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春季的开学第一天例会,我在校长办公室的桌子上看见一摞书,走近一看心中狂喜:《教海漫记》---于永正-著,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
我特别崇拜于老师,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一行行沁人心脾的文字在我的心中弥漫。校长一连喊了我几声,我竟然没有听见。惹得其他老师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啥呢?”我惊奇地问 。倏地,我恍然大悟,我连声说“对不起,跑神儿了!跑神儿了!”老师们又是一阵大笑。短短十几分钟的会议,我竟然觉得开了几个小时。好不容易挨到会议结束,我便又一头扎进了文字的海洋中。
“书痴”,这是老公给我起的绰号。每每拿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会爱不释手,常常是连吃饭的机会也不放过,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真是乐在其中。当然,对于《教海漫记》这本著作,自然也不例外。因为这本书是于老师数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纪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
说真的,《教海漫记》这本书,我真的是情不自禁的想为于老师喝彩:书中每篇文章都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其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在讲一个个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但因为我们平时处理的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书中于老师引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再加上于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总能让人忍俊不禁。只要你一闭眼,书中所发生之事犹如就在眼前。
拜读过这本书的老师都知道:打开于老师的这本《教海漫记》犹如打开了一个个锦囊妙计。曾经导致很多老师焦头烂额,夜不能寐的疑难杂症的学生,都会在你打开这本书后的一刹那,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兴奋之余,不由感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真所谓是,锁,只要不是锈得一塌糊涂,总能找到打开它的钥匙。他山之石比比皆是,既然它能攻玉,我们为什么不用呢?是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对症下药,哪怕是民间偏方或是旁门左道也要试一试。就像于老师所说,当自己绞尽脑汁无计可施时,你倒不妨用用他山之石。例如:于老师谈到,对于那些智商很高,可就是不努力、不肯用功而又拖拉作业的角儿,于老师就巧妙地用了他山之石----教育刊物上的一篇《让学生当邮差》的文章启发了他。于老师利用“让学生当邮差”的办法,彻底治好了这类学生的病根。对于那些“当众批评”似乎有了“抗药性”的学生,我曾经是头疼至极,这不,于老师的“递纸条”又让我豁然开朗。于老师说:“我不口头说,因为口说无凭;我不口头说,因为说留不下痕迹;我不口头说,因为说没有写下来有品位。”说不定,这张纸条它能够保存好几天呢,至于纸条上的话,肯定会在他心里保存的更久,更久!高!真高!我不由得向于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说到竖大拇指,我又想起了于老师:对于学生,有时你可别小觑这么小小的翘起的大拇指,有时正是这小小的大拇指使多少学生悬崖勒马,激起了他们强烈的的求知欲。确实,翘翘大拇指真可谓是上上之策。
于老师谈到: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就必须要有一手,自然,有几手更好。总之,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于老师的这一论谈,在教育篇的第一个故事《露一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印证。我也彻底被于老师的才华征服了。忍耐,宽容,是于老师处理学生事件的又一个亮点,他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对孩子的教育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人不是机器,就是机器还有出毛病、不听话的时候呢。我觉得他引用赞可夫的话真是恰到好处,是呀,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的跟你的学生谈话。”说实话,老师时时刻刻都有被学生推到愤怒边沿的危险。这些话说的太对了,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钟。还有于老师的:学会用眼睛说话,可以少费口舌,使课堂安静。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既有活泼的心灵飞跃,又有凝神寄照的内心体验。书中的道理太多了,真的不能一一列举。
是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要动动脑筋,多数问题总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自己的脑筋不够用还有别人的。别忘了:他山之石,是可以攻玉的。
总之,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教育小故事,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我想,《教海漫记》中的许多道理一定会在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我一定潜心研读,利用他山之石争取让学生更加喜欢我,让学生更加喜欢我的课堂!让我的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