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培养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即不再认为工作日只能用来工作,练习只能在特殊时刻、特定场合才能进行,而是将日常商业活动转变成练习活动,将练习变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王牌训练计划 //150
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154
用王牌训练方法训练医生 //159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167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175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是假设,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 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很多人都相信1万小时定律,只要不断的去对一项技能练习1万个小时,就能成为一名高手。
有些公司老员工工作也有十年左右,但是为什么依然还停留在原来的岗位。按理说,工作这么久就应该能成为一名行业内的高手吧,
但是当我看到这本《刻意练习》后,才知道成为一名高手的前提条件是需要进行刻意练习。而且成为一名高手并不需要1万个小时这么久,甚至几千个小时,几百个小时就可以成为一名高手。
但是在进行刻意练习之前,首先需要做的是把所要练习的技能拆分成它的组成部分,以便于进行反复的练习,并且在每次练习后收集练习时的反馈信息,并且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到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办法进行解决。
但在这个过程里,你需要遵守它的3F法则:
Focus(保持专注);
Feedback(注重反馈,收集信息);
Fix it(纠正错误,并且进行修改)。
第一点:Focus(保持专注)
保持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是做好练习的前提条件。
如果一个人对练习的专注力不够,那么做练习的效率必然是低下的,手里做一件事,脑里却想着另外的一件事,等到了规定的时间后,练习没办法完成,而且也得不到有用的反馈信息。
但是当你对一项练习任务保持高度专注时,你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异常的慢,当完成练习后,你会发现比预期的时间更早的完成。
成为一名高手并不难,只要注重练习的质量以及掌握刻意练习的方法,你也能成为一名领域里的高手。
在此总结一下,首先将要练习的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的部分,以便于反复的进行刻意练习,在进行练习时需要保持专注,并且在每次练习后收集反馈信息,并且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到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办法解决。从而形成一个练习的闭环,改善自己的能力。
在专业领域特别是企业界,有很多顾问咨询师或者教练,他们写书发表演讲,参加论坛。他们采用的最有可能成功的事和刻意练习最相似的方法。
刻意练习首先从思维方式开始改变。第1种错误的思维是,我不行,我不能,我不可以,我做不到。
第2种错误思想是认为有足够长时间做某件事情就会更擅长,第3种错误思维,是认为想要提高,只需要努力就可以了,如果你不愿意用专门的提升特定技能的训练方法,即使加倍努力,也无法让你有更大的进步
刻意练习的心态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观察视角: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进步就只取决于你想出什么是正确的方式了。
“边干边学”的方法的好处是:它使人熟悉练习的习惯,并思考如何练习。
传统的方法一直是找出关于正确的方法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运用哪些知识。刻意练习则聚集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和表现。传统的方法,聚焦于知识,刻意练习则完全相反,它聚焦于绩效和表现。
刻意练习,更着重于技能提升
在工作中设计提高绩效和表现是正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改进相关的技能,而不是我们怎样传授相关的知识。
在企业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可以快速培养更杰出的人才,应大力推广运用,也是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