚至可以说一条线段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一块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的,一个球体又是由无数个面组成的。高维的对象由无数个低维对象组成。用同样的逻辑就能理解一个时间对象内部的空间是无限的。
其实过多分析这一点对个人来说没有太多意义,我们只是忍不住要去思考。我们真正要明确的是,自己就是参加这场创物竞赛的选手之一,这才是我们必须承认,并且需要面对的现实。
回到竞赛的话题中来,既然作为选手,就应该认真了解这场赛事的规则,并总结出我们面临的环境,制定好行为应对的计划。因此,根据这些信息,我认为选手需要明白这几层意思:
第一、要不断参与到当前级别的竞赛中去,否则将会被分解降级直至灭亡;第二、创造秩序是比赛的内容;第三、判断输赢的“硬指标”是时间;第四、获胜后会加入到更高级别的竞赛中去;第五、所有级别的比赛规则都不变。
近两年在创业圈正流行某些人的观点:他们以量子纠缠为例,认为随机性是宇宙的基本规则,得出的结果就是“上帝在掷骰子”,“不可预见性,不连续性,不确定性。”。如果相信了这样的事实,那人类努力的改变世界又有何意义呢?难道就是为了能有张有机会中奖的彩票,然后等待着幸运的降临?如果如此,那与尘土又有何区别。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不确定性”。我认为真正的“不确定性”其实是人与人之间共识的不确定,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方位都是以自我为参照,这种对不同领域的秩序,存在不同的认识,才是一切不确定的根源。然而,我们应该庆幸,还有这些多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人们的好奇心还有很大部分可以被满足,人们才有机会创造出更多的事物,去换取更多的时间。
创造秩序(结构)本就是宇宙授予我们的天性。天体物理学家、也是著名的科学作家卡尔·萨根,他在1996年的一个颁发学位典礼上就此说过——天文学是令人谦卑,同时也是一种塑造性格的学问。以我为例,对天文学和物理的了解仅限于常识,都是大家熟知的那部分知识。但近一年来我逐渐领悟到这些理论原来早早就被我们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只是我们很少去深入思考这些知识更深层的意义。当我领悟到一部分以后,便对我的认知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导致我有了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以至于近一年来我的行为与性格也受到了巨大了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与身边人的相处方式,虽然从科学的角度不一定能证明我的结论就一定正确,但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既然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当然就要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主动准备或被动接受。总之,没人可以逃离——要想赢!就得要争!
因此,每个人都该为创造付出实际的行动,想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只会受到规则的“惩罚”。战争在这个星球上再过一百年估计也不会停止,没人敢保证不会爆发核战;几百年后还有可能会碰到灾难性的环境;十万年内还有可能会遇到超级火山的爆发,期间有可能还会碰到小行星的撞击,甚至太阳和地球也终有一天也会毁灭。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宇宙的规则时刻都在运转着,别想心存侥幸。
从现在来看,以人类群体为单位的对象应该称为——人类文明,处在宇宙的和平中,人类感觉不到压力,太阳与地球还能存在许久。但我们身边时刻的竞争却很近,如:考第一、拿世界冠军、争更好的职位、娶更美的女人、要更大的权利、买更好的房子和更好的车等。这些可以说都是在造物这场大赛事中衍生出来的,属于各领域的赛事。而这些比赛的规则,你发现还是一样。
人们从小接受教育,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去准备职场这场竞赛,为的是让自己有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参赛选手,因此,我们更多时间需要学习某些竞赛项目的比拼技能。我承认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了解竞赛规则同样重要,甚至在今天这比技能学习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现代教育对技能的培养已经十分的成熟,年轻人一但经过这种系统化的培养,多数人的技能差异不会太大,那么当大家的技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对规则的认识更深更会利用规则,则更容易取胜。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曾经发生过这样有名的案例——田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并且这样的案例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常常会造成以弱胜强的结果。我们把利用规则取胜的人,称之为有谋略的人。
既然如此,我们在已经知道其规则的情况下,就更应该深入去理解规则,这样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有利的条件。就好比国家宣布了一条法律,你需要去认真学习一样,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如何做。而本节内容便是帮大家总结出一些宇宙规定的“法律”。我们不仅需要知道能如何做,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做才能算更好,毕竟这是一场“非生即死”的竞赛。
如果,我们要参加一场蓝球比赛,在了解了竞赛规则后,接下来要做的事一定是学习如何打好蓝球,这里面包括了:对蓝球的操控学习和对规则的理解。参加宇宙这场竞赛也一样,现在我们也知道了比赛的项目也知道了竞赛规则,那么下面要做的就是学习。宇宙这场竞赛的比的是创造,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创造。我们每个人天生就会创造,这是我们大脑的本能,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什么叫符合规则的创造。就如同你双手操控球已经十分熟练,但只有符合蓝球比赛规则的控球才算打蓝球。
如果把这个世界比喻为一个角色扮演类游戏(RPG),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游戏里的玩家。现在,我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游戏后台运转的某些规律。我知道自己继续玩下去,角色肯定修练不到极致,未来一定会留有遗憾,可我又不能重新开始。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我的选择是把发现的“游戏规则”和更好的“游戏攻略”写出来,如果有别的玩家,特别是新玩家通过这套规则的指导,成为了高手,这样也算我的一种成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