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绩效来了,美其名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绩效本身,我很赞成,本来就是,有鼓励才有前进的动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绩效一步步实施下来,好像跟初衷变了个大样,完全不是我所理解的绩效。甚至有点觉得,绩效是可以让员工窝里斗的创举,明明就只有五块钱肉十个人吃,少的可怜,偏偏还必须先藏起来三块钱肉,两块钱肉十个人一起吃,另外三块钱肉就只能看你们十个人哪几个人表现更好,再让这几个人平均分,这就是绩效的实施。
想想这样的绩效,后果会怎样。因为本身太少,这十个人为了能得到稍微多一点,是会尽最大的可能去努力,关键是十个人都想得到,因此都拼命去努力,但结果还是必须有人享受不了。怎么办?有的人可能就会不好了,要么斤斤计较,要么弄虚作假……只要能得到,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为了自己得到更多甚至会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最后可能会两败俱伤,得不偿失,所谓的提高效益最后可能就弄巧成拙了。
最近我也经历了一场滑稽的绩效风波。几千块钱的总额,二十几个人分,弄个等次,美其名曰绩效。一二三等奖出来了,同样努力却因为个别原因拿到三等奖的就不爽了,努力寻找被弄错或被忽视加分的地方,不同人不同的努力,让绩效等次一次次改写,领导有疏忽的地方固然是,但这二十几个人的心胸也可见一斑。50元之差,能怎样?有人说这不是钱的问题。你一个学生忘记带校卡被扣一分,文明班没了,少了两分,就体现你做事不积极了?不见得这就是你没管理吧……一个绩效,三个等次,搞了一星期,没定下来……
是啊,总要分出等次,才显得有差别,关键是如果大家都很棒了,还拿那50元说事,是否有点欠妥,更打消了一些人的积极性,绩效成了反作用。我真觉得某姐某哥比我勤多了,但不小心他们却少了50块,我都替他们觉得很委屈。
真正体现绩效应该是在基数比较大的前提下,只有这样,绩效的实施才比较有激励作用。基数5000千,拿出500来绩效,大家都乐意,也不会因为少五十一百而计较,做起事来才大度,才真正有意义。
凡事都有适应范围,绩效的实施也一样,当绩效已走向反面,挫伤人的积极性,决策者就该考虑如何应对或调整了。
期待好的制度,期待好的工作环境,相信领导者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