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德经典》,并担任 1974 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 1940 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 1970年新版由两个人共同署名。
内容简介:
该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书摘:
1、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一些,收获更多一些, 因而也更高明一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2、简单地说, 阅读的艺术包括 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像的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这么说的理由在于: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一虽然那是经过帮助, 而不是未经帮助的一个过程。
3、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
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这些组合成
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4、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5、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架构的。
6、你可以借着作者的指引来读,但永远记得,最后找出一个架构是读者的责任,就跟当初作者有责任自己设定一个架构一样。只有当你读完整本书时,才能诚实地放下这个责任。
7、人类没有与生俱来的观念,人类所以的知识都是由经验而来的。
8、能按照自己所列的纲要执行得很完美的作者,寥寥无几,表象是会骗人的,你一定要深入其间才能发现真正的架构。
9、如果你能知道每个人都会问的一些问题,你就懂得如何找出作者的问题。这个可以列出简短的公式: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
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 些?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
10、我们可以起舞一个好作者尽可能穿过语言所无法避免形成的障碍,和我们接触,但是我们不能期望只由他一个人来做这样的工作。我们应该在半途就跟他相会。身为读者,我们应该从我们这一边来努力打通障碍。两个心灵想透过语言来接触,需要作者与读者双方都愿意共同努力才行。
11、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没有主动的阅读。没有主动的阅读或是毫无要求的阅读,最大的问题在于读者对自居毫不用心,结果自然无法跟作者达成共识了。
12、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读书感悟:
1)问: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呢?
答:尽管我读了《快速阅读》,也学到了如何锻炼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但是在面对其它书籍的时候,采用哪种阅读方式我却不懂,有的书要精读,有的书要泛读,有的书要针对性的读,而这些读书经验都是我所欠缺的,所以想从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2)问:这本书对我有多重要?
答:我对知识有一种极度的渴望,自己也十分喜欢看书,而且自己对于所选的工作领域也要看大量文献和书籍,这就导致目前自己的读书方法跟不上学习进度和目标,所以我希望借此达到阅读高效的程度。
3)问:我将获得哪些信息?
答:我将获得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的读书方法。
4)问:我打算把知识应用到哪些方面?
答:我打算将这些读书方法应用在其它实用工具书的学习上,还有就是本专业的知识学习,以及汽车文献的阅读速度和理解上。
看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以前的阅读方法是如此的低效率,而且看过一遍的书很快就忘记了,可能当时觉得自己吸收了其中的道理和方法,事实上却是收获不大,自己根本没有做一些读书总结,也没有做复盘和知识回顾,以至于自己读过的书可以说都忘的差不多了。
直到我慢慢学习一些实用书的技巧和方法如本书的检视阅读和主题阅读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对我成长和帮助最大的,因为对于我这种喜欢爱看书的人而言,读书的效率和理解能力异常重要。
我们看一本书,至少有一件是是十分清楚明了的,那就是我们一开始和作者的认知水平是有差距的,随着我们的不断学习,这个差距不断缩小,这就是阅读的目的,也是作者希望看到的。另一方面,如果阅读一本书没有任何认知压力,那么对于你而言收获也只是一般。
在分析阅读中,运用本书提供的规则,仔细地阅读读书,而不是浮面地阅读大量的书,就是一个好读者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了。当然,许多书都值得精读,但有更多的书只要浏览一下就行了。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就要懂得依照一本书的特质,按照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要问的是哪一类问题,而哪一类工具书是回答这类问题的。没有一本工具书能回答所有的问题,无论过去或现在,所有的工具书都是针对特定问题而来的。尤其是,事实上,在你能有效运用工具书之前,你必须要对主要的工具书有一个全盘的了解。
在运用工具书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这种工具书能回答哪一类问题,不能回答哪一类问题时,这本书对我们才是有用的。
说实话在没看这本书的时候自己真的没有思考过对于作者写的书进行评价和思考,也没有做脉络总结分析,可以说自己之前读的书大部分都白读了,完全没有和作者的思想链接上,读完之后以为自己读懂了,其实不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