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毛姆大叔讲故事
读《刀锋》
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有人思考过吗?
那么,你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你知道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有想过吗?
“别逗了,明天我还要上班了。”
的确,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好像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但同时我们又知道这个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可能会将我们带往无尽的深渊,并且一去无返。因此,我们就会像一只鸵鸟样,把我们的头埋在土里,继续我们琐碎的生活。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但问题是,思考过的人生会是如何?有的人穷尽一生都没有把他的人生参透,但我们的时间却又有限的很。如果到了生命的终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还是没有答案,我们又将如何??
这可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活着的人是无法经历死亡前的那一刻的,所以我们也将难以思考死亡前的人会对人一生终究该怎样过给一个说话。尽管如此,不同的人生经历也许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吧。
当我们大多数人在为面包牛奶奔走的时候,就有一个青年走了不同的道路。开始了他的“甩膀子”生活。他就是毛姆《刀锋》中的主人公拉里。拉里本是美国西部的一名普通青年。他的生活本应像大多数人一样,读书,工作,结婚。这本都是人生的一切,是正常的一切,一切都没有怀疑。不是吗?但参加一战改变了他的一切。在战争中,他是一名法国的飞行员。在一次执行侦察的任务当中,他的好友,也是一名飞行员,为了救他而死去。后来退役回到美国,这一切看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有些东西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潜在的。不同的人对外界施加而来不同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拉里因为不能摆脱好友死亡的阴影,开始思考死亡这个问题。他选择了去巴黎,在那里开始读书与思考。并且拒绝了好友格雷与未婚妻伊莎贝莉为他介绍的工作。
在巴黎,他潜心学习,但这并没有解决他精神上的困惑,也不知道他自己终将走往何处。他没法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来。由于生活理念的冲突,他和伊莎贝莉解除了婚约。后来他先后去做过矿工,和神秘主义者接触,和牧师一起生活,探求上帝的存在。但这一切并没有给他答案。他做远东游,在印度向僧人学习请教,学习瑜伽,了解禅宗。最后,他写完一部书之后散尽家财,准备回美国做一个出租车司机,在自食其力的情况下游历美国。并继续他对人生的思考。
可以说,这部作品主要是围绕拉里来写的。其他人物的出现,只不过是作为对比吧。艾略特痴心于上流社会的社交,一心想融入上流社会,临终前还在为没有收到上流社会的晚会邀请而忧心忡忡。他过的成功而浮华。成功是因为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有钱有地位,在上流社会吃得开。浮华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对人生进行过审慎的思考。他的眼里就只有他的世界与他认为理所应当的生活方式。所以他看不过拉里不工作的态度,对拉里拒绝进入巴黎的上层社会而不高兴。并且也因此而建议他的外甥女伊莎贝莉和拉里解除婚约。在他看来,伊莎贝莉和格雷的婚姻才是完美的。但面对格雷最后的破产,他伸出援手,也可以看出他善良的一面,他注重家族的责任,这也是美国人的传统吧。
伊莎贝莉的存在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女性。她们热衷于社交,喜欢名贵的衣服和首饰。她们注重物质的生活。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她们很少去思考人应该有怎样的精神生活,人应该怎样活着。她们认为一切存在的东西就是合理的。结婚,生子,工作,养家。这也决定了她最后和拉里分手的结局。
格雷,作为拉里的好友。在书中是没有多少的存在感的。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认为人天生就是要工作的,并且用工作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也代表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当最后因为经济危机造成他破产后,他陷入精神危机。在拉里的帮助下最终走出困境。
在作品中,我们是不难看出作者的倾向的。他明显推崇于拉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尽管最终的结果是未知之数。纵使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求索人生意义的路途上,平凡而清苦的过完这一生,这也是有意义的。尽管作者试图用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来描述这一切。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些许的字眼中窥探到作者的态度。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态度。有的人认定物质,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试图跳出生活,思考我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就是拉里的行为起点。这本是一个连哲学家都思考不出来的问题。也许,这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百样人,百样生活。这才会构成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啊。倘若我们的生活被某种自称为完美无缺,至善至美的统一价值观念所要求或是统治。到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才是最可怕的。生活的趣味也许就在于此。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终点在哪里,但我们都知道终点就在未来的某个地方等着我们。我们有时候假装看不见,有时候碰巧让自己去正视这个问题时,又会带给我们无尽的恐惧和烦恼。所以,生死的问题,还真就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那么,我从这部小说中,又得到了什么了?
我不知道,也许什么都没有得到。如果有,那也仅仅是让我将本来是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再思考了一遍而已。当我们开始思考死亡的话题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在我看来,我们无法给人应该怎样生活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我们只能在善恶的边缘做一个模糊的界定。然后劝人向善。毕竟这会是我们人类存续的纽带之一。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应该没有人能够把握。但我们不要因此而放弃每一个努力。
至于具体的东西,你说人应该是更加注重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我不知道。而且我要一反以前的态度,人的生活中并不是精神生活就高于物质生活。这东西没有高低之分。这就像吃饭和喝水一样,这两者我们都无法离开。而唯一的区别可能是,你是更喜欢吃饭还是喝水。
但如果从政治学上讲,似乎这又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怪圈里了。除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外,人人都可以自行其事。但道德和法律的出现就显示了这里是有规则的制定者存在的。所以,你是保守派也好,自由派也好,是左派也罢,右派也罢。我们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若是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涉及到整个人类发展走向的问题了。
奥,我还是就不想了。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哲学家政治家吧。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因为对于平凡大众来说,我们所能决定的,只是自身生活的一小部分。那就是对于自我行为的规定和当我们遇到事情时自我行为的反应。而这一切,就构成了你的生活态度,就构成了你,一个独特的你。
因此,才会有小说中的各色人物出现。才有了拉里,伊莎贝莉,艾略特,格雷,苏珊等等。
有谁知道什么样的人生是完美的吗?没有,没有人能够评判与决定你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所以,我觉得毛姆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哲学家。
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将困扰许许多多的人,一代又一代。
所以,最好的故事,就是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这就是毛姆讲的故事。听出来的却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