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从古至今都在说,但是真正意识到这件事的危害的人,其实很少。
一、礼教下的牺牲品
《红楼梦》中描述了诸多优秀的女性,如黛玉和宝钗,才华横溢,容貌出众,家世不凡。可实际上,如黛玉宝钗这般受过教育的女性,还是少数。
书中精明的王熙凤,聪明绝顶,可惜却识字不多。第74回里,王熙凤带着一帮人查抄大观园,翻出了一封信,
“凤姐因理家久了,每每看帖看账,也颇识得几个字了”。
从这句话来看,最初的凤姐是根本不识字的,她所知道的那些名人故事,大多从戏里听来的。
另外一个典型被“女子无才便是德”耽误了的女性,便是李纨。
李纨是宝玉的嫂子,嫁的是贾政的嫡长子贾珠。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嫒集》等三四种书,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贾珠颇为优秀,相貌堂堂,还爱读书,很快就通过了科举考试。李纨的出身也不凡,书香门第,却因为父亲信奉礼教,便不让李纨读书,只让她学了写女红之类的。
原本郎才女貌之辈,最终的结局是,贾珠早逝,李纨带着儿子生活,形如枯槁。
有时候我常想,若是李纨读了书,虽然不至于逃脱命运的魔爪,但在夜深人静之际,靠着读书写诗,或许也能派遣一些寂寞吧。
宋朝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情感之路颇为坎坷,她的诗作也成了她三观变化的重要代表。可那些诗词,写得真的太美,美到让人忘却了她的疼痛,美到让人无法遗忘她的才华。
女子无才便是德,或许是天下最大的谎言。
二、即便黛玉宝钗,也难逃魔咒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影响有多大呢?这么说吧,或许连最有才华的黛玉和宝钗,都难逃这句话的魔咒。
自从那些所谓的学者将这句话纳入礼教以后,整个封建时代女性的命运,便仿佛被人下了禁锢。
宝钗为何读书习字?
她想以“贤孝才德”进宫“待选”,为做皇帝身边的嫔妃、公主作入学陪侍准备的。
很多人错以为宝钗想要选秀,但其实,她想要去应聘的,是一个类似于陪读的职位。这个职位要求女孩子出身要好,学问也要好,所以宝钗这才自小开始读书。
(以宝钗的心机,和薛家的商人习惯,一定擅长未雨绸缪,入宫待选必然是很早就计划好的。当然,这里只是个人意见,欢迎前来探讨。)
至于黛玉呢?
书中第二回便介绍了,说林如海“夫妻无子,故爱(黛玉)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得出来,哪怕钟鸣鼎食,五代列侯的林家,其实也并不认为女孩子一定要读书,之所以让黛玉学习读书,也不过是将她当成男孩子在养罢了。
古代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便将女子排除在接受教育之外,让读书成了男性的专属,着实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三、不读书的命运,太凄惨
社会上很多地方充斥着“读书无用论“,可实际上,读书可能是目前最容易改变命运的方法了。
《红楼梦》中描写了数百位人物,小到丫头婆子,她们一辈子都没有读过书,甚至不懂自己的命运将走向何处。
读书就算不能改变命运,但至少能够改变思考方式,改变认识世界的角度,而当认知转变了,或许命运之轮也开始随之转变。
第四十二回里,宝钗苦口婆心劝黛玉莫看闲书,至少看了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在劝黛玉的过程里,她说了这样一番话——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也不是你我份内之事。”
贾府中最精明,享乐一生福气的老祖宗贾母,对于姑娘们读书的态度,也不过是那句“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第三回)
古代,自古都是歧视女性的。甚至连孔夫子都曾说过“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而后来的程朱理学,便将这句话变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可现代心理学研究过,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母亲若是才华横溢,三观正,懂得许多道理,那么或许不仅她的孩子未来不凡,甚至连整个家族都会兴旺起来。
且看《红楼梦》中的慈母多败儿,贾母养不好贾赦,王夫人养不好贾宝玉,最终贾府走向衰败。这样惨痛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证明了,女性对于家族的整体影响。
不得不说,我国古代的教育观,是真的有些浅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