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让我说我更看好哪一家,我说我更看好的不是滴滴,不是美团,也不是饿了么,外卖市场我更看好盒马鲜生。
商业竞争的本质说白了是效率的提升,再具体一点,外卖的体验也就是两样,食品品质怎么样,送的快不快,谁在这两个指标上碾压了对手,谁就能赢下整个外卖的胜利。也就是说用户体验来源于食品质量和送餐速度。
对于第一项,食品品质怎么样,这一条是有很大的争议的,曾经和一位美团非常接近王兴的人聊过,他认为外卖用户对于食品的品质要求非常之低,仅有合格要求,没有优劣要求,他给我举了一个场景的例子,当你在办公室忙了一上午之后,到了一个该吃午饭的时间了,此时下楼吃饭,对于你来说吃兰州拉面和吃沙县小吃没有太大的区分,你只想着吃完之后赶紧上去工作,外卖的需求只是将这一场景搬到了线上,因此用户的期望仅仅是吃饱。
我在当时刚听到这个解释的时候我很赞同,但是后来我开始逐渐怀疑这个观点。理论上的外卖需求可能只适用于一个匆匆忙忙的加班餐场景,但是这几年随着补贴的扩大,外卖场景被大规模的扩大,外卖场景也开始包含了很多休闲场景。比如很多人是在中午起床之后才开始定外卖,很多人是因为天气原因定外卖,当用餐时间不匆忙时,对于食品的品质就有了很高的要求。
至于送餐速度,这一条大家是普遍认同的,而且也是目前外卖最难以满足的,当外卖下单时,通常都已经到了一个用餐时间的需求点,以往的用餐流程是前往饭店,下单,等待用餐,而外卖变成了下单,等待用餐,虽然在流程上简化了前往饭店,但是在用餐流程上增加了配送时间,对于总时间是节约的,但是对于用餐体验是增加了成本的。因而不管饿了么和美团,都在配送上花了很大的精力,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算法,都是在想尽办法节约配送的时间。
在不考虑食品品质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件事情,外卖用户的体验是由点餐环节,备餐环节,配送环节三个环节决定的,三个环节的效率越高,所用时间越少也就用户体验越好,竞争力越强。
我们看到点餐环节,滴滴,美团和饿了么三家都有非常靠谱牛逼的产品经理和开发,保证用户在APP上以最少的成本点餐,三家的产品经理虽然水平有高低,但是实际上点餐环节的用户体验差距不大。说到备餐环节,主要由商户的水平决定,而商户水平普遍残次不齐,一些外卖平台虽然极力向商户推荐自家的平台和各种后台化的系统,但是整体能改变的非常少,因为备餐环节太过于复杂,牵扯到原料采购,加工,以及水电等大量的线下交易。再说到最后的配送环节,这一环节之中美团和饿了么都有大量的数据沉淀,在高峰时期优化路线以及订单配送都能大幅度的减少配送的时间,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饿了么开始落后于美团之后差距会越来越大,因为数据沉淀导致双方的算法差距越来越大,后续因为体验的影响,订单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再说说滴滴外卖,滴滴有最为丰富的出行数据,但是多数是五公里以上的数据,对于五公里生活半径这个外卖主战场来说,滴滴相对美团和饿了么是有劣势的,毕竟积累不足,但是如果数据积累上升之后,数据调教出来的算法上滴滴更胜一筹。
解释完了上面的三家我们来聊聊我看好的盒马先生,当我们说到了外卖的体验涉及到食物品质之后,那么再细分一下,食物品质的又分为口味和安全两个部分,说盒马的套餐多好吃是谈不上,但是我刚才也说了外卖平台不是没有高品质的东西,而在于外卖的制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用户的体验差距很大,而盒马的套餐是一个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保证口味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果你在美团和饿了么上面能订到50分和90分的外卖,那么盒马的外卖永远是80分。其次涉及到食品安全,我相信阿里巴巴是不会用地沟油,苏丹红之类的,而在第三方外面平台上指望外卖小哥帮你监督餐厅是个非常不现实的选择,而且以往的报道之中,外卖平台对这一类食品安全问题是有意无意的视而不见。
再说到送餐速度,我们刚才说了,外卖的配送取决于三点,点餐环节,备餐环节,配送环节,在点餐环节上各家没有什么差别,而盒马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在备餐环节上开始动作,统一采购,统一制作,然后统一配送。举个例子,如果美团的数据显示有一家沙县小吃每天中午的蛋炒饭销量为120份,但是美团是很难劝说店主在中午用餐高峰之前就制作120分蛋炒饭的,而盒马可以在早上10点中就用大数据来确认今天的牛肉饭的数量,就算有数据不准造成了浪费,而盒马的规模化的承受能力也远远大于这家沙县小吃店的承受能力,因而其效率更高。至于配送环节,对于创业公司是壁垒,对于阿里这种巨头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商业的效率解决更多的在于全链的优化和提升,单攻一点的效率并不明显。
盒马做外卖,实际上仅仅是新零售和生鲜电商的一个小分支,又是一个典型的“我毁灭你与你何干?”的典型。