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中是否也出现过这样的场景:
为了拿免费的东西,费尽周折。
为了省8、9元出租车钱,在路上多走了10分钟。
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每隔3、5分钟就看看微信。
为了挣几百元的外快,上班偷偷干私活。
为了“双十一”抢货,凌晨12点还不睡觉。
为了一点折扣,在网上泡了2个小时,或者多跑了几家店。
丢了西瓜捡芝麻的道理谁都懂,可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依然顾此失彼呢?
其实,这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一个心理:贪小便宜
《清醒思考的艺术》一共讲了52个思维错误,其中有一点就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为了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学一点经济学会让我们消费、决策都更精明。
所以我们要讲三个经济学名词:
第一个叫互惠偏误,第二个叫沉没成本,第三个叫双曲贴现。
这三个名词都跟我们贪小便宜的心理有关。
先说互惠偏误。
这个名词的意思,直白来说就是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人总是不乐意欠别人的人情。
商业销售人员更是经常会请潜在客户看演出、看比赛,这样下次再谈生意的时候,对方会因为觉得亏欠而签下一个订单。
有些理发师会说免费给客人剪一次头发,然后在客人临走前跟他推销一次要充值好几千块钱的的VIP卡。
免费常常是向你收取利息的诱饵,所以,要么你本来就想好了要上钩,要么你脸皮足够厚,可以扛得住白吃白喝的人情压力,否则还是果断地拒绝吧!
再来说说沉没成本。
这个词看起来学术,其实跟日常生活特别相关。你肯定也见过这样的人,他工作得非常不愉快,但是总是不愿意离开,原因是他已经在这里干了好几年了,现在走了觉得很可惜。
于是他可能会在这里继续不愉快地干上更多年。或者,你可能也会因为已经花钱买了演出票,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赶去看。
经济学家管已经付出的时间,精力,感情,钱,等等,统一叫做沉没成本。
明智的决策应该考虑这件事情当下是否值得继续做,而不是之前已经投入了多少沉没成本。
不是谈了10年的恋爱就一定值得继续谈下去。用贪小便宜形容我们对沉没成本的执念,可能会让人感觉有点儿不舒服。可是,花2个小时时间忍着看完一场恶心的电影,就因为花了50块钱买电影票,难道不就是认为自己的2个小时连50块钱都不值吗?这种事情我们都没少干啊。
还有一个要讲的概念叫双曲贴现。
这个词是经济学家发明的,跟经济学模型有关系,所以显得比较难理解。
先说什么叫贴现。想想看大人训练小孩子延迟满足的时候通常会说什么?如果你等到下午再吃糖呢,就可以吃两颗,如果现在吃,那就只能吃一颗。为了立刻吃到糖,损失掉的那一颗糖就叫贴现。
那什么叫双曲贴现呢?就是说,能吃到那颗糖的时间离我越近,我能接受的损失就越多。也就是说,如果你说,十天之后可以给你两颗糖,但你要提前一天要的话,就只能吃一颗糖,多半我会选择等到第十天。因为感觉上是九天都等了嘛,为了那一天损失一颗糖不值得呀!
但是同样是损失一颗糖,如果是现在马上能吃上一颗,那很多人都会选择马上吃,连下午都不要等。
这就是双曲贴现的意思。可以说是非常不理性了。为了眼前马上能吃到的糖,马上能到手的iPhone X,我们能忍受信用卡或者各种短期消费贷的高利息,贴现的力度之大有时候仔细想想自己都害怕。你以为这样是占了便宜,比别人更早获得了什么美妙的体验吗?实际上只是让自己吃大亏而已。
同样的道理,吴军的《见识》一书里也有提到。
他说:人一旦心志变得非常低,就很难提升自己、让自己走到越来越高的层次上。
很多时候,不仅是那些低收入的人会计较芝麻大的事情,很多经济状况不错的人也不例外。
不少人请我带过一些奢侈品,美国比中国可能可以省10%-20%的价钱,一个苹果手机或一个名牌手袋也许能省几百元到两三千元。这笔钱算不算是芝麻呢?对于能够支付那些物品的人来讲,依然是芝麻,为了省这点钱花了很多心思,非常不值。何况请别人带还欠人家一个人情。
糟糕的思维方式和衡量价值的标准,让目光越来越短浅,决定了人不幸的命运。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单位和公司也是如此。
举个例子:
曾经在互联网历史上辉煌过的雅虎,从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公司,走到被出售的地步,仅仅经历了10年时间。
虽然从大环境上讲它运气不太好,遇到了谷歌和脸书网这样更强大的公司,但是在产品上捡芝麻的习惯也害了它。
雅虎所开发出的互联网服务数不胜数,用户在使用它的产品前,不得不先搜索一下产品的网址。然而,这么多产品却没有什么是世界第一的。
很多产品在线服务的流量和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贡献的都是一些小芝麻。把他们最后加起来,还不如谷歌一个产品带来的收入高。
在任何市场上,像雅虎这样的公司很多。它们看到别人在一个领域赚了钱,自己也要涉足那个领域,最后分到芝麻大一点的市场份额,得不偿失。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好。
苹果公司在这一点上就做的很好。它的产品线,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但它却是全世界挣钱最多的公司,因为它在捡西瓜。
捡西瓜的人的思维方式上和捡芝麻的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会为那些蝇头小利动心,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
乔布斯在回到苹果时,发现公司内一大堆的项目和产品都是小芝麻,他在那些项目和产品上一个个画×,直至剩下个位数的产品,再把它们每一个都变成西瓜,这才救活了苹果。
世界上捡芝麻的人很多,捡西瓜的人却很少,你如果致力于捡西瓜,就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说,我没遇到西瓜啊,其实不是没遇到,而是因为你满眼都是芝麻,天天为捡芝麻而忙碌,就没有机会练就捡西瓜的能力了。
回到题目,为什么说省钱是越省越穷?
不是说省钱不对,开源节流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钱不是省出来的。我打个小比喻,你月薪3万,花掉1万,还有2万,你月薪7000,花掉3000,还剩4000,不是越省钱越穷,而是你的收入太低了,月薪7000,即使你1毛钱不花,也不如月薪3万的花了2万剩下的钱多,基数太小,要增加基数才行。
省钱的方法大同小异,赚钱的方式却有很多,比如投资自己,学一些能变现的技能,或者用资本思维逻辑让资源变资本,抓住时机,适当投资,实现财富增值,这才是捡西瓜。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