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强调“孝”这种思想。在小农社会,这更是“仁爱”的核心之一,受到无数人的推崇。
哪怕在今时今日,孝顺的思想也一直被人重视。只不过,随着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孝顺”貌似出现了“式微”的趋势。
为什么孝顺会被人重视,同时也会出现式微的趋势呢?这不就是一种矛盾吗?
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种矛盾。可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中老年人重视孝道,而年轻人对孝道愈发不上心。这,不就是式微的体现吗?
孝顺之所以逐渐被人所遗忘,这是诸多问题所造成的。
要知道,孝,本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特别在小农社会当中,由于环境封闭,交通阻塞,所以家和故乡的地域观念特别浓厚。如此,孝,就有生存的土壤了。
可是,在今时今日,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如今,年轻人连婚都不想结了,连孩子都不想生了,甚至自己都养不活,那“孝”又从何说起呢?
60后和70后的孩子,终究成为不孝子,原因有三。
02
原因一:“父母无恩论”逐渐被人接受。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著名思想家胡适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父母无恩论”。
在给儿子的书信中,他写了这么一段话: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对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用更为直白的语言来说,孩子是父母遵从本性繁衍的产物,父母对孩子没有任何的恩情。
像这样的论调,不能说它错,也不能说它完全对。更重要的是,就是这般矛盾的论调,有人就喜欢扭曲它本身的意思。
尤其是现代人,总觉得要选择自由自在的人生,不想被传统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所束缚。到最后,现代人就会产生“不孝顺”父母的心理。
还有一些人,甚至认为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受苦,本就是一种残忍。如此,他们也会借口不孝顺父母。
传统的60后和70后,或许还坚持着“孝顺”的论调。可年轻人怎么想,那就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和想法。
03
原因二:竞争压力增大,物质需求突出。
如今的年轻人,养得起自己吗?说得难听一点,养不起自己,甚至还会出现啃老的行为。
最新的网络数据显示,如今的90后平均欠债12万。当中有至少一半的人还不起。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90后都有债务在身,别说孝顺父母了,也许他们自己透支的债务还需要父母来偿还。
更何况,如今职场的竞争压力那么大,多少人一毕业就是失业,多少人工作多年依旧领着低工资。那么,这些年轻人不就只能依靠父母了吗?
当年轻人愈发养不活自己,也赚不到什么钱,那结婚生子的花销,又该算到谁的头上呢?毫无疑问,绝对会算到父母的头上。
买房买车,需要父母花钱。结婚摆酒席,给礼金,给嫁妆,也需要父母出钱。生了孩子之后,不仅要父母照顾孩子,还要父母出钱抚养。父母,终究成为了年轻人的“提款机”及“终身保姆”。
这种现实,能够改变吗?短期之内无法改变。说得夸张一点,未来的情况会更严重。中老年人承担的责任会越来越多。而年轻人则逐渐选择佛系,低欲望到老。
一切,都很无奈。
04
原因三:父母被疏远,亲情被时空阻隔。
以往我们都认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可如今的现代人呢?都需要奔赴到大城市工作,都会为了改变命运而到大城市打拼。尤其是农村或者小城市的年轻人。
他们有选择的余地吗?要不就是在农村贫苦一辈子,要不就是到大城市“闯荡一番”。在“忠孝难两全”的情况下,他们还是选择了后者。
我们能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北京天津的外来务工人员都特别多。如果能够混下去,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绝对不会回到农村。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农村的孤寡老人就越来越多。而当下留在农村的60后和70后,也只能面临“孤独终老”的结果。
但是,这些中老年人也不好说什么。为何?因为他们也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孩子能够到大城市工作,赚到更多的钱,这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如今网络上有这么一个观点,60后和70后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两代人,也是被年轻人抛弃的第一代人。
不孝,发展,命运,农村,城市,无奈。这6个词,就是现代人的写照。一切,都并非是人们所期望的结果。生活,终究令人无奈。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